第64章 全真对武当
- 诸天:整顿武林从倚天开始
- 云水丹心
- 2161字
- 2025-01-09 00:40:05
绕指柔剑法妙处在飘忽不定,变幻无常。
苏然提剑拦挡几下便发现对方剑法之妙,一剑扫过,俞莲舟剑身与之碰撞,但常规下两剑相撞,无非两种结果。
要么有人剑断,或者两剑均断,要么两剑弹开,再行其他剑招。
但俞莲舟的长剑与他的剑碰撞之后,既没断开也没弹开。
而是突兀弯折,半截剑身绕着他的精钢长剑刺来,如灵蛇绕树,再突施冷箭。
二人所持的可都是精钢长剑,并非软剑!
俞莲舟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以浑厚内力逼弯剑刃,往往一剑刺来,落点并非剑锋所指,而是别处。
如绕指柔顺,防不胜防。
他虽未料到,但这一剑只有突然和巧妙,但剑速不快。
“好剑法。”
仰身,转腕以剑柄拦挡。
“嗡!”
剑柄也是精钢,两剑相撞自是嗡鸣。
苏然挡住这一剑后,自是顺势而为,剑身由下而上,穿针引线,直刺俞莲舟咽喉。
素月分辉,疏星淡月。
他这一剑比绕指柔剑快捷迅猛的多,全真剑法招式看似平平无奇。
但稳重端严,变化精微,又快又狠!
俞莲舟也没想一击建功,早做好苏然反击的准备。
绕指柔剑法彻底放开,剑身抖擞,剑光纷乱,在身前形成一道屏障。
苏然剑身刚刚探入,便被数道剑光扫中,“呯、呯、呯”
剑身交接乱响。
但他这一剑势大力沉,虽被绕指柔剑扫中不知凡几,剑身上都是坑洼,但依旧沉稳直刺。
越过剑光,白龙探首!
俞莲舟也效仿他,用剑柄去接这一剑,但柔剑经过弯折,必然损失不少力道。
他这一剑白龙探首,却是两段力道,通过剑光帷幕耗损一段,如今再加一段,似未损失多少剑力。
“呲!”
苏然所持长剑剑尖与俞莲舟长剑剑柄,划出一声刺耳,连带着无数火星。
俞莲舟反应也不慢,只得撒手,不然右手五指保不住一根。
他也赞叹一声:“好剑法。”
苏然剑力已尽,但眼看俞莲舟剑都不在手中,已然胜了一筹。
但俞莲舟却没打算结束,脚下一点,正点在掉落剑身上,长剑又拔地而起,再次落入手中。
只是剑柄处被苏然斩开一半,不好持握。
俞莲舟开口:“道友剑法,中正平和,堂皇大气,是我输了一筹。”
苏然也回应:“俞兄绕指柔剑也足够出其不意,难以防范。”
二人一连串剑法较量,看似极快,但其中不知碰撞多少次,每次都异常凶险。
宋远桥也看的眼神郑重,他也被苏然年龄迷惑,虽然听衡阳城事迹颇但并非亲眼所见,根本不认为他有多强。
如此看来,不算内力真气,武当派剑法中能稳胜他的人,恐怕不多。
他却不知,用上真气更是敌不过了。
看着周围三四代弟子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而且他们也看出来,平日里武功深不可测二师伯,居然被迫弃剑躲避。
这年轻人剑法真不可思议。
只听苏然又道:
“不过,在下知道俞兄不仅擅长剑法,拳脚功夫也是极好,不知能否领教一下?”
俞莲舟大感惊奇,苏然所说也正是他想言语的,一是竟有知己之感。
“好,在下便用武当绵掌领教!”
“不不,俞兄还有一门虎爪绝户手呢?”
“虎爪绝户手过于阴险毒辣,与同道交手在下从来不用。”
“俞兄放心,在下既然提出,必然有把握不会受伤,尽管使用便可。”
他说完话,也不待俞莲舟思虑,直接弃掉手中坑坑洼洼的长剑。
猿臂伸腰,抻筋拔筋。
一步踏出,脚下轰然一震。
人已经到俞莲舟面前,筋骨已经在路程中舒展,空气中余下一串噼里啪啦的脆响。
单手砸拳,立地抡劈。
俞莲舟双手托举,看似硬撼这一拳,但拳到掌上,苏然才发现这是绵掌的柔劲道。
绵掌柔劲类似太极柔劲,区别在于太极更进一步,直接借力打力,绵掌还只在化解卸力阶段。
如今太极拳掌,张真人好像还未完全完善。
苏然刚猛的一拳,被俞莲舟托着下落,如绵似空,到腰部之时,力道已然所剩不多。
“震脚、钻拳、探肩、穿臂!”
脚下猛踏震脚,嘭的一声,青石龟裂一片,劲由地生,瞬达双拳。
拳锋一转,产生一股钻劲,肩一抖,人再进一步。
他通过一系列通臂拳技巧,再生新力。
以力克巧,霸王硬上弓!
穿臂一下透过俞莲舟绵掌,白蛇吐信,直奔胸口。
俞莲舟双手外翻,刚才还松松垮垮的双掌立时变得刚猛血红,充满劲道。
绵掌有柔劲,也有刚劲。
绵掌特点在刚柔相济、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刚而不犟、柔而不软。
刚劲需要蓄力,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
但俞莲已经将绵掌练到不可思议境界,仅仅瞬间就完成蓄力,直接便能爆发。
“啪!”
一声巨大的脆响,绵掌在他通臂拳就差半寸之际,打在拳上。
直接将他拳劲打乱,中间突破的劲道变成上下。
而后在提掌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不断与苏然通臂拳对轰。
苏然的通臂拳以“摔、拍、劈、穿、钻”五种基本掌法为主,与之相斗,也没用杀招。
绵掌刚劲一时间居然不落下风。
二人强对一掌,苏然退开两步,俞莲舟退开三步。
还要再战,殿外传来声响,“噔噔噔。”
却是前日出门的三侠回返了。
苏然与俞莲舟也只能作罢,都有些意犹未尽。
俞莲舟知道苏然没用全力,苏然也没见识到虎爪绝户手。
场中观众更是兴致盎然之际,正在兴头被人打断,但也无奈只能暗自神伤。
殿内。
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三人邻座,宋青书在身后站着。
苏然坐于对面。
殷梨亭非常高兴,喊道:“兄弟救命之恩,梨亭没齿难忘,以后若有吩咐,知会一声,在所不辞。”
苏然不爱与人恭维,“殷兄言重了,我侄女还要托你人情,送入峨眉派学艺。”
殷梨亭也是爽快人,郑重道:“此事包在我身上,我亲自送小芷若上峨眉。”
“青书,你我二人该仔细道谢,救命之恩,如何都不为过。”
宋青书从后绕行过来,对着苏然深深鞠躬,以示感谢。
苏然对宋青书没什么恶感,因缘际会,走上邪路,其实还有周芷若一份功劳...
不过如今周芷若人生轨迹变动极大,不知宋青书的人生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