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初具气象
- 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
- 苍山残阳
- 2067字
- 2025-01-21 00:20:51
这次去戛纳的行程,远比上次赶赴柏林更加麻烦。
由于戛纳只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没有直达的航班。
所以陈锋一行人需要在巴黎中转,然后到尼斯下飞机,再乘坐车辆抵达戛纳。
整个行程,耗费了十七八个小时。
抵达酒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长途跋涉的辛苦,让大家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的疲惫。
领了房卡以后,各自带着行李回房休息。
其他主创人员可以轻松入眠,但陈锋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处理。
行程计划中,明天他需要去拜访一些电影人。
戛纳电影节为了确保评奖的公正性,评委通常不会接受记者的采访。
同时,评委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与参赛者或其他评委进行交流。
不过,有些事情是可以迂回解决的。
这次戛纳冲奖,情况比上次要好了很多。
起码评委团两名华人,王佳卫还是评委主席。
有些情况,是可以通过关系提前打探。
不至于像上次那样,两眼一抹黑。
除了为冲奖做准备之外,陈锋还要拜访一下欧洲电影人,以及电影发行商。
一回生,两回熟。
在欧洲电影界,陈锋可不是小透明的角色。
最年轻的金熊奖得主,这个名头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欧美影视圈内,基本都知道有他这一号。
人还没到戛纳的时候,就有法国电影人组织的文化沙龙准备邀请他参加。
通过戛纳组委会拿到了他的联系方式,特意打来了国际长途。
开幕式前一晚,他将携带一名女伴前去戛纳附近的庄园参加沙龙聚会。
发起人是法国的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代表作是《这个杀手不太冷》。
电影圈里的人脉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以前陈锋只是一个新人,自然无人注意。
可自从他拿了金熊奖以后,就被欧美电影圈视为华语电影新生代的标志人物。
而这次入围了戛纳主竞赛单元,更是让他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国内六代导演们再不服气,可到了国际上,还是陈锋的名声更响亮一些。
在巴黎机场中转的时候,就有蹲守的欧美记者对他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寄生虫》剧组那么多人,只有陈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其他演员在内地或港台或许很红,但到了欧洲压根没人认识。
当时陈锋着急转机,回答了几句话,就匆匆而去。
抵达戛纳的时候,恰好是深夜凌晨。
否则,肯定会有大批的欧美记者前来采访。
去年的金熊奖得主,今年携带新作杀入戛纳。
陈锋在这一届的电影节上,绝对属于热点人物。
很多电影人对他的新作品,都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各大电影杂志,提前刊登了相关报道。
欧美片商已经与天河影视的外派人员取得联系,提出了购片意愿。
去年的电影《心迷宫》,让购买版权的片商们都赚了一笔。
仅仅是海外票房收入,就能打平购片成本。
后续的录影带租赁业务,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即便这次《寄生虫》在戛纳不能获奖,也不愁买家。
只是在价格方面,可能达不到陈锋的最低要求。
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戛纳之旅,直接收回电影的制作成本。
不过,各国片商只是表达了购片的意愿。
在没有观影之前,他们不会真正报价。
现在的陈锋,光凭自己的名字就已经可以卖出电影的海外版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成功。
毕竟内地的导演,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是少数。
除了老谋子,陈诗人还有姜纹之外,也就属他了。
六代导演之中,不提国内的票房号召力,单论海外影响力,陈锋应该是当仁不让。
他知名度高,除了金熊奖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那就是在颁奖典礼上的那段发言,实在是过于炸裂。
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华人的刻板印象。
贾科长卖片比较多,可单价没有一部比得上《心迷宫》。
还有娄叶,也参加了不少电影节。
拿到的奖项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座金熊够分量。
数来数去,在国际声誉这一块,六代导演中最年轻的陈锋,反而是最具知名度。
当然,这只是内地导演。
港台也有一些导演的作品,很受欧美片商的欢迎。
在电影海外商业版权这一块,港片是华语电影的先行者。
真正能卖出高价的作品,内地目前只有两部。
一部是老谋子的《英雄》,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另一部,则是陈诗人的《无极》。
这部电影的总成本有三个亿,国内票房只有1.8亿。
仅以票房来看,可谓是大亏特亏。
尽管口碑暴跌,但海外版权卖得相当不错。
去年的五月份,陈诗人仅靠一段11分钟的片花,就吸引了全球三百名片商。
据传闻海外版权成交价,超过了两亿。
像这种有国际声望的大导,即便是票房成绩不佳,也能通过其他方式收回制片成本。
相比之下,陈锋的国际声誉显然还不够格。
否则的话,三千万的成本搁在陈诗人身上,轻轻松松就能在海外片商那里挣回来。
陈锋想要达到这种海外影响力,需要持续不断地拍出好作品。
就他目前的情况而言,已经初具气象。
起点之高,更是无人可及。
新作品还没有首映,也没有放出片花,就已经吸引了很多片商。
只要质量有保证,最后的成交价肯定能超过《心迷宫》。
来戛纳之前,陈锋和王宏伟早就确定了《寄生虫》的档期。
这一次,准备在戛纳首映的同时,在港台同步上映。
相关的宣发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港台的发行方是英皇娱乐,毕竟双方存在一定的合作基础。
港岛电影的票房分成较为复杂,与内地有着明显的区别。
大公司的影片每年与院线签订四大档期合同。
档期内,第一周片方能拿走60%,第二周和第三周逐级下降。
高昂的宣传和拷贝成本,需要片方来承担。
小公司和独立影片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最火的四大档期进不去,分成方面片方只能拿到40%,院线拿走60%。
宣传广告费同样由片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