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北美版权出售
- 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
- 苍山残阳
- 4039字
- 2025-01-26 09:57:46
中午时分,陈锋恢复了神清气爽。
来到餐厅,他见到了那位名叫沃特滨田的华纳经理。
典型的东亚长相,身材削瘦。
“您好,陈锋导演。”
英语说的很流利,脸上堆满了虚伪的笑。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小鬼子。
“你好。”
陈锋友好地握手。
“我是沃特滨田,你可以叫我沃特。”
落座之后,对方率先做了自我介绍。
“我是华纳兄弟影业市场部经理,前天有幸看了您的电影……”
这时候,沃特滨田终于表现出了一点美国味儿。
“哦,我的上帝,《寄生虫》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棒了,我认为你将成为下一个李桉。”
说到激动的地方,这家伙开始手足舞蹈。
美国佬说话就这德行,表情和动作都很浮夸。
听名字,这家伙应该是一个日裔美国人。
陈锋的英语是半吊子,但听力方面没问题。
对方刚才所说的李安,是一位好莱坞华人导演。
拿过两个金熊,去年九月又拿了一座金狮。
论艺术地位,不输于老谋子和陈诗人。
“沃特先生,我们还是谈一谈《寄生虫》版权的事情吧。”
陪同的池晓拧能感受到陈锋的不耐烦,赶紧出面提醒。
他的英语水平比陈锋强太多了,说的非常流利。
“好吧,我们公司已经授权给我,打算将北美和欧洲的版权一起收购。”
谈到工作,沃特滨田恢复了平静。
言谈举止间,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刚才他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那么现在就成了一个传统的小鬼子。
“好的,价格呢?”
陈锋说英语的时候,像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往外蹦。
词汇量还可以,只是语感不太好,也很少说。
“一千万美元。”
当沃特滨田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脸上浮现出一抹笃定的微笑。
这绝对是一个对方拒绝不了的价格。
据他了解,《寄生虫》总成本还不足四百万美元。
陈锋听到沃特滨田的报价,差点以为出现了幻听。
他疑惑地看向池晓拧,想要确定这个数字。
“他刚才说的是一千万美元。”
池晓拧明白陈锋的意思,用汉语重复了一遍。
“哦!”
陈锋慢慢点头,有了直接离开的想法。
又他妈遇到了一个大忽悠。
前些天哈维开价五百万,吓跑了一群欧美发行商。
今天又来了个沃特,开价更离谱,直接一千万。
要不是上过一次当,陈锋可能会当场笑出声来。
现在嘛,他只会把这人当成骗子。
“告诉他,想买版权就拿出点诚意,我不想听废话。”
陈锋让池晓拧翻译自己的话。
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随时都准备结束这场谈话。
这种反应,出乎了沃特滨田的预料。
一千万美元的出价,都不能拿下吗?
要知道,老谋子拍摄的《英雄》,欧美总发行价也只有2100万美元。
对于一部华语剧情片来说,一千万美元应该是天花板了。
“陈锋导演,难道你觉得这个价格不合适?”
沃特滨田很不解。
这个年轻的中国导演,当真是见过大世面。
听到这么高的报价,竟然一点震惊或喜悦都没有。
好像,压根没把这点钱放在眼里。
“据我所知,应该不会有人比我出的价格更高。”
在价格方面,沃特滨田很有自信。
“在《寄生虫》没有首映之前,有个叫哈维韦恩斯坦的人想要单独购买北美版权,出价五百万美元。”
池晓拧淡淡地说道。
他才是这次谈判的主力,对海外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卖片的经验。
“哦,上帝。”
沃特滨田笑着摇了摇头:“他在好莱坞很有名,但不得不说,他并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
在来见陈锋之前,这家伙已经做了充分的功课。
“去年也是在这个地方,戛纳电影节上,他在看过《无极》片花后直接交了90万定金,表示要购买《无极》的海外版权。”
“但在《无极》上映前,他却表示要退货,而且定金也不要了……”
这件事不仅池晓拧头一次听说,陈锋也没听说过。
他们只听于飞鸿说过哈维坑冯裤子的事情,没想到陈诗人也是受害者之一。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陈诗人的《无极》拍摄还没结束。
临时剪辑了一段十一分钟片花,拿到戛纳电影节上推介,恰好碰到了哈维韦恩斯坦。
于是,发生了交了定金又退货的故事。
以前《英雄》、《十面埋伏》出售海外发行权的时候,都是片方看完片花就直接谈价格,交定金。
其实,华语电影每年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渠道很有限。
因为去年《无极》遭遇退货,导致现在海外片商对华语影片的购买速度放慢了、变得更谨慎。
这些事情,陈锋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今天见了沃特滨田,才了解内情。
《无极》在韩国、日本票房平平,均不到200万美元。
在法国上映后遭遇恶评,第二周票房就下滑77%,跌出票房前20位。
这一系列的市场表现,让那些购买无极的海外片商亏了不少钱。
受此影响,冯裤子的《夜宴》即便是有张紫衣的加持,至今也没能卖出北美版权。
现在的海外片商都学聪明了,单看片花压根不买账,必须看到全片才出价。
“我还以为《无极》靠海外版权和内地票房能收回成本,看来陈师叔这回真亏了。”
陈锋忍不住暗自叹息。
之前看新闻采访,陈诗人和宣传方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海外版权卖的非常好。
谁能想到,竟然惨遭退货。
“陈锋导演,哈维不是一个诚实的合作者,但我们华纳影业不同,我们是真的准备购买《寄生虫》的版权,并且愿意签署正式的合同,在规定期限内付款。”
沃特滨田的一番话,让陈锋与池晓拧面面相觑。
对于华纳兄弟影业的实力,肯定没人会质疑。
但沃特滨田到底是真高管,还是一个骗子,那可就不好说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电话到华纳兄弟集团,询问有没有这名员工。
可这种方式,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人是不是冒名顶替。
为保险起见,池晓拧今天一早就让美国电影圈的朋友查询沃特滨田的资料。
必须要有照片,进行对比。
不过,现在资料还没传回来。
所以,他也无法确定对方的身份。
如果是假的,签合同也没有任何意义。
“陈锋导演,我们华纳不仅愿意购买《寄生虫》的版权,同时还希望可以与你达成进一步的合作,邀请你到好莱坞拍戏。”
沃特滨田主动发出邀请,加大了筹码。
换做其他内地导演的话,可能会非常高兴。
这年头,好莱坞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人向往的地方。
张紫衣出道就是大女主,目前在国内稳居顶流女演员。
04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她名列第二,仅次于姚老大。
这么成功的华语顶级女演员,为了闯荡好莱坞,宁愿出演一些配角甚至客串。
由此可见,好莱坞的吸引力有多么强悍。
面对华纳兄弟的邀请,没有那个中国导演能不心动。
“呵呵……”
陈锋只是笑了笑,未置可否。
对方给的条件越优厚,就越像是骗子。
好莱坞的导演那么多,有必要请他去拍戏吗?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艺术电影的圣殿,好莱坞是商业电影的天堂。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陈锋拍的电影能在戛纳拿大奖,不一定适合好莱坞的商业氛围。
导演换个圈子,水土不服的现象比比皆是。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
更何况,全球不知道多少电影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好莱坞。
华纳兄弟这样的大公司,犯得上请陈锋去拍戏?
“老池,你觉得咱们还有必要浪费时间吗?”
陈锋完全失去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致。
跟一个骗子有什么好聊的,不如回去找于姐姐探讨艺术。
正当陈锋准备起身离开之际,池晓拧的手机忽然嗡嗡震动。
新款摩托罗拉v3i的屏幕上,显示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
点开未读邮件,沃特滨田的照片一点点地传输过来,下面还有英文版资料介绍。
池晓拧看到照片以后,心里顿时放下一块大石头。
照片上的沃特滨田,就是坐在眼前的这个日裔美国人。
根据资料介绍,人家还真是华纳影业市场部的经理。
池晓拧不动声色,将手机递给了陈锋。
陈锋接过来,顿时愣住了。
看走眼了。
这家伙不是骗子。
等等……刚才这家伙报价多少?
一千万美元!
此刻,陈锋的心脏忍不住怦怦直跳。
这个价格,超过了他的心理预期。
“沃特先生,刚才你说这部电影北美和欧洲的版权打包价是多少?”
在金钱的作用下,陈锋的英语都变得流利了不少。
“一千万美元,这是我们华纳影业的报价。”
本来还挺自信的沃特滨田,现在也有点心虚了。
没见面之前,他以为一千万的报价足以让对方欣喜若狂,甚至当场尖叫。
可聊了这么久,陈锋不仅没有半点高兴,还很不耐烦。
“陈导演,我觉得有必要向您解释一下,非英语剧情片在北美市场没有多少观众基础,我们的报价已经是非常有诚意了。”
“您不能将《寄生虫》和《英雄》这样的功夫商业片进行比较,因为在北美受众最多的华语电影就是功夫片,其中也包括古装武侠电影。”
“在戛纳颁奖之前,我们华纳影业市场部对《寄生虫》的北美版权估价是是400万美元。”
“由于此片拿到了金棕榈奖,你成为了目前全球娱乐媒体舆论的焦点,无形中提升了这部电影的市场价值。”
“市场数据分析员用非常复杂的模型系数,重新估算了版权价格,最终认为1000万美元是一个合适的报价。”
看得出来,华纳影业或者说沃特滨田有着很强的购片意愿。
他一边说,还一边从文件包里拿出了两份合同。
“这是我们华纳影业制定的合同,两位可以找专门的律师来帮忙看一下。”
西方人签订重要的合同,通常都有律师在场。
池晓拧赶忙起身,出去打电话约律师过来。
陈锋留在餐厅,陪客户聊天。
“陈先生,我们可以继续聊一下请你拍戏的话题吗?”
沃特滨田旧话重提。
“《寄生虫》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推荐给我们的,首映的第二天,在港岛出差的诺兰导演就买票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和诺兰导演是朋友,在他的家里还有《心迷宫》的碟片,他认为你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天才导演。”
通过沃特滨田的叙述,陈锋才明白华纳邀请自己拍戏的原因。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大获成功,华纳兄弟早已准备筹拍续集。
续集的大反派是小丑,在漫画中的人气很高。
于是华纳影业的一名高层人士提议,能否以小丑为主角拍摄一部电影,为《蝙蝠侠》续集提前预热。
这部小丑电影的整体风格,必须符合《蝙蝠侠》系列片的黑暗基调。
本来的第一导演人选,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可惜,人家正忙于新电影《致命魔术》的后期制作。
后来,诺兰导演向华纳影业推荐了陈锋。
从《心迷宫》的电影风格来看,确实挺适合。
不过,华纳影业当时看不上一个新人导演,即便是刚拿了金熊奖也不行。
直到《寄生虫》的上映,诺兰在港岛看过电影以后,再次向华纳影业进行了推荐。
第二次的推荐,也没有得到认同。
华纳影业只打算购买《寄生虫》的版权,没打算邀请陈锋执导。
但随着陈锋斩获戛纳金棕榈大奖,情况发生了悄然改变。
华纳影业的高层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年轻导演身上的舆论热点以及商业潜力。
如果让陈锋执导小丑电影的话,肯定会引起舆论的进一步讨论。
全球会有很多观众,对这位天才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感到好奇。
无形之中,可以为电影带来额外的流量和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