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制片会议

十一月二十七号是感恩节。

马蒂赶在感恩节前一天,把前几日做多GGP盈利的九万美元打进了猫果树影业的对公账户,全部税费都由‘李德和伯德事务所’承担,按照6.8的汇率,进款大概有六十一万多。

郑钱没有在意金额的具体数字,大差不差就行。

因为这几天他忙得很。

除了完善新剧本与分镜头脚本,勘定早已找好的拍摄场地,审查演员们的定妆照之外,他还不得不抽出一点时间,帮着栗娜完成公司的搬迁工作。

猫果树影业成立于《天才少女》拍摄中期,当时公司大猫小猫一共两只,整天都泡在剧组,并没有办公场所的需求,再加上预算有限,所以公司成立初,栗娜是把公司地址挂靠在一家财务公司名下,平时往来使用的实际办公地址预留的郑钱租住的单元房里。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天才少女》杀青,郑钱紧接着又开了一部《沉默的孩子》,而且还有了第三部电影的预案,越来越多的文件、材料,越来越多的往来工作人员,以及越来越多的会议,狭小的单元房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猫果树的需要了,以至于从十一月初开始,猫果树的很多会议不得不借用学校的会议室与自习室。

北电的会议室一向紧缺的很。

而自习室又是开放性的场所,来来往往人多、眼杂、口快,并不适合有一定保密需要的电影工作会议。

所以前些日子,栗娜就开始留意合适的办公地点了。

对于稍稍带点儿强迫症的栗娜来说,这事儿并不容易——在她找寻新办公室的时候,公司账户上的预算还很有限,为了照顾大家的时间,新地址又不能离学院太远——在仔细斟酌与筛选后,她最终在北太平庄选择了一处商住两用的小楼。

面积大概两百平,上下两层,租金每平每天只要两块多,一个月加上物业等各种杂费不到五千,恰巧在栗总的预算范围内——相较于盈都大厦或者学院国际大厦这样正规的写字楼便宜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新公司地址紧邻北平电影学院,周围不仅生活配套设施完备,而且还靠近西土城路与学院南路,周围聚集了很多影视工作室与后期制作公司,对于预算有限、更注重实用性且不需要太多品牌形象的猫果树来说,是个近乎完美的选择。

公司是感恩节搬完家的。

隔天,来不及重新装修,只是简单打扫之后,郑钱的第三个剧组工作会议暨制片会议就在新办公楼里开始了。

与会者都是老熟人——包括日暮隆之、夏安、滕匆匆、申傲、姜伊蕾——栗娜负责会议记录,露比·琼斯因为还在做《天才少女》的后期音乐,没有回国,所以一并列席了会议。

会议开始前。

姜伊蕾就伸长脖子,左顾右盼,一直看的滕匆匆心烦意乱,把她拽住。

“——你在东张西望什么?”

“——匆匆,你有没有发现,今天屋里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姜伊蕾一脸严肃,语气有些沉重。

“共同点?”滕匆匆合住手上的剧本,瞅了一圈,有些不确定的回答道:“大家都是同学?唔,露比应该不算。栗娜也不是。”

被她提到名字的两人齐齐看了过来,滕匆匆不得不连连摆手,表示抱歉。

“错!”

姜同学语气铿锵,目光沉重:“咱们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便宜!……便宜到一杯免费的咖啡和三明治,就能被人勾来当一下午苦力。”

她说的是昨天帮栗娜一起搬家的事情。

滕匆匆颇感无语的看着她。

还没想好怎么回答,便看到猫果树的老板悄无声息出现在满口胡言乱语的某人身后。

咚!

郑钱给了姜某人一个不轻不重的脑瓜崩:“——扰乱军心者,该杀!”

“嘶……难道我说错了吗?”

姜伊蕾抱着头,转身看向郑钱,眼角向下耷拉着,一脸气愤:“你再崩我,再崩,再崩就要加钱!这算工伤!得加倍!”

猫果树虽然账户稍微宽松了一点儿,但郑钱并不打算推翻之前的预算表。

所以听到‘加钱’两个字后,他非常自然的转向坐在隔壁的夏安,把背着的书包小心翼翼放在她的面前,悄悄松了一口气:“——这就是我们这次拍摄要使用的机子,您掌掌眼?”

夏安打开书包,里面是一台黑色的佳能5D2,崭新的机身散发着令人迷醉的气息,几乎立刻就吸引了会议室里所有人的视线。

“——这就是无敌兔?”

申傲几乎第一时间蹦到了夏安的另一侧,目光灼灼:“——我听说9月份刚刚出来,国内还没有,你买这个花了多少钱?”

“官方价是一万六,我拿到手是两万六。”郑钱想要矜持一下,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行家里手用的都是尼康的胶片机…全幅效果比佳能好多了,谁会花几万块买这个什么兔子?”身后传来姜同学不知死活的声音。

郑钱深吸一口气。

不生气。

申傲则没有他的‘涵养’,毫不犹豫的反驳道:“一分钱一分货,佳能5D以上的机器是完全超过尼康的……5D2有30分钟的1080P视频拍摄能力,拍短片足够了,就算长片,我们也能剪出来!”

姜伊蕾同样不甘示弱,两人立刻吵吵起来。

郑钱捂住一边耳朵。

“怎么样,学姐?”他看向夏安。

夏安幅度很小的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翻看着手上的机器:“性能我早就查看过官网说明了,拍这部片子是足够的……甚至有些富裕……只不过你这新机子,拍这种电影,恐怕容易摔。太可惜了……稍微等等,我找人DIY几个外接设备和保护装置,给它装个‘笼子’。不会耽误太久的。”

“没关系,主演也还要过两天才来。这几天,我们先梳理剧本。”郑清抖了抖手上的本子。

“剧本围读吗?主演不来,我们围读没什么效果吧……”

“不不不,不围读。这个本子,比较特殊。演员稍微熟悉一下就行,我不怕他们表演的痕迹过重……这部片子前半部分的核心卖点就是一镜到底的粗糙感,演的太过精细反而出不来那种感觉。”

说话间,郑清已经把手中剧本摊开。

一行大大的黑字在白纸上显得格外醒目——

《摄影机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