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送菜
- 厨娘娇妻:县令达人夜夜忙
- 清茶
- 2040字
- 2025-01-12 18:50:56
那盆洗菜水被安苓如浇菜给浇完了,然后就拍了拍手,准备去李秀才家接安大成等人回来吃午饭了。
“大伯母,我出门去接他们回来了哈——”安苓如挎着菜篮子,篮子里面装着刚刚采摘的红薯叶,她对正在厨房生火煮稀饭的林兰月喊道。
“行,你去吧。”林兰月耳聪目明,正在架火呢,就听见了安苓如喊她,也大声地回道,“我把稀饭煮起,等你回来炒菜!”
安家炒菜最好吃的就是安苓如,大家都爱吃她做得菜,所以林兰月打算把这事就留给她。
叩叩叩——
“来了!”李夫人听见有人在敲门,连忙来开门,“是你呀,苓如。”
“夫人好,我是来接他们回家吃饭的。”安苓如很恭敬地向她问好,在她的带领下往院子里走去。
几个孩子和安大成还在练习写字,所以她们也不便打扰,李夫人招呼她道,“苓如,你和我一起去旁边的屋子坐会儿,等等他们下课吧。”
“行。”安苓如看见几个孩子和大伯父正在认真地写字,她也很欣慰,但她也想进去打扰他们学习。
“夫人,这是我家自己种的红薯叶,送您和先生尝尝鲜。”安苓如将手里拎着的篮子展示在李夫人的面前,介绍道,“这个直接炒来吃就行了,味道可能不如白菜,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篮子里面的红薯叶是刚刚摘的,安苓如刚刚洗菜的时候也帮着洗过了,所以看起来这些菜水灵灵的。
“这,这怎么好呢。”李夫人看得出来这一把菜是新鲜的,还被人洗干净了才送来的,但是她却不能收,“现在这个时节,你家吃点绿叶菜也不容易,我们就不用了吧。”
虽然她也想吃点新鲜菜,但是这她可不能收。
安苓如看得出来,李夫人虽然眼馋这把绿色蔬菜,但眼里的拒绝也不是作假的,“夫人,我家种着红薯藤,它十天左右就能长很多了。”
“我家今个儿也是炒这个吃,您就收下吧。若是觉得味道好的话,可以从我家剪点红薯藤,然后扦插过来。”安苓如知道她是担心影响了安家的伙食,所以她笑着同她解释道,“我大伯母种红薯藤养得可好了,若是你们喜欢吃这个,到时候在院子里开一块儿菜地,把红薯藤插在地里,浇些水就行。”
“平时也不用精心伺候,把洗菜洗米洗手这些废水用来浇地就行了,它们好养活得很。”
在安苓如的介绍下,李夫人也有些心动了,若是这个味道吃着还行,正像她说得这么好养活的话,那她肯定也是要来种一种的。
不为别的,自家相公这些天吃饭都没有什么胃口,这让她就有些心焦。集市上面的肉食,她可以花高价买到手,给他换换口味,但相公却口舌生疮了。
好像是他说的叫上火?
“大姐来接我们了!”安灵然写大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安苓如,但她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是认真写字。
现在大家都写完了,先生放他们下课了,她便高兴地对两个弟弟说和大伯父说。
听见姐姐来了,两个男孩子很高兴,他们可是第一次被大姐接着放学。他们有些紧张,怕先生说他们功课不好,但想到自己最近的表现,又充满了期待,他们很想在姐姐面前被先生表扬。
比起活跃的三个孩子,安大成的反应要慢上许多,过了会儿他才高兴地说,“苓如来了!我们要回家吃饭了!”
“嗯,你们可以家去了。”李秀才喝了一口茶,然后笑着对安大成说。
他对安大成的表现还算满意,虽然反应慢,学习很慢,但人很乖。跟他讲一些道理,他也能听懂,只不过比起正常人的智商来说,他要低上一些。
就在说这事呢,第一次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安苓如就来了,她向李秀才行了一礼,“先生好。”
“嗯。”李秀才对这个安家大姑娘印象很好,她一直彬彬有礼,但为人却并不软弱,还让这个几个人自己带水来上课,这真真是出乎他意料的。
“这个水壶做的倒是不错。”他不动声色地夸奖道。
安苓如用手别了下落下来的刘海,笑着说:“这也是为了方便,他们在路上口渴了,可以喝上一两口。”
“都是我大哥手艺好,做的竹筒也正好合用。”
“先生,不知我大伯父和这几个弟弟妹妹在您这里学习如何?可有什么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您说出来,我们也好督促她们。”安苓如还是有着现代家长的情节的,好不容易和老师交流一次,她是一定要了解一下他们学习情况的。
好紧张!安衍生和安庆生有些紧张地对视了一眼,他们其实也知道,读书对于他们和对对大伯父和姐姐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你大伯父虽然反应慢了点,但也能学会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李秀才看着脸色有些紧张的安苓如,语气和缓,面带微笑地说,“灵然也是一个聪慧的孩子,认字识字都学得快,虽然写字丑了些,但也无妨。”
“至于衍生和庆生——”
他这个大喘气可把安衍生和安庆生给吓到了,生怕评语不好让姐姐伤心了。
四个人的学习中,虽然他们两兄弟拔尖,但是他们各自的目标不一样。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先生就讲过了,大伯父身体不好,姐姐又是女子,所以对他们的标准会低些。而被安家赋予了期望的他俩,则是要严格要求的,所以认字写字背书等等,他们从来都不敢懈怠。
“他们是勤奋学习的孩子,也很聪颖。”李秀才看了眼两个喜形于色的孩子,又来了个转折,“但是,读书不是一日两日的事,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读出个名堂来。”
古代读书的名堂就是考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李秀才的话让安苓如心里激荡了一番,她没有想到两个弟弟虽然年纪小,但是表现这么好,“嗯嗯,先生放心,我们家里一定会好好督促他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