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研发日常,装修婚房

回来之后,于洋没有继续休息,虽然也挺疲惫的,不过集团和研究院积压的事情太多,都需要他亲自处理。

还好有“白泽”这个“弱”人工智能,有战略部和秘书部一大帮人,有他们替分担于洋的工作。

要不然,只是签字这一项就能让于洋的手签抽筋,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离不开座椅。

太一集团,或者习惯上仍称呼的一元科技集团,现在的规模太大了。

万亿夏币的资产,每年的营收也是过万亿夏币,数百家子公司分公司,还有大量的工厂,研发基地(中心),近十万的员工。

再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集团时候也是相当的困难,而且还要保障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太难了。

在于洋看来还是要加快“白泽”的升级进化,还有尽快完善“伏羲”的量子化。

未来对两个人工智能进行分工,“白泽”将主要负责集团的行政管理事务、对外运行业务和于洋的私人事务,“伏羲”主要负责协助混沌研究院进行技术研发。

有两个人工智能去辅助于洋和集团的运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和避免一定的人为失误。

虽然它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差的很远,不过以现在全世界的技术水平来说(2X13年),已经是蓝星最顶尖的了,远胜于漂亮国那几家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

虽说一元科技集团有行政总经理,有战略决策部,但是一些工作上的最终决定权还得是于洋同意才行,那些老板被下属架空撵走的情况又不是没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集团总部处理了整整一天文件,于洋连翻看的时间都没有,都是让“白泽”读出来,秘书在一旁解释,一边翻页让他签字。

处理完行政事务,于洋就急忙回了混沌研究院(1号研发基地)。

还是搞研发比较轻松啊,于洋心中想到,对于技术性人员来说,有时候做研究是一种享受,解决一个难题会带来很大的愉悦感。

现在混沌研究院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研发重点,这些年也陆陆续续招来一些技术大牛,可以独当一面,不用于洋事事亲为。

天工研发部的重点是那些被称为大国重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那些玩意,还有航空发动机和机器人。

星耀研发部的研发重点除了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还有人工智能,5G、6G通信技术,太空通信技术、智能终端技术。

祝融研发部的研发重点是新型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的研发。

金乌研发部的研发重点是无限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

银河研发部的重点是重型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器,卫星技术是和星耀部合作的,不算最重点的研发任务。

女娲研发部的研发重点是生态环境治理和针对重大疾病,传染病毒的治疗药物研发。

天御和天权最舒服,不用搞复杂的技术研发,直接把几大研发部门能用的技术和设备拿来用就行了。

缺什么就让他们研究什么造什么,只有天权的土木工程算是半个技术活。

科学技术是研究不完的,所以于洋也只是优先安排集团将来能用到的领域去研究。

毕竟于洋也不是万能的,虽然重生一世,但是并没有获得所谓的重生福利,金手指系统啥的。

有的只是一些先知先觉和上一世学到的一些技术,这一世还是要靠自己辛苦打拼,技术研发和管理公司,说着容易,里面的艰辛复杂,不足为外人道也。

……

在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研发组的实验室闷头待了一个多月,几乎没离开大楼,期间都是王馨抽空来看看望于洋,陪他吃吃饭聊聊天。

于洋也是只顾搞研发,有点不修边幅,人也消瘦了不少,王馨看着挺心疼,差点就要搬过来陪他。

好在于洋一个多月功夫没有白费,带头攻克了量子芯片的一些主要技术难题。

剩下的就交给组里其他研发人员就行了,自己终于可以休息一下。

至于王馨要搬来基地陪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于洋觉得住这边王馨上班就比较麻烦了,没有住在公寓那边方便。

不过研发基地这边也只是公寓式的住所,两人一起当家住着实有些不方便。

于洋干脆让人提前把长安城人才公寓2期小区里自己那套别墅收拾出来,本来开发的时候就给自己留着将来结婚住的。

人才公寓2期,于洋的那栋别墅从建好就没住过,只是简装的,当时考虑将来结婚对象喜不喜欢的,所以就没有直接进行精装修。

现在这个任务交给了王馨,看她喜欢什么风格的就装什么风格的。

这栋别墅算是给他们俩将来结婚住的,全国各地只要是一元科技集团旗下有产业有地产的地方,都给于洋留了房子,以后交给王馨慢慢拾掇吧。

装修设计什么的由天权的设计公司和装修公司负责,这两家公司也知道是给大老板装修婚房,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功力,力争讨老板和未来老板娘的喜欢。

连设计带装修,没有两三个月下不来,再加上需要散散气味除除甲醛,想要住进去估计要到明年元旦之后春节之前了。

不过于洋和王馨现在也不着急了,不过是前些天看着于洋废寝忘食的搞研发有些憔悴,王馨着急心疼而已。

又休息了几天,于洋带着王馨去了一趟天鹏航空的飞机工厂,看一看自己那架“祥云”号的制造情况。

飞机制造工厂“祥云”总装车间,一次可以制造4架“祥云”型喷气公务机。

于洋来的时候,4架“祥云”型公务飞机的机体已经完成了80%,剩余几架的零件还有发动机也已经造好,那些自己生产不了的零件也已经采购回来。

按照工厂负责人汇报,预计第一架“祥云”型公务飞机—“祥云”号,再有3个月就可以下线,经过测试,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交付使用。

至于另一边的“鹈鹕”型运输飞机—“小鹈鹕”,已经制造好8架,“大鹈鹕”也已经制造好2架。

运输机的构造比公务机相对简单一些,加上厂房更大,一次可以造好多架。

已经造好的“鹈鹕”型运输飞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预计下个月就可以陆续交付给天御集团使用,张燕那边也是望眼欲穿了。

天鹏航空现在已经制造或者正在制造的机型有—“麻雀”“飞燕”“祥云”“鹈鹕”,“小蜜蜂”“蜻蜓”“大蜻蜓”一共七型飞机。

于洋秉着制造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研发策略,早在这七种型号的飞机研发成功之时,于洋就给研发部门下达继续研发的指令,研发部门没有停下脚步,一直继续进行下一代飞行器的研发工作。

“麻雀”轻型飞机主要作为教练机和运动飞机使用,后继延生的型号—“云雀”,发动机和操控系统更先进一些,没有太大的改变。

“飞燕”通用型飞机,用途主要是旅行观光、巡逻飞行、飞行训练之类。

“飞燕”本来就延生了3种型号,于洋经常乘坐的“飞燕”77号机就是最新型,除了发动机是螺旋桨式的,外型上和喷气式商务机没有太大差别,前两型就是比较传统的方形机体的螺旋桨飞机。

“飞燕”型飞机也有衍生型号—“雨燕”,不过由于螺旋桨飞机的发展前途不大,除了螺旋桨运输飞机外,于洋要求研发部门不再研发新型的固定翼螺旋桨飞机。

“鹈鹕”型运输机正在研发衍生型—“鹈鹕”水上飞机和“超级鹈鹕”大型螺旋桨式运输机。

这几型完成之后螺旋桨式固定翼飞机就要停止新机型研发,研发人员全部转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发工作项目组。

喷气式飞机那边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停滞不前,现在主要是继续研发喷气式商务机。

已经开始立项研发的代号“腾云”的新一代喷气式公务机,飞行速度可达到超音速,航程在一万公里以上。

还有使用涡扇发动机的客机和大型运输机,代号“鸿雁”。

以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陆陆续续的大概需要至少两年才能全部完成设计研发,如果顺利的话,制造出来得三年左右的时间了。

至于直升机还有一些研发空间,于洋知道未来一段时间,低空飞行器发展迅猛。

继“大蜻蜓”中型直升机之后,研发部门正在研发代号“巨脉蜻蜓”的重型直升机,还有两大航空研发部门合作研发的倾转旋翼运输机,代号“信天翁”。

预研一代的研发,各研发部门没有太多头绪,毕竟一元科技集团满打满算才成立十年,底蕴不足。

最后,还是于洋提供的30多年之后,重生之前全蓝星最先进的飞行器概念让研发部门参考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