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首映

第二天下午,赵坤一袭正装来到短片单元的专门放映厅。

谢飞老师、姜闻,以及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的于大姐都来捧场。

报名参展的短片都有时长规定,必须是二十分钟以内的短片,所以很多片子的时长都很短,十几分钟、七八分钟的都有,不过像《黑洞》这种时长仅三分半的短片还是很少见的。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讲完一个故事,不但考验导演的能力,更考验编剧的功底。

因为是集中放映,来了好几帮媒体记者,进进出出的,但赵坤最期待的片商却没几个。

毕竟短片小众嘛,想把短片做成集锦在影院上映的例子并不多,更多的片商都把目标瞄准主流的长片。

至于电视台,更愿意在交易市场淘便宜货。

不过令赵坤感到意外的是观众倒是来了不少,绝大部分都是年轻观众,将不大的放映室坐的满满当当。

想想也合理,毕竟后世短视频就是从年轻用户群体中兴起的,从最初的“非主流”阵地,演变为热门赛道。

短片说白了就是这个年代的短视频,只不过目前还缺少展示的平台,只能沦为创作者的“为爱发电”和争取拍长片的入场券。

大约二点钟左右,终于轮到《黑洞》放映了。

虽然是短片,但必要的流程还是有的,在放映之前,一个金毛主持人上台介绍道:“这是一部来自中国的短片,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

首映必须要有主持人,放映完了之后,还要邀请短片的主创和媒体、观众对话。这是电影节赋予入围短片最高规格的礼遇,也是西方人最为讲究的那该死的仪式感。

主持人介绍完毕,影厅里灯光暗下,银幕亮起。

首先一个大全景,一间灯光昏暗的办公室,整体冷色调,复印机工作的声音正在响起,镜头平推,中近景,余欢水打着哈欠站在复印机前复印着文件。

整个镜头持续了不到十秒,紧接着一个俯拍的特写镜头,一只手正在用力地按下启动键,一秒钟。

开篇短短两个镜头,干净利落,将人物、环境交代的清清楚楚。

第一次看到这部短片的姜闻诧异地看了看旁边的赵坤,心道:这小老弟可以啊,还真有两把刷子。

……

“哗啦!”

随着粘在保险柜门上的纸张滑落,露出保险柜的门,镜头拉远,传来“砰砰砰”被关在里面的余欢水敲击保险柜的声音。

短片在此戛然而止。

等字幕出现,灯光亮起。

现场静止了十几秒,突然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

“Wonderful!”

喝彩声传到赵坤的耳中,一直很笃定的心情难免泛起一丝波澜,成了!

“哗哗哗……”

紧接着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短短三分半的时间,给现场观众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时金毛主持人上台,用极其热情且激动的语气邀请短片的编剧、导演,来自中国的年轻导演赵坤上台。

赵坤起身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头,迈着大长腿几步走到台上,风度翩翩的向观众席挥手致意,并致谢幕礼表示感谢。

台下掌声未息,赵坤久久未起!

正在鼓掌的姜闻看到这一幕,不由撇了撇嘴,侧头对谢飞道:“他这是学人艺呢。”

谢飞老师满脸笑容地点了点头,这满影厅的热烈掌声证明了他的眼光。

一分多钟后,掌声终于渐渐停歇,赵坤这才直起身体,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心里还在暗道可惜,要是自己的那头长头发还在,此时一甩,多酷啊!

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

被点到的一个德国记者提问:“这部短片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您,请问您出于什么动机创作了这部短片?”

“咳咳!”

赵坤轻轻咳了两声,回答道:“这部片子的名字叫黑洞,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看得见的纸上的二维黑洞;第二层是看不见的黑洞,指的是人心的欲望。

我拍这部短片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垂暮之年,一边是花团锦簇,一边是如同黑洞一般的万丈深渊。欲望是每个人心里的洪水猛兽,我们要学会压制这股力量,学会和内心的欲望和解,每个人才能背对深渊,走向幸福的终点。”

“感谢您的回答!”

显然这位德国记者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

很简单,德国是个新教国家,新教原本就是主张克制人的享乐欲望,提倡勤奋、节俭、劳作的现世苦行主义。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也都是围绕短片展开,比如有记者问到其中的几个镜头语言。

赵坤就这些镜头的隐喻做了很详尽的解答。

本来赵坤以为自己的短片首映将圆满结束之时,主持人好巧不巧,又点了一个英国记者提问。

之前的提问的记者有德国的、意大利的、法国的,他们虽然都用英语提问,但总归会带着他们母语的口音,就好比广东人、胡建人、弗兰人说普通发。

那位英国记者一开口便是纯正的伦敦腔,就好比是一个央视的记者操着一口京片子“装垫儿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贫困国家,短片中出现的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包括那台自动售货机,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请问这是有意安排的吗?”

这位舰队街的老炮一开口,赵坤就嗅到了一股浓浓的优越感和不怀好意。

真是到哪儿都能遇到搅屎棍,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搅屎棍。

当今的世界局势确实不太平,东欧、中东、老毛子、包括我们国内,使得有些人对中国,包括中国电影充满了浓浓的敌意。

赵坤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道:“请问你去过中国吗?”

“呃,我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

赵坤站在台上,神情严肃,目光炯炯,宛如化身发言人一般,掷地有声道:“这位记者,我想提醒你一下,既然你没有去过中国,怎么就认定电脑、复印机、自动售货机这些东西不会出现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呢?”

“我……”

赵坤摆摆手,继续打断道:“中国有句话叫: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连中国都没去过,为什么要如此诋毁我的祖国呢。当然,我承认中国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是经过改开,以及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

赵坤巴拉巴拉一顿输出,让那位舰队街的老炮连插嘴反驳的机会都没有,直到最后才放缓语气和语速,一脸语重心长道:“所以我建议你有机会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短片中所反映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中国现实。同时我想借短片中在余欢水身上发生的故事提醒你,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充满秩序的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面对这些社会规则,有些规则像空气,虽然看不见,但必须要遵守。就如同你作为媒体记者,要秉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而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甚至是恶意抹黑。”

说着,他面向整个观众席,振臂高呼道:“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爬坡永远比跌落要辛苦很多,当感觉被工作和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这说明下一幸福的时刻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