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想退却不好退的难题
- 大明:本王的大汉大了亿点怎么了
- 恰在时节逢上君
- 2456字
- 2025-01-08 13:45:11
朱高煦双眼紧紧看看王斌与靳荣,李定荣他相信会去的,因为李定荣相当于他的私人幕僚。
王斌与靳荣不同,这两人只是跟随他的老人,但跟随他已久的老人,不代表会跟着他一起离开大明,去往安南那个大明上下一致认为的蛮夷之地啊。
即便是在大明之内,对于西南那一块地方,都是有偏见的,因为西南土司的存在,对这些人实行的政策都是不同的,在士大夫眼中,就是遭人嫌弃之地。
李定荣三人同样也是被朱高煦这番话震得不轻,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朱高煦竟然想要以安南为藩地去就藩。
他们可是记得,去年朱棣让朱高煦前往云南就藩,朱高煦都不愿意去,最后还是采用了李定荣所说的大打亲情牌,死皮赖脸的留下来的。
随后反应过来,李定荣率先跪地开口。
“王爷,在下以及家人性命,为王爷所救,无论王爷去往何地,在下都愿跟随!”
王斌的反应稍慢一些,毕竟作为武人,脑子没有李定荣转得快,反应过来后当即跪在朱高煦面前。
“末将当初跟随王爷时,不过是一普通百姓之身,靖难之时,被王爷所救两次。
末将能有今日身份地位,皆是王爷所给,末将性命,更是王爷所救。
末将誓死效忠王爷!”
靳荣看着李定荣与王斌尽皆表明心迹,当即跪了下来。
他脑海中有过一丝犹豫,要不要跟随朱高煦去往安南,因为之前朱高煦与他说过,他极有可能会被调出去担任一方大员。
但不过就瞬间,靳荣就想明白了一件事,他即便出去了,也是从汉王府出去的,他就是朱高煦的人,而且靳荣对朱高煦确实也有忠心。
一旦朱高煦离开,他留下,他很清楚,自己的结局,恐怕也不会好。
此刻做出了决定,靳荣也没有任何犹豫。
“王爷,当初白沟河之战,末将险些丧命于乱军之中,是王爷冲破敌阵,阵斩南军大将瞿能父子,力挽狂澜,救末将于敌军刀下。
当初跟随王爷时,不过只是一小卒,末将之命不仅是王爷所救,如今所拥有一切,更是王爷所给。
今末将负责王爷护卫,王爷在哪,末将就在哪里,末将誓死跟随效忠王爷!”
朱高煦看着三人,目光都很是满意,哪怕靳荣迟疑了片刻,但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他心中也没有任何想法。
有迟疑,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去往安南,不如在大明好,这是一个事实。
不过在迟疑之后再做出了这个决定,朱高煦相信靳荣。
尤其是靳荣所说的,朱高煦心中都无比怀念啊,那一段记忆浮现,仿佛就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一般,是那么刻骨铭心。
当初白沟河一战,朱棣险些被平安与瞿能斩杀,手中的长剑都砍断了,就是在那个危急的时刻,他率军杀至,那时的他,真如同霸王在世一般,硬生生的阵斩瞿能父子,力挽狂澜于倾倒啊。
他不仅救了靳荣的命,也救了不少人,更重要的,这一次他还救了朱棣。
朱高煦不再去想,将眼前三人扶起。
“快起来吧,你们愿意一同前往,我心甚慰。”
朱高煦拉起三人,又聊了一会,安抚三人情绪,随后开始说起正事。
“王斌、靳荣,如今在京城,府内护卫有多少人?”
“禀王爷,之前王爷让末将两人招募护卫,如今已有两千三百人,其中两千人未在兵部备案,被安置在京城之外。
末将与靳荣相互交替在暗中进行操练,已经完成,且甲胄、兵器齐全,随时听从王爷之令!”
朱高煦并没有多少惊讶,这事他是知道的,他是真的挺佩服原身这个胆子的,两千私兵啊,还配上了甲胄武器,这样的两千人,原身这个大傻春是想干什么?
当初朱棣都才八百府兵起家,他这直接靠着吃空饷搞出了两千武器甲胄齐全的私兵。
这个事朱棣知不知道,他反正不知道,总之有着锦衣卫的朱棣,他总觉得应该是知道的,但他也没有把握。
朱高煦随即看向王斌。
“你下去后准备好物资,带着这两千人前往登州,过后本王会从登州乘船出发。”
这是朱高煦早就想好的路线,到时他要带着自己的三卫兵马,若是他将大军集结在京城附近,他知道朱棣恐怕会睡不着觉。
登州,是他准备的集结地,而且沿海过去,比陆地行军快多了,他可不想在路上耗费太多时间。
王斌闻言,却是一苦。
“王爷,两千甲士,末将带不过去啊。”
王斌是真的苦,两千披甲的精锐,这要是都能从京城外走到登州,朱棣可以把锦衣卫以及沿途的人全杀了。
这时李定荣的声音缓缓传出。
“王爷,其实大可不必让这两千人先行,如今他们都被安置在王爷城外的庄园之中。
可以在出发时,以物资准备的名义,将甲胄与武器装车,这两千人没有了甲胄武器,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解释了。
而且到时一起走,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查,到时整个王府的物资一起走,又有皇上的圣旨,加上王爷亲身在此,除非皇上亲至,便无任何危险。”
“好,就按定容说的做。”
朱高煦直接同意了下来,主要是他第一时间也没有想到,要是真让王斌将人给带过去了,那才是大问题。
朱高煦随即接着开口。
“王斌,靳荣,你们先下去准备吧,尽快准备好,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是,王爷!”
两人当即退了下去,朱高煦这才看向李定荣。
“定容,府内的人,你挑选一番,有一些就不用带走了,同样也要做好准备,需要些什么,你尽快做好统筹。”
“王爷,这些在下可以做好,但在下有一个疑问,王爷您真的说服皇上同意您去安南了吗?还有王爷您以前的旧部,王爷您准备一同带去吗?”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无比凝重,却是笑了。
“定容,你放心吧,皇上会同意的,至于旧部,只带走少部分。”
朱高煦话音落下,李定荣的神情却没有半分舒缓,反而更加沉重了。
在朱高煦疑惑之时,李定荣缓缓开口。
“王爷,皇上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放王爷您走的。
如今朝堂上文官站队太子,皇上需要王爷您来制衡太子。
且太子、赵王,必然会全力上书留王爷下来,赵王离不开王爷,太子则因为是王爷兄长,必须要这么做。
除此之外,王爷您只带少部分旧部出去,留下大部分,那么皇上会不会以为,王爷去了安南,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若不然,王爷您留下这么多旧部在大明,是为何?
王爷的那些旧部,如今职位大小皆有,被皇上分解之后,可是分布在大明各地啊。
更且,王爷您与朝中大将,都有不浅的关系,当初这些勋贵外戚,可都是王爷您的支持者。
如今王爷要走,需要与他们做出一个抉择。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王爷您去安南,必须要换一个理由,之前王爷您说的理由,不行。
因为这件事一旦传出,天下只会以为是皇上没有容人之心,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容不下,被逼得离开大明。
皇上本是靠靖难夺得皇位,如今对名声,是极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