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势随人而动
- 三国:没开玩笑,荆州真有卧龙
- 余晖照山河
- 2386字
- 2025-01-20 23:51:43
“有何异常?”
周不疑也好奇,舅父一向清正廉明,办事一丝不苟,深得刘表器重,应该不会是被奸人暗害。
刘先眉头紧皱,缓缓道:“主公的外甥,张允,这段时日忽而对我颇为客气,军中递来军务公文时,也多会与我攀谈,而且年关将至,还赠予了不少礼物,欲与我交好。”
“张允?”
周不疑低头思索了片刻。
此人和蔡瑁,是襄阳军中掌兵的两个人,刘表愿意应该是让他们相互钳制,却没想到因为蔡夫人、刘琮等错综复杂的缘由,走到了一起。
他是荆州牧刘表的外甥。
可恶,他的舅舅在我之上。
“我到此处来,也是蔡瑁进言。”
紧接着,舅父又抛出了一个值得琢磨的消息。
“蔡瑁?”
周不疑歪着脑袋看他,“舅父和蔡瑁、张允等人,已是达成了共识,要想着投靠许都曹氏吗?”
“没有,我和他们素来没有交集,”刘先摇头否认,“在一次议事时,他提及了让我来新野探望你,顺带可看望驻扎此处的玄德公,以表主公的关心之情。”
“此事必有妖异,可若是我不来,则更显心虚,再加上你舅母的确对你思念过甚,听说你在新野遭日夜操练习武后,整日夜不能寐。”
所以这才坦然到来,无论是蔡瑁和张允的奸计,还是有何别的目的,反正光明磊落便是,也无需思考过多。
周不疑早料到会如此,自己跟随了刘皇叔,肯定会进入向曹一派的视野,他们或是会针对,或是会拉拢,总归会下手。
许都曹老板这几年都不可能抽得出身来南下,他下荆州的契机,一定是类似刘表病故这等大事件,所以这些年能够钳制荆州的,就是不断派出暗探,来拉拢文武。
想了片刻,周不疑觉得思绪很快,脑子里的画面飞速运转,好似置身宫殿之中,过往所存的才学、见识全都如书籍可取用。
很快就想到了几种切实的猜测,最后选出了一条最为可能的论断。
“他们的确是在交好舅父。”
周不疑笃定的说道。
刘先登时迷惑:“何以见得?”
“舅父早年得曹公青睐,奏表天子以拜官,而回到荆州之后,却不得奉诏赴任。”
“如此,曹公于舅父有恩,而荆州于舅父有愧。”
“蔡瑁此时暗下奸计来害舅父,断然不可能。我看他们是想要寻机上禀刘伯伯,扶持舅父赴任武陵太守。”
“武陵太守……”
刘先深吸了一口气,若是真如此,日后肩上的担子则会更重,而且稍有不慎,便更可能为奸人所害。
但这却也是一个机会,自家清儒数代,未曾出过二千石,自父辈时便已中落到不能举任官吏的地步,只能为他人之门客。
现在以别驾之功、天子诏书,赴任武陵治理数年,若可得政绩斐然、民望拥戴,以后不疑学成回到家中还能有个好的出路。
当然,这还只是猜测,也可能只是稚童之言,若是真的因此有这样的念想,那不就真的成一厢情愿了吗?
“元直,那你觉得我该如何选择?”
既然外甥能得出如此论断,那应该也有看法。
周不疑起身踱步,思来想去难以决断。
如果硬气清高,不和蔡、张两人来往,对舅父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日后还会被处处刁难、屡进谗言。
若是和他们沆瀣一气,可以预见这两人日后会向舅父抛出许多难题。
想了半天,未有良策,周不疑拱手道:“那舅父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我倒是……”刘先思索了许久,叹道:“武陵地广人稀,若无世家资助,无兵力雄厚之底气,无船舶、水运之便利,很难全然掌控。”
“不过,武陵得数条河流贯通交错,田土肥沃、植被遍野,倒是个很不错的农耕大郡,我早已想过,若是我治理武陵,当重农耕、水利,使妇孺以养蚕桑,成布业以船运通达洞庭,再转而入江夏,则可安万民之生。”
周不疑深吸了一口气,这时才明白,舅父早就有过去武陵赴任,治理各县的志向,这或许是在许都曹公给他那一道名气之后,便开始萌生的想法。
只是,到了荆州之后,观情势而忍,逐渐埋藏在了心底。
他此刻已经明白了舅父的想法,如果按照他的设想,武陵百姓劳作数年,这里将会变成荆州最大的“粮仓”,比之新野不知好上多少倍。
周不疑叹了叹,笑道:“舅父既然已经想得这么清楚了,那就秉承内心的想法,去应对此事便是。”
“我知道舅父是心系百姓,图展才学的人,也明白以您的才干,不应该只是‘博闻强记’之名,若是您以仁德为主,勤政爱民,深得百姓拥戴,那么什么流言都不会害您的性命。”
“好……元直,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舅舅深表欣慰。”
刘先发自内心的展露了微笑,如此堂正之风,正是他想在不疑身上看到的。
晚上,刘先得刘备之宴请,把酒言欢、畅谈政事,以仁治安民心之论,相互论述辩驳,求同存异,刘先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位皇叔之不凡。
直到深夜,方才分别离去,在衙署偏院和周不疑同榻。
还未睡时,刘先在床榻上卧着醒酒,和周不疑说起了上次韩嵩来寻他的事。
周不疑笑道:“今日舅父见玄德公以为如何?”
“可惜可叹,”刘先直言不讳,双目凝重,说得十分认真。
“可惜在哪里?”周不疑问道。
“可惜袁氏之门楣不予玄德公,可叹曹公之雄翼不予玄德公,若二者有其一,则天下早定矣!”
“我估计,德高叔叔来见玄德伯伯后,也有这种想法,所以才会去寻舅父深谈。”
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说明荆州士人,看似古井不波,实则心底暗流涌动,人人都在观察玄德公居于新野之志向,扶汉之志若仍在,则人心未定也。
“是啊,无怪乎德高如此,”刘先感慨着,仰头看天,喃喃道:“若是荆州能为玄德公之羽翼,则大业未可知也。”
……
刘先留宿一夜,第二日便起行回襄阳。
而清晨送行之后,周不疑和刘备共乘一骑往军营去,刘备还没有开口问,周不疑便直言说道:“蔡瑁、张允,最近对我舅父极好,应当是欲交于好他。”
“是要离间你我吗?”刘备满不在乎的笑着。
“是有所动作,我怀疑他们要开始布局势力,为刘琮造势了,”周不疑叹道:“我舅父早年是得蔡氏、蒯氏所荐,他应当是偏向于刘琮公子的。”
“荆州两位公子,琦公子儒雅仁厚,却不得势力;而琮公子年幼,却有蔡氏所喜,局势清朗或许就在这数年之内,一旦让蔡瑁等人布成,琦公子则只有退守缩援能解。”
“而舅父此次到来,让不疑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刘备平静的问道。
“荆州之大势,或许会随玄德伯伯而动。”
闻言,刘备稍稍沉默了片刻。
而后嘴角上扬,轻声道:“如此,今年,我便带你回襄阳过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