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给夏露的诗集
- 邂逅莫奈花园:夏露诗集
- 夏露
- 1774字
- 2025-02-12 17:19:12
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中国诗歌中的一个新的声音,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将为熠熠生辉的中国诗歌史再添光芒。她的诗歌题材丰富,非常亲切好懂,因为她触及了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最接近我们大家的内心。我想说的是她的诗歌创作超越翻译,用一种带有全球性的声音呼应了我们的全球性需求。我想让你们读她的诗的原因有很多。
夏露出生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京山县的一个乡镇,她曾在那里同两位姐妹一起快乐地成长,从小到大,她一直是当地最聪明的学生之一。高中毕业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也是当地高中第一个以文科生身份考入北大的学生。她童年时就热爱诗歌,15岁至18岁期间曾经创作过大量诗歌,不过后来她毁掉了自己所有的诗歌习作,转向具有实用性的外语学习,为的是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独立生活。她通晓几门外语,但有某种东西使她特别喜欢越南语。她仿佛能在越南诗歌中看到中国古代的回声,所以后来她留校任教之后又在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成为她所在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越南语教研室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老师。但她研究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越南,特别是越南诗歌,她很快成为越南诗歌研究的权威人物之一。她是中国东南亚研究的一代崭新的学者之一,注重地区间不同文化和相似文化之间的联系。而这个领域是被其他人忽视的,所以每次见到她,我们都能从她身上学到许多关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她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多种语言发表,她曾经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广泛游历,讨论越南和中国的诗歌。如今她已经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七年,是中国境内研究越南文学最出色的学者之一。
然而,在她的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发生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三年前,在爱与想象力的驱使下,诗歌创作精神在她身上复活,她开始了非同寻常的诗歌创作和国际旅行。自2015年春天至2017年年底她创作了大约五百首诗歌,其中不少发表在中国的报刊和新媒体中,也有一些被翻译成英文、越南文、蒙古文和荷兰文刊登在海外。有相当数量的诗歌是她在中国国内及越南、美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旅行时创作的。她一有机会就写诗,无论是在教学楼、公园、公共汽车、地铁还是餐馆和咖啡馆里,她都怀着你可以想象的优雅,写下诗歌。当我问她为什么在这么多年后又回到诗歌中时,她说这是一种对她多年没有诗歌的岁月的回报,同时她也把诗歌看作一种治疗伤痛和帮助我们找到幸福的良药。
由于她的学术训练,她多年的东南亚文学研究及对包括当代美国诗歌在内的西方诗歌的熟悉,她的诗歌创作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更多的是短小精悍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她的诗歌创作让我们看到生活中非常亲密的部分,有着适度的人生哲理,她明白晓畅的语言里深刻地洞察了时光和爱的复杂性。她的诗中有农村老房子灯光下所映照的古代灵魂,却又与现代城市的脉搏产生了共鸣。这些诗歌带我们去发现和感知周遭的世界。我认为最有趣的是当你阅读她的诗歌时,你会觉得她写的是我们自己的情感,仿佛作者消失在文字背后了。她所有的诗歌都是那么简洁、优雅、富有同情心。我很感激她把其中一些翻译成英文,让我用自己的母语读过它们。我期待与作者合作,在不久的将来把它们全部翻译成英文出版。
我是几年前在一个拥挤的咖啡馆遇到夏露的,是我的越南老朋友兼同事阮光韶介绍我们认识的。阮光韶是越南作协副主席,也是越南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当时夏露因为翻译和研究越南诗歌,在河内文学界已经广为人知,而现在她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年轻诗人,她的诗歌曾在越南《前锋报》《西贡解放报》等报刊发表,一些越南著名作家和诗人都很欣赏她的诗风。那天在咖啡馆,我很快发现夏露对越南和越南的诗歌与我有着相似的热爱。我们一见如故,一起用谈论诗歌的方式来探索河内这座古城。河内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诗歌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都随处可见。我们也一起享受越南的美食。在那样的过程中,夏露还教给我一些我所不了解的越南诗歌,向我指出千百年来诗歌在不同文化之间所起的重要纽带作用。她的见解是大胆的,通常又是正确的。她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带着喷涌的激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也激发了我作为诗人的灵感。有时候读过她的几十行诗后,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完了人生的许多阶段,这大约就是她的诗歌的力量。她的诗歌兼具有娱乐和劝诫的功能,很容易萦绕在你的意识里,就像一个个你不想忘记的梦。这就是我想让你们读她的诗的全部原因。
Bruce Weigl
Oberlin, Ohio, USA
(布鲁斯·维高 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