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改梁为周)
- 我一个正统皇子竟被妖后送去和亲
- 作家fooXxI
- 1954字
- 2025-02-12 14:35:51
崇凤十三年八月初三,大梁之京城长安,铅云如墨,沉甸甸地低垂着,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将整座长安城紧紧地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之中。宫城的琉璃瓦在黯淡的日光下,宛如被薄霜覆盖,散发着冰冷的寒意。朱红色的宫墙宛如沉默的卫士,静静地伫立着,庄严肃穆。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满朝文武身着朝服,整齐排列,他们的神色各异,惶恐如惊弓之鸟,愤懑似燃烧的火焰,无奈若风中残烛,但无一例外,都不约而同地低垂着头,仿佛在躲避着什么。大殿之上,前月还端坐着先帝萧鑫,如今却端坐着一位身着华丽凤袍的女子——赵澜,萧鑫的正宫皇后。
“先帝遗志,未竟之业,本宫自当继承。”赵澜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一把利剑,刺破了这凝重的空气。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悠悠回荡,余音袅袅,闻者无不匆忙跪地叩首,如捣蒜一般。
赵澜微微扬起下巴,眼神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左右扫视着群臣,目光所及之处,大臣们纷纷如被寒霜打过的秋叶,瑟瑟发抖,不敢直视。
“陛下,此举不合祖制啊!”阁老孙兴率先出列,他身形佝偻,如风中残烛,声音颤抖,如风中残叶,满是悲戚。
“自古以来,从未有女子登基称帝之例,望陛下三思啊!”孙阁老为官数十载,历经三朝,虽非首辅,但在朝中威望颇高,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与痛心,花白的胡须随着他激动的话语微微颤动,仿佛风中摇曳的枯草。
须臾之间,大臣们如潮水般纷纷起身附和,又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恳请皇后赵澜放弃皇位,还政于萧家皇室正统。此起彼伏的劝谏声在大殿内交织,如汹涌澎湃的海浪,似乎要将赵澜的决定吞噬。
赵澜一脸肃穆,她那如雕塑般毫无表情的脸上却透着丝丝冷意:“祖制?天下苍生的福祉才是至高无上的祖制。先帝龙驭宾天,诸皇子尚幼,朝堂动荡不安,北突厥对我朝虎视眈眈,难道要让这大好河山陷入混乱吗?”她的声音不高,却犹如黄钟大吕,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如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众人的心上。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无人能够辩驳。赵澜心里清楚,此时此刻,若不采取雷厉风行的手段,这皇位恐怕难以坐稳。她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本宫心意已决,无需赘言。孔爱卿。”
礼部尚书孔庄闻听此言,从众多文官中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臣在。”
“有劳爱卿联合工部,修筑授台,完备礼仪,择一良辰吉日,助本宫登基。”
孔庄结结巴巴,不敢言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道:“臣侍奉过三朝君主,太宗皇帝提拔臣为户部侍郎,又承蒙先帝厚爱,委以礼部尚书之重任,臣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领命啊。”说完,他又不停地叩头谢罪。
赵澜又道:“你若不领命,自然有人会替本宫操办此事。念你忠心耿耿,侍奉三朝,本宫赦你无罪,出宫去吧。”随后,她又唤出礼部侍郎郭家,郭家同样支支吾吾,但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
从今以后纳贤才,不论男女,皆以才论之。”萧澜金口玉言,掷地有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一片哗然。女官参政,此乃开天辟地头一遭。
“皇后娘娘,女子无才便是德,岂能入朝为官?这简直是有悖常理!”又有大臣挺身而出,高声反对。这位大臣名曰萧霖,年轻气盛,乃朝中保守势力的翘楚,亦是皇室宗亲。此刻他面红耳赤,义愤填膺地直视着萧澜。
赵澜目光如电,仿若两把利剑,直直地刺向萧霖:“国之兴衰,系于人才。若因性别而埋没贤能,这朝堂才是真正的腐朽不堪。况且,你适才对本宫的称呼有误,念你初犯,本宫便不与你计较。”她的眼神坚定如磐石,锐利似鹰隼,仿佛在向众人昭示,她的决策犹如钢铁般坚不可摧。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女子从队列中袅袅走出,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却又透着刚毅,恰似一朵傲雪凌霜的红梅,正是新选女官之首苏瑶。“陛下圣明,苏瑶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苏瑶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不卑不亢。她出身名门,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实乃女帝新政的忠实拥趸。
赵澜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赏之意:“甚好,有苏卿辅佐,本宫必能铸就太平盛世。”
崇凤十三年九月初一,赵澜即位,尊已逝夫君为孝景皇帝,改梁为周,并改次年为上兴元年,迁都至洛阳,易名为神都,且大赦天下。
在赵澜的雷厉风行之下,新政如春风拂过大地,逐渐生根发芽。女官们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入朝堂,在各部大显身手。有的如辛勤的蜜蜂,负责整理典籍,为文化传承添砖加瓦;有的似睿智的谋士,参与财政规划,为国家经济出谋划策;还有的宛如辛勤的园丁,投身教育事业,培育新一代的栋梁之材。
大周朝仿若重现太宗皇帝明贤年间的盛世辉煌。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上,突厥单于阿古达木如同饿狼一般,死死地盯着南方,他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身材魁梧得如同山岳,满脸胡须犹如钢针,尽显草原汉子的粗犷与豪迈。他早已得知中原王朝的变故,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仿佛是上天赐予他的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无尽财富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