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入住董卓郿坞老巢

“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董卓眉头微皱,“身边的侍女何在?”

“她们太烦人。说我现在身份不一般,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的,被我赶去织坊了!”

这少女得意的笑着,声音好似银铃:“我让她们给大父新制几套袍服,用作贺寿之用,他们自是不敢违抗……大父,你看我是不是很聪明?”

“你啊!”董卓无奈的摇了摇头。

然而在少女的一番痴缠下,很快就露出笑意,不再有任何计较:“罢了,且来见过陛下。你这县君之位,即是由陛下亲封。”

或许是想到了这点,董卓对刘协的态度也好了一些,为刘协引见道:

“此为老臣的孙女董白,向来在凉州边地长大,不太识得闺中礼仪。又因幼年失去双亲,家中皆怜之,很少有所约束,如今性子未免放纵了一些,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刘协打量着这少女,见她身姿挺拔,头发简单盘起,施以玉钗,眼睛大而明亮,容貌不失少女的清秀,眉宇间却颇有英气。

她的肤色微呈小麦色,不似一般闺秀那般白皙,大概如董卓所言,没少沐浴凉州边地的阳光。

见到刘协望着她,她也没有一般少女初见外人的羞涩,反而好奇的回望过来,眸光清澈,带着几分好奇的神情。

“你就是陛下啊?”她爽朗的说道,依董卓之言奉以拜揖,“董白谢过陛下的封赏!”

“渭阳君免礼。”刘协点了点头,心中隐隐觉的这少女有些面熟,但更多的还是荒诞之感。

这样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居然是大汉建国近四百年来,非皇室的女子中,地位和身份最为崇高的一位!

往常依制度受封县君的,大多是皇后的母亲,甚至是太后的母亲,想来都是那种老态龙钟、威严慈祥的模样?哪有如她这般青春靓丽、甚至微带稚气?

而且,董卓还专门为她筑坛受封,请群臣观礼,甚至连他这天子也亲自到来。如此规格,已经不逊于册封诸侯王了。

只能说,董卓对他这孙女,真是疼爱到了极致啊!

……,……

天子驾临,郿侯宅邸中自是一片忙碌。

内门之后最为尊崇的后寝东院正室,本为董卓母亲池阳君所居,如今也要挪縢出来,让天子及随行的少府诸署入住。

事情麻烦不说,还要惊动年近八十的老人,也难怪董卓不愿刘协过来,拜见时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刘协也明白此节,携董承拜会过池阳君后,就笑着对董卓说道:

“朕本不速之客,这正堂正室房间甚多,择一间居住即可,何必劳动老封君搬迁?譬如先汉,未央宫建成之前,孝惠皇帝与高皇后、高皇后之母吕媪,皆居于长乐宫内,于制度无违也。”

“随从于朕的少府诸署,亦可就便于东院的南庑安置,不必太过麻烦宅中。”

董卓见刘协待老母池阳君有礼,又如此为老人考虑,话语间更加温和:“倒是陛下考虑得周到。”

一旁的董白忽然插话道:“既然曾祖母不用搬迁,那我也继续住她的西厢,不迁去西院了。”

西院是董卓的居所,一向由董卓的姬妾居住。

除了那几位育有子女的妾室之外,还有一些颇为受宠的姬人,一个个争奇斗艳、争风吃醋。自长安迁来一月多,已经闹得宅中不宁,让董白颇为厌烦。

董卓也知道此事,前日回来即斥责过数人,闹得最厉害、以致冲撞了董白的那名姬妾,甚至被他下令处死。

想想天子也就十一岁,后宫一无所幸御,他点了点头:“也罢,只是不得扰了陛下一行。”

董白笑着谢过祖父董卓,转身雀跃而去,自与曾祖母叙话。

刘协入住东院东厢正间,把董承、王斌安排在右间,王盖、法正安置在左间,一些侍从则居于他正间外的耳房侍奉。

稍事休息之后,刘协叫来法正,问他道:

“朕观太师这郿坞,城墙极高极厚,外围有宽达三丈的壕池、城内建筑众多,想来颇费人力,必然要在县中征发劳役的。你家离此不远,族中可曾应役么?”

“回禀陛下,自是有的。几乎所有年十五以上的男丁,都曾应役前来。待到郿坞建成,有的人也没能够回去,想是奠了这郿坞的地基。”

“臣还听说,除了本县的男丁之外,还有不少司隶各郡送来的人。有的是犯了司隶校尉的禁令,有的是对太师本人不敬的朝臣家属,他们的劳役更加繁重,几个月下来,基本不可能还活着。”

“可见太师对我等本县之人,还有几分身为邑君的体恤。”

说到这里时,法正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但听其措辞,显然含有隐怨。

刘协不禁有些侧目。

这法正,恩怨分明不说,胆量也是不小。

在这董卓的宅邸之内,就敢说他的坏话,也不怕隔墙有耳,传扬出去么?

他本来还想多了解一些,这会也不好多问了,转而问起了法正的学业,聊起他祖父法真生前著述之事。

如此闲叙了一会,法正请教道:

“前一会陛下言及,孝惠皇帝与高皇后、高皇后之母吕媪,同住长乐宫中,果有此事乎?”

“臣有两疑,一则未央宫为高皇帝、萧相国所建,孝惠皇帝何以不居?二则以吕后之权势,其母居然无有封君之号,仅以吕媪称之么?”

刘协笑道:

“未央宫虽为高皇帝所建,但他并未入住。孝惠皇帝即位后,起初亦是萧规曹随;后来高皇后权势渐盛,凌于天子,孝惠皇帝才避往未央宫,此后遂有天子居未央、太后居长乐的定制。”

“至于封君,本不在汉室制度之内,而是王莽的创举。他在担任摄政时,封母亲食邑三千户,为功显君。其后和熹邓太后摄政,亦封母亲为新野君。”

“依此故事,才有后汉皇后、太后之母为县君的制度,而先汉则无。”

“原来如此!”法正拱手道,“陛下博通典故,臣佩服之至。”

“此皆蔡侍中教导之功也,”刘协笑道,“明日朕就带你去见蔡侍中,定下师徒之名分,假以时日,你必能大有成就。朕对你期望颇高,可不勉之?”

法正立时拜倒:“臣必当努力进学治经,不负陛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