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已有取死之道……

彗星行于天际,整个三辅都看得分明,郿坞的董卓自然也看在眼中。

他知道长安城中马上会有解释,很沉着的止住了坞中的慌乱。

果然,昨日即有司徒王允派人前来禀报,说那彗星名为“蚩尤旗”,出现在星空中,是朝廷中有主持兵事的重臣即将身陨的征兆。

到了今天上午,又有信使前来,通报廷议结果。

根据众臣的一致意见,又按照相关纬书的记载,是有太多无辜死亡的冤魂诉于神祇,从而引发了天象的示警。其中的责任人,众臣皆认定是司隶校尉刘嚣,敢请太师予以处置。

刘嚣前时惹起了众怒的事情,董卓十分清楚。然而诸臣廷议得出的这个结论,到底是果真如此呢,还是落井下石?

更或者说,是为了替换掉司隶校尉这一关键职务?

事关监察朝廷之权和司隶州郡兵军权,董卓心中本能的生出几分警惕。

恰在这个时候,刘嚣的信使也到了,乃是前勃海王郎中令、现司隶都官从事李儒。

这个人,董卓是有印象的。其人本为鸿都门学博士,孝灵皇帝驾崩之后,群臣上奏废弃鸿都门学,此人也就失去了官途。

后来董卓入雒,废刘辩为勃海王,这李儒正好前来投效,就被董卓任命为勃海王郎中令。

后汉制度,为诸王置官署,除实际治事的国相、长史之外,还有王傅、中尉、郎中令、王仆等高阶员职,皆由朝廷直接任命。其中的郎中令掌诸王的王宫郎卫,相当于天子的光禄勋,秩一千石。

这些员职属官,仅服事于王宫,服事于诸王本人,并无治理封国之权。

故而在担任了王国属官之后,因为事权隔绝,无法积累资历、功绩和名声,基本就丧失了继续仕进、进入中枢的可能。

但凡有点抱负的士人,都不会甘心于这等前途。只有李儒这种官途断绝的黜官,才会乐于担任。

不仅如此,李儒还奉着董卓之命,亲手鸩杀了弘农王。

弘农王既然薨逝绝嗣,所置的官署自当废除。于是他连这属官也做不成了,只能拿着事后的赏赐归家闲居,从此再也没进到过董卓的视野。

董卓对此毫不在意。他虽然擅权,但也算士林中的一份子,会认同士林中的一般规则,擢用的也大致都是颇有德行的名士。

李儒于他而言,就相当于厕布、厕筹一般,用过之后即丢弃于厕坑内,不会继续关注什么。

到了前一段时间,刘嚣忽然征辟这李儒为都官从事,负责抓捕对太师府不恭敬的人。

董卓同样没放在心上,却不料这人居然干得不错,获得了刘嚣的器重;如今又作为其信使,再一次站到了他的面前。

面对这用过的厕布,董卓本能的皱了皱鼻子,问他道:“刘嚣遣你前来,有什么话说?”

“回禀太师,是为了蚩尤旗之事。”李儒无比恭敬的回答。

董卓就知道是这样。像刘嚣那种贪图权位之人,如何会甘心失去自己的势力?

他遣这李儒来汇报消息,居然只比王允慢了半天,显然也是利用着官驿的渠道,动用了驿中传达诏令、军情的快马,让人一路换乘过来。

想到这里,董卓已经有了撤换刘嚣的心思。

毕竟为他所看重的,是司隶校尉这个位置,而不是刘嚣本人。以刘嚣现在一塌糊涂的名望,以及这行事的风格,没必要再继续保住他。

在董卓的眼中,刘嚣又何尝不是另外一块做完脏活的厕布?只是比李儒地位更高一些而已。

他不置可否,任由李儒继续说下去。

“刘司隶也察了纬书。他认为,这次蚩尤旗出现,是由于卫尉卿张温。”

“哦?”董卓来了一些兴致。

卫尉卿张温,乃是董卓最痛恨的人之一,只是由于其人名望太盛,近年来又一向低调,才容忍他存活至今。

“刘司隶认为,卫尉卿掌宫门屯卫,也是朝廷中主持兵事的重臣之一,可上应蚩尤旗天象;而张温近日来的举动,已有取死之途。”

董卓立刻追问道:“张温做了什么?”

李儒见太师的兴致似乎颇高,心中顿时大喜,明白摸准了太师的心思:

“张温近日提出了辞呈,想要弃官回乡……太师当知,张温的家乡南阳郡穰县,如今乃是在袁术的手中。他想要回乡去,岂非是有心与袁术勾结?”

“小人听说,袁术麾下最得力的部将孙坚,乃是张温的属官出身;前时推举叛臣朱儁、再次宣言叛乱的徐州刺史陶谦,也曾在张温的幕府之内。若是张温得到袁术的推举,其声势和危害,岂非远在朱儁、袁绍这两名叛臣之上?”

“以此观之,这蚩尤旗天象,确实是上天的警示。意在提醒太师,务必要诛杀叛臣张温、防患于未然啊!”

“此事当真?”董卓自锦席上坐起,再次向李儒确认道,“张温果真要弃官回乡?”

“此事长安北阙一带人人皆知,小人岂敢欺瞒?”

“谅你也不敢。”董卓沉声冷哼。

他在朝堂上,还有另外的消息来源。例如光禄勋卿宣璠,例如执掌右署的右中郎将,事情的真假瞒不过他。

董卓甚至都能猜出,王允为何没有禀报这件事。

他和张温有一番仇怨,这事知道的人不少,王允同样很清楚。估计是担心自己从中作梗、影响张温辞职回乡的安排?

这些朝臣啊,时不时就在背地里起一些小心思,或者做一些小动作,如今连王允也没有免俗。

那这个梗,他还真是不得不作了,不然朝臣们还以为他董卓好糊弄。

谁让张温自己作死,顶着这么有针对性的天象,主动送上这绝好的把柄来……

“刘嚣的这番顾虑很有道理,”董卓颔首道,“你既然来了郿坞,就顺便为我传达一封文书给他。”

他决定最后再利用这厕布一次,之后正好彻底丢弃出去,平息因张温之死带来的舆论风潮。

“小人遵命!”李儒跪伏着应道,心中欢喜不已。

有了太师的文书,这蚩尤旗的天象,绝对就要由张温来塞责禳变了。

而刘嚣自然也能安全脱身,他李儒也可以继续待在这司隶都官从事的重要位置上。

不枉他为刘嚣出此妙策、又一路奔波而来的辛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