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光影与篮球的回忆

【“1991年的好莱坞,蝉鸣裹着沥青的焦糊味渗进第七摄影棚。我蹲在阿莱摄像机后调整焦距,镜头里那个叫周可的年轻人正用指尖转着篮球,洛杉矶的烈日在他睫毛上折出碎钻般的光。”

“广告脚本俗套却稳妥——两伙年轻人在球场斗牛,输家给赢家买饮料,然后周可瞥见道具箱里的百事可乐时,突然抬脚把箱子踢出取景框,然后念出台词:‘换红的,冠军只喝可口可乐。’”

“拍摄开始前,布鲁斯·鲍文缩在角落反复系鞋带,指节因用力过猛发白。这个后来令全联盟胆寒的防守悍将,彼时只是个瘦如竹竿的大学球员,他甚至拿不到奖学金,只能靠着打零工生活——比如当兼职广告演员。”

“随着拍摄的开始,当周可第一次胯下换手突破,布鲁斯的球鞋在地板上刮出困兽般的嘶鸣。周可腾空时仿佛挣脱地心引力,右手扣篮的瞬间左手竟托住布鲁斯的后腰——后来我在《少年派》里拍老虎跃出海面时,总会想起周可这记近乎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扣篮。”

“‘Cut!周先生,广告不需要如此认真的打球!’制片人挥舞分镜脚本,站出来中断了拍摄——这让我气得想骂娘,毕竟当时周可的拍摄状态非常好,画面的动态感十分鲜明。但是我也明白,如果周可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受伤的话会时间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当时还是个小人物的我只能三缄其口。”

“然后我就看到周可捡起滚落场边的可乐罐,一遍漫不经心的把玩着易拉罐,一边平静的说道:‘我从没有不认真的打球过,这是我的原则。’”

“当时的场中陷入一片寂静,纸片人似乎很尴尬,而周可却没有改变想法的意思。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布鲁斯趁着这个空隙在角落里撑着膝盖喘息,汗水在地面积成盐霜,我瞥见他盯着周可球鞋的眼神,像被灼伤的幼兽。”

“幸运的是,在这件事情后,拍摄进展的很顺利,我们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完成了拍摄。”

“收工后,当时周可的经纪人阿恩·泰伦找到了我,他告诉我和一旁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布鲁斯·鲍文道:‘请等一等,二位,周先生在附近的中餐馆里定了一桌晚宴,请你们无比到场。’”

“当时的我和布鲁斯都蒙了,我们很难想象周可作为一个NBA的明日之星会和我们有什么交集。但是我和布鲁斯还是去了——当时我口袋里的钱甚至不足以支付这个月的房租,所以我想着能蹭一顿饭也不错。”

“唐人街餐馆里,油焖虾的香气混着茅台的辛辣,桌上的菜色是我当时没见过的豪华——这个场面也为我后来拍摄《饮食男女》提供了灵感。”

“晚宴的开始很安静,周可没有开口说话,布鲁斯笨拙的跟我请教着如何使用筷子。”

“我本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晚宴,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最先开口的是布鲁斯·鲍文。”

“‘Joker,我真羡慕你,要是我再球场上能有你一半强大就好了,这样我至少可以混到一份足以糊口的合同。’”

“我敢打赌当时布鲁斯喝醉了——因为我也是。在听到布鲁斯的话后,我捏紧可乐罐,想起《推手》被20家制片公司拒绝的夜晚。在周可面前,我和布鲁斯就像两个crown(小丑)”

“然而周可在听到布鲁斯的话后忽然笑了。他用蘸着黑椒汁的筷子在桌布上写出了一个23。”

“‘你知道乔丹为什么选23号吗,布鲁斯?’周可笑盈盈的看着布鲁斯问道。”

“布鲁斯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周可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解释道:‘因为迈克尔说只要做到哥哥一半就够了,可是他拿到了NBA的冠军,他的哥哥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好手而已。”

“听着布鲁斯,还有你李安。”

“周可突然点到我,让我非常吃惊,我连忙正襟危坐着看向周可,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有些时候不要去听别人告诉你,你能做或者不能做到什么,因为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人,他们也不希望你做到。当你有梦想的时候,你就要不顾一切的去抓紧它,哪怕为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周可这句话给我的震撼程度仅次于我当初受洗的时候,看着教堂上方那巨大的耶稣受难像时的感受,而这句话后来也烙进《当幸福来敲门》的骨髓。”

“2006年,当威尔·史密斯质疑父亲角色能否流泪时,我把周可当年的话投影在会议室。”

“‘真正的男人流泪时也要继续奔跑。’我当时是这么回应威尔的。”

“为了争取这部电影的导演权,我自降千万片酬,只因为我从克里斯加德纳身上看到了当初我和布鲁斯为了梦想而不断奔忙的背影。

“去年,当我收到周可纪录片邀约时,我正在冰岛拍冰川消融。监视器里的浮冰崩裂声,让我突然想起1991年那个汗流浃背的午后——周可第13次把篮球抛向灼热的天空,仿佛要将整个加州的阳光都塞进球网。”

“布鲁斯如今把脖颈的胎记纹成总冠军奖杯,而我掌镜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周可的闭眼绝杀镜头被制成全息投影。”

“当旁白念出“不要让别人定义你的人生”,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泣,我知道那些泪水中有一滴属于摄影棚地板上化开的彩虹棒棒糖。”

“有时深夜剪片,我会调出当年广告母带。

“画面上周可举起可乐罐的刹那,罐身反光吞没他的面容,只余画外音在时空褶皱里回响:“阴影永远在脚底,而光在前方。”

“这或许就是竞技与艺术的共通宿命——我们都在追逐那个永不落地的篮球,即便明知它终将化为银河里一粒微尘。”】

——以上内容节选自周可纪录片开篇,李安导演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