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文武激辩

殿门闭合,阳光散去。

张文躬身,三箭穿胸,难以下跪。

“臣张文,拜见陛下。”

众臣皆惊,犹如见到杀神一般。

皇帝从龙椅上探出身子,目光落在张文胸前的箭矢之上,思忖良久,却是笑了出来。

“有些意思,三箭避开要害,你这淬骨境,朕怎么觉得比宗师还要厉害?”

“启禀陛下,箭射于宫墙附近,当是沾了陛下鸿福,气运逆天,臣当谢陛下再生之恩。”

“伶牙俐嘴!”皇帝唤来福伦,“去请御医来,给他治伤。”

百余朝臣,噤声等候,只为等待御医替张文治伤,这般景象,自有庆殿之日起,便不曾出现过。

断箭,拔箭,敷药,止血……

御医的手艺比顾满差远,张文借着这治伤空档观察庆殿之内。

左边文官,右边武将,二者人数竟是旗鼓相当,这与第一次上朝时,武官占据大半的状况,相差甚远。

半个时辰后。

御医离开,张文的伤口包扎完毕。

皇帝免了他的跪礼:“刺客身份可有头绪?”

“暂无。”

“不着急?”

“臣未死,刺客便不绝,终有祸首出现的那刻。”

外面的日头已在头顶,皇帝接过张文的话茬:“不急,那今个的早朝,便开始吧!”

当朝二十五年,深冬。

早朝推迟时辰有三,七品子爵张文负三箭来朝,遂始。

百官列站。

文官首排是三位花甲老者,看其腿脚,仅是站立,都已摇摇欲坠。

“朕早已言明,内阁大学士年事甚高,免早朝,免当值,谁把他们请过来的?”

皇帝假怒,既免早朝,亦免当值,实则是免了内阁之责。

三位大学士摇摇晃晃伏跪在地:“臣等三人,鞠躬尽瘁,愿为大梁尽最后一口浊气。”

“行了,起来吧,给三位大学士赐座。”

“谢陛下。”

皇帝不再搭理三位老家伙,掏出两本折子,看向张文。

“张文,朕手上这两份奏折,皆与你有关,你想先听哪个?”

张文抬头,远观两份奏折,道:“陛下,臣之奏折可后启,愿先听他言。”

“哦!你怎么知道这其中有你的折子?”皇帝略带玩味。

一旁的福伦眼睛珠子晃动两下,又归于沉稳。

张文朗声:“陛下,臣之奏折,百般思辨,翻覆到夜半,唯恐有疏漏与错笔,误了陛下的考究。

所以,臣的奏折边角磨损严重,不似那些胡乱言语之人,奏折光鲜,棱角尖锐。”

闻言,皇帝将手中的奏折拿起,打量两眼,一声嗤笑:“还真是!那便先听这本棱角尖锐的折子,看看是不是胡言乱语?”

福伦接过奏折,念:

“兹有乱臣张文,祸及武库司,输送军营之器械,刀如脆笋,戟如松木,不及街巷作坊之品。

且有北疆蛮夷虎视眈眈,一剑断我三刀,此番作为,送我将士之命,置大梁北门于险境,全军激愤,平波又起。

故镇北军全体将士,上奏陛下,削贼子官爵,当以极刑处之,抚我边疆军士之心。

镇北军主将,马平川,亲笔。”

奏折不长,很快念完。

庆殿内好一阵儿安静,三位大学士在闭目养神,身后文官不语。

没有宰相之职,内阁大学士便是文官之首,即使内阁已被架空,但只要三个老家伙没死,就无人敢跨过。

武官们却是热闹,以眼神交流,跃跃欲言,互相推搡之下,却无一人敢站出说话。

“怎么?折子念了,没人说个想法?”皇帝开口。

上回早朝,武官质问张文,被庞千岳一顿臭骂,后又被陛下挤兑,这次却是都缩了胆子。

倒是许久未早朝的军机大臣何中正,往前走了两步,军部之首,不怒自威。

“臣何中正以为,镇北军将士浴血守大梁北门,若确因武库司后勤不力,将士殒命,丢了疆土,武库司少府虽凌迟亦不平军心。

但军械品质亦不能听信镇北军一家之言,武库司军械供给全军,当有其它回馈。”

皇帝嗯了一声,却见何中正身后,武官接连走出。

“城防营梁牧川启奏,武库司军械粗制滥造,兵士训练尚有断裂,实乃堪忧,望陛下明察。”

皇帝看了一眼梁牧川,拢了拢身子:“数九寒天,甚凉!”

又一人走出:“骁骑营启奏,亦有训练军械断裂之事发生。”

“臣凉州卫所指挥使上奏陛下,近来武库司呈送军械,十有二三损,臣不敢隐瞒,望陛下明鉴。”

……

张文细细数着,镇北军,皇城拱卫二营,三州卫所,五城驻军,还有不少营地文书,皆以军械朽坏参他。

门外刺杀,门内参奏,今个是有人铁了心想弄死他。

“朕就说怎么今天庆殿里热闹了许多,原是来了这么些人。”皇帝似乎觉得有趣,从福伦手中拾过几颗蜜枣,砸向三位昏昏欲睡的大学士。

“陛下,臣等有罪。”三位大学士忙道。

“该你们了。”皇帝道。

三位大学士身衰,语速慢,条理却极好。

“臣知军械配给,每月一送,张少府接手武库司不足一月,损坏之军械却遍及全境。

臣有理由认为,刀断戟坏,亦有军营懈怠,铁锈生疮之嫌。”

这大学士说完,闭眼,另一位睁眼。

“臣亦有话,镇北军言一剑断三刀,以三敌一,空手尤有胜算,莫说手有佩刀。

臣以为,镇北军士武力柔弱,难当边军之责。”

言罢,闭眼,第三位开口。

“臣质问,城防营,骁骑营,同为皇城三营,京都守备营为何军武精良,骁勇善战,无军械损坏之托辞?

人若无能,专营器物?”

三位大学士反客为主,咄咄逼人,说完,又呼呼睡去。

文官沸腾,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先出一步。

“臣等附议!”

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后出。

“臣附议!”

兵部尚书颇有尴尬,其作为上呈军部,下达军营的中转,却属文官序列,犹犹豫豫,前后不得。

满堂官员目光落于他身上,若不是皇帝开口,这兵部尚书得汗湿三层衣。

“张文,文武相争皆因你起,你如何自辩?”

三位大学士领文官力挺张文,可他压根就不认识三位,正在奇怪是哪位神佛相助。

“张文?”皇帝再唤。

张文回过神,两步上前。

“臣不辩。

更欲请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