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见到顺德公主生母

徐恭望向了跟他说话的那人。那人身材消瘦,年近四十,远远望之,让人不由得打心底生起一股亲近之感。

“于兄为何会在扬州?”

徐恭认识那人,那人姓于名谦,在先帝在位时,便已经视为宰相之才很久了。先帝驾崩之后,“三杨”辅政,对他更是信重。

不过让他困惑的也就在这里,于谦现在不应该在扬州出现。

这是没有道理的事,徐恭外出之前,于谦在河南干巡抚。

徐恭能百分百确定,正常情况下于谦下一次升迁,无论如何也是在北京当官了,不可能到扬州这边继续当巡抚的。

“徐兄莫要紧张,我是为了朝廷的事,私下来江南的!”

徐恭笑了,这倒是有可能的事。就像他这锦衣卫的顶尖高官,被山遥路远地派到大明西南办差,上边让于谦来东南倒也合理。

不过,他不打算管这件事。

“那你我就各自尽力吧!告辞!”

“徐兄且慢!”

……

皇宫大内。

李鄂现在都有一些恍惚,他竟然在吃完了饭之后,立刻就被顺德公主领着进了皇宫。

他原本还以为,等他吃完了饭,顺德公主会让他跟着一起去北镇抚司诏狱。

本来,这对李鄂来说,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他也不至于这样被带进皇宫杀死。

两世为人的他,一向坚信一个道理,除死无大事。

可是,他走着走着,就越有心虚的感觉了。

“殿下,这不是去御书房的方向吧?”

李鄂对故宫没有那么熟悉,他现在完全是迷路了。

“不是,是去一个,你想不到会让你去的地方。”

“是啊!”

顺德公主这时的语气有些低沉,显然是心情不算太好。

李鄂注意到这一点,也就没有用斗嘴的方式让顺德公主活泼点。

他就是这样沉默地走着,跟在顺德公主与一众太监身后前进。

李鄂只觉得走到再一次充满疲倦,才被带到了一个清冷的宫殿前。

宫殿前边的空地上,只有一个看起来和蔼的老奶奶,跟一个漂亮的中年女人,那个中年女人与顺德公主脸型一模一样。

他立刻明白了,顺德公主带他来见的是什么人。

那两个人,一个是顺德公主的奶奶,也就是那位地位崇高的张太皇太后,另一个就是顺德公主的母亲胡皇后。

当然,现在是应该叫静慈法师。

胡皇后挺可怜,史书中对她的被废是明确记载着“无过被废”。

顺德公主加快速度,向前走了几步,边走边说:“李四郎,你是聪明人,猜猜我带你见的人是谁啊?”

李鄂叹了口气,往前走了几步,按这个时代普遍的,晚辈见长辈的礼节,向一老一少两个老妇人施了礼。

张太皇太后与静慈法师都是聪明人。

她们见李鄂没有用正常的情况下,地位更低的人见到她们时的礼仪下跪,而是用了晚辈拜见长辈的礼仪。

李鄂虽然没有回答问题,但是应该说的话,全部在这个礼仪中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顺德公主这时候也明白了过来,带着淡淡地嗔怒说:“你这个人倒是机灵,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坐下来说话吧!”张太皇太后发话了。

“遵命!”

李鄂连忙坐到了为他准备的椅子上。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沉默。

李鄂知道这是丈母娘见女婿环节,上一辈子他可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只能是默默地等着长辈或顺德公主先开口。

可是,他等了好一阵子,无论是顺德公主,还是老人家谁都没有说话。

他也就只能不说话。

李鄂等着等着,瞌睡虫又起来了,他只能是选择让自己正襟危坐,让自己不要被睡魔所战胜。

“你愿意尚主吗?”

终于,一个年老的声音说话了,那个人自然是张太皇太后了。

“只要我与殿下因故打了起来,宫里不管就也可以愿意。”

李鄂望向了张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近一点看还是很和蔼的,让李鄂想起了他上一世见过的不少老人家。

“那就是你其实也不是太愿意?”

“是的。毕竟,尚主也挺麻烦的,我这个人一向厌恶麻烦。”

是的,李鄂这是实话,公主殿下毕竟地位尊崇,在理论上,娶公主即便谈不上算是入赘,也跟入赘一样有很多的麻烦。

李鄂对此倒是不怕,但是,他对麻烦的厌恶也是真实的。

“你为什么会认为,你若尚主一定会与公主有冲突?”

这时被废多年的静慈法师发问了。

“您可以跟您身边的老人家打听一下,您的公主性情如何?”

李鄂说着望向了静慈法师,他有些怀疑朱瞻基那人,单纯是看这位皇后不太顺眼,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就那样坚决的废后。

他问完了这句话,立刻再一次低下了头。

接下来就是一阵不算太短的尴尬。

张太皇太后打破沉默说:“如果朝廷真决定让你尚主的话,你会如何说服你父母呢?”

“那认命呗!至少他们儿子这辈,是不会有人在科举上有成就了。你倒是想改换门庭,你也得看你有没有这个命啊!”

李鄂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位他还算熟悉的评书艺人单田芳。

单田芳的父亲,当年也是一心希望单田芳考大学,别再从艺,这一行的心酸与辛苦实在太多了。

可惜,到头来单田芳还是因为家庭变故,为了生活考虑从了艺了,单田芳的长辈里就有人用“命”这个字劝他。

李鄂说得话这样的实在,反倒让张太皇太后她们三个人,一时间也不好再针对这个问题说什么了。

这一次,静慈法师打破了沉默说:“你真认为你写的那些文章,是为儒家圣人发扬微言大义吗?”

“如果大明需要那些文章是,那么那些文章就可以是那样的文章。不诡辩我只能是这么说。反正……”

李鄂说到这里笑了出来。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引了一大堆先秦儒家没有的东西进入儒家,不也没有让他儒家那边身败名裂吗!”

李鄂说得很不客气,也很客气。董仲舒在后世儒家的评价体系里,一直都是一个有一些尴尬的存在。

一方面,董仲舒对儒家确实是有大功。

这是了解儒家历史的读书人,谁也不能明着反对的事情。

另一方面,董仲舒涉嫌曲解了圣贤之言,往儒家的观念里加了一大堆东西,也是实实在在的事。

这并没有让董仲舒身败名裂,就足够李鄂论证他干类似的事没那么危险。

“你站起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