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互联网医疗需求:经济学理论与大数据实证
- 许多
- 3607字
- 2025-04-08 18:50:06
第三节 互联网医疗需求的研究问题与目标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提供方式,其发展的前景和对医疗体系产生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医院、平台对其的投入和推广,也取决于患者对其的了解、接受和使用。因此,理解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理解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方面的能力和不足。

图1-1 本书的逻辑框架
互联网医疗兼具医疗和互联网的属性,因而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线下就医需求影响因素与互联网服务需求相关因素的综合。如图1-1所示,人口社会学因素、个人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医疗保险因素、供给因素等会影响到居民线下就医的需求,而互联网的特殊性可能改变这些因素在线上就医时产生的影响。互联网具有便捷性、低成本、匿名化等多种属性,可能在消弭信息差距、扩大覆盖范围、促进服务效率等方面改变患者就医方式和就医偏好,从而体现出新的需求表现形式。在诸多因素中,本书选择最为基础的如下三个特殊性,深入研究互联网医疗需求的新变化。
第一,患者在线上就医时面对的是新型服务形态,有着与线下就医较为不同的流程和体验,而患者接受和使用线上服务的原因、期待和方式都可能有别于线下医疗服务,因而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产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线下就医需求中,健康冲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患者从对健康的客观需求中派生出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在互联网上,患者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就医来削弱健康受到的冲击,还可以通过选择线上就医来替代线下就医,从而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传染病和极端天气中的时间,避免健康受到更多损害。因此,本书将以空气污染为切入点,研究患者线上就医需求如何受到健康冲击的影响。
第二,互联网将有助于降低多方面的交易成本,改变就医的成本结构,进而影响到患者对线上线下医生的选择。患者在线下就医时,需要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搜寻,并且付出时间和费用前往医生所在地进行当面的诊疗,因此往往会在地理距离、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之间进行权衡考虑;当患者在线上就医时,患者可以较低的成本搜寻到合适的医生,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远程进行问诊,节省了时间成本,从而削弱地理距离对患者就医选择的约束作用。但是,在不同科室、不同场景中,线上就医相较于线下就医的交易成本下降幅度较大,患者线上就医的选择呈现一定差异。为了理解交易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变化,本书将以地理距离为切入点,研究患者线上就医需求如何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第三,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患者从只能前往线下就医变为可以在线上就医与线下就医之间进行选择,可能伴随一个习惯转变的过程。从理论来看,在疫情等外生冲击发生前后,线上服务都存在且可用,那么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患者在冲击前后的最优决策应当一致,线上就医服务量不应发生变化。然而,外生冲击可以加速患者对线上服务的了解,迫使其获取到关于线上就医的更多信息和体验。在外生冲击消退之后,患者基于更新后的习惯偏好、信息集和选择集,重新最优化其就医选择策略,从而可能体现出就医习惯的转变。因此,本书将以新冠疫情的冲击为切入点,研究患者线上就医需求如何受到短期冲击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影响。
综上,本书选择以健康冲击、地理距离和就医习惯三个方面的变化为切入点,来理解互联网医疗给患者就医需求带来的改变。由此,本章提出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第一,空气污染如何影响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第二,地理距离如何影响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第三,新冠疫情冲击如何影响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相关框架如表1-1所示。
表1-1 互联网医疗需求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选择以上三个切入点也将有助于理解线上就医与线下就医之间的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研究空气污染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可以将线上就医与线下就医统一放进健康需求模型,由患者对健康本身的需求派生出患者对线下就医和线上就医的需求,这将有助于理解线上就医与线下就医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地理距离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探讨患者在线上就医时如何预期到线下就医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将有助于理解线上就医与线下就医如何兼具互补关系与替代关系。研究新冠疫情对患者线上就医的影响,探讨疫情的短期冲击在不同科室线上就医产生的持续效应有何差异,将有助于理解线上就医对线下就医的替代关系有何边界和局限。
一 空气污染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
空气污染会降低患者的健康水平、提高死亡率;个体面对空气污染,则会采取预防行为和补救措施,减少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空气污染对患者购买口罩、购买空气净化器、购买药品和前往医院就医等多种行为产生的影响(Barwick et al.,2018;Ito and Zhang,2020;Zhang and Mu,2018),但很少有文章研究空气污染如何影响患者线上就医的需求。
面对空气污染,患者将如何使用在线问诊?一种可能的情形是,空气污染会增大呼吸相关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患者则会从对健康本身的需求中派生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另一种可能的情形则是,即便健康没有受到空气污染的直接影响,患者也可能为了避免暴露在污染之中,而采取线上就医来替代外出线下就医。因此,患者在面对环境污染时如何使用线上服务、背后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分析得到解答。
本书使用来自好大夫在线的详细订单数据和来自中国生态环保部的空气质量数据(尤其是PM2.5的浓度数据),并使用每日随机的风向和风速构造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以探究空气污染程度对患者在线问诊量(以及背后的线上就医需求)产生的影响。由于空气污染会通过特定类型疾病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从更广的视角来看,理解空气污染对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在患者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其对线上就医的需求会如何随之发生变化。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铺垫。
二 地理距离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
在线下就医时,地理距离更远往往意味着交通成本更高和耗时更多(交易成本更大),因而地理距离可能影响到居民对线下医疗服务的需求。已有文献发现,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医疗距离越远,患者前往该机构就医的可能性越低(Acton,1975;Beckert et al.,2012;邢海燕等,2002;王俊等,2008);但是很少有文献研究地理距离如何影响患者线上就医的需求。从理论上讲,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突破空间的约束,线上就医时地理距离并不会直接造成交通成本,因而互联网医疗可通过减少交通成本和耗时,来降低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如果线上医疗服务和线下医疗服务、信息存在某种互补效应,那么地理距离对线下就医的影响也可能出现在线上就医时,因而消减了互联网医疗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例如,患者在线上就医时可能预见到自己需要到线下医院找同一个医生就诊,因而在线上择医时也把线下就医的交通成本纳入考虑。在现实中,患者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就医需求如何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本书将通过实证分析进行解答。
本书使用来自好大夫在线的详细订单数据,结合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使用引力模型分析“医生—患者”城市组合之间的在线问诊量,分析地理距离和本地偏好对患者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就医需求产生的影响。在机制分析中重点讨论患者在线上问诊之后进行线下就医的预期,以及这种预期如何传导到患者线上就医时对医生的选择。对本节问题的分析也有助于理解互联网改变交易成本的能力和局限,为互联网医疗的后续发展和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三 新冠疫情冲击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居民生活和就医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其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有文献重点讨论了新冠疫情突发时,居民的消费、工作、就医如何从线下转移到线上(Baker et al.,2020;Bounie et al.,2020;Chang and Meyerhoefer,2021;Chen et al.,2021a;Eger et al.,2021);也有少量文章探讨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居民在疫情中的行为和习惯转变是否会延续下去。但截至目前,很少有文献从需求的角度分析新冠疫情冲击对患者在线问诊的使用是否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当个体受到短期的外部冲击,如果其他因素不变,理性的个体在冲击前和冲击后应当做出相同的(最优)行为。但是,如果个体受到习惯因素的影响,对于新服务、新选择存在某种心理上的成本,那么一个短期冲击有可能会迫使个体克服这种成本、发生习惯转变,从而导致个体在冲击中发生的转变持续到冲击消失之后。中国在2020~2022年受到了新冠疫情冲击,这种冲击迫使一些患者接触和使用线上服务。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患者是否会持续使用线上服务?本书将通过实证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书使用来自好大夫在线的详细订单数据,根据中国经受新冠疫情冲击的时空特征,利用各城市在第一波疫情的累计确诊病例数,构建非参数化和参数化的事件分析模型,探究新冠疫情冲击对患者线上就医需求产生的动态的持续的影响。本书关注疫情冲击对不同科室影响的异质性,也有助于理解远程医疗服务在不同科室的成本效益如何影响患者在线上对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除此之外,这一研究也有助于理解新冠疫情对个体行为的长期转变,并为远程医疗服务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发展前景提供前瞻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