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在锡兰的所作所为,锡兰史书中的记录与大明的记录截然相反。
锡兰史书认为郑和打算掠走锡兰供奉的佛牙,因此发动战争。
并且明军舰队上下对待锡兰的态度也十分倨傲,上来就按着锡兰人的头,要他们朝贡大明。
历史的真真假假已不重要。
腊贾迪国王知道大宁士兵的战力不弱就够了。
因此不敢轻易把大宁从潜在盟友变成敌人的他派出了王太子,现年20岁的斯里·维克拉玛·拉杰辛赫殿下前往城门调解宁军与康提士兵的纠纷。
斯里殿下在一大群士兵的簇拥下,赶到了城门口。
一到地方,他就叫禁卫军大将佩雷拉放下手中的喀斯坦弯刀。
佩雷拉仿佛没听见一样,持刀的手纹丝不动。
“这是陛下的旨意,佩雷拉你想抗命不成?”
被王太子这样一威胁,佩雷拉才不情不愿的放下了手臂,收刀入鞘,同时恨恨的看了郑承熵一眼。
郑承熵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开始在心中揣测这位王太子在康提王国中的地位和分量。
斯里·维克拉玛·拉杰辛赫这一位后世的末代康提国王、锡兰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暴君”,此时却温和谦逊的上前与郑承熵行礼。
“欢迎你,亲王殿下,来到美丽而又圣洁的康提。”
通事把王太子的话翻译成了暹罗语复述了一遍。
此时的康提王国已无人懂汉语,大宁也因为尼德兰的封锁很少接触康提王国,因此也没有懂僧伽罗语的通事。
所以双方无奈的选择用暹罗语沟通。
大宁这边有会暹罗语的通事很正常,康提王国之所以有人会暹罗语,完全是因为三十年前的宗教交流。
暹罗大城王朝的第32代国王波隆摩阁一听锡兰有人来访,还请求暹罗派高僧去传授具足戒,大喜过望,觉得这是暹罗宗教地位的上升。
须知,小乘佛教即上座部佛教的发源地是锡兰。
现在发源地来向暹罗这个宗教落后地区请教佛法,怎能不令暹罗暗爽。
暹罗国王爽快的派遣了高僧优婆离到锡兰传戒,并在锡兰开创了一个被称为暹罗派(亦称优婆离派)的新教派。
这个教派在后世都是锡兰的三大教派,如今就更不用提了,是全国最大,也最受王室敬重的教派,同时还只接受高种姓入教。
锡兰也分种姓,只是没有发源地天竺那么魔怔,在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教育下,锡兰的僧伽罗人发展出了特色种姓制度。
婆罗门地位下降,刹帝利成为实际统治者,吠舍(农民)上升为王公大臣之下的最高种姓“瞿维”,并且允许低种姓之间互相转职、晋升。
比如15世纪,萨拉加马种姓因触犯国王而被强制从事树皮剥取。职业世袭但可被权力干预,这在奉行原教旨种姓制度的天竺那边是不可想象的。
有点像前明的军户、匠户制度,由掌权者根据职业来划分人的职业,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等级流动性。
郑承熵用汉语回道:“感谢王太子殿下前来迎接!希望我们送给尊敬的康提国王陛下的礼物不要被误解。”
当通事之间层层翻译后,王太子斯里把目光投向了那四门火炮。
金灿灿的青铜炮管光滑细腻,菠萝格制作的木质炮架纹理清晰可见,两个半人高的车轮由铁皮加铆钉包裹,做工精细与否,一眼就能瞧出。
很显然,王太子斯里是识货的。
在跟随郑承熵来到四门大炮旁边后,王太子眼睛就彻底离不开了,像是抚摸美女一样把黑乎乎的手掌在炮筒上来回摩挲、品鉴。
很快,王太子斯里就注意到了,炮筒尾部竟然打了一个掌形盾徽,掌心中间刻了一个“卍”字符,金灿灿的,充满佛性。
郑承熵注意到了这一幕,便出声解释道:“这四门火炮是吕宋佛山兵工厂生产的,所以打上了他们的厂徽。”
王太子斯里哪懂佛山厂的盾徽其实就是照着如来佛的五指山画的,只当大宁跟他们一样崇佛,连大炮都刻上了佛家印记。
对大宁顿生好感的王太子咧嘴开心的笑了,黑黢黢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
“我以前见过尼德兰人造的火炮,明显没有你们的做工精美。”
郑承熵笑了笑,说道:“这是大宁最新研发的3磅重型野战炮,炮管内膛口径2寸3分5厘(75.2毫米),炮管长4尺2寸3分(1.35米),倍径18,炮管重410斤,连同炮架重710斤,算上前车的行列全重约1000斤左右,两匹马即可拉动。”
说这么多技术参数,王太子可不关心,他只关心一件事,只听他问道:“能打多远?威力如何?”
“装九两火药,可将2斤7两重的实心铁弹打到一里以外。”
“有些近了,威力也不大。”
斯里王太子皱了皱眉,看样子是对这四门火炮不太满意。
郑承熵没有生气,继续说道:“在科伦坡还有6磅、12磅、24磅、32磅的火炮,可以把五斤、十斤、二十斤、三十斤的铁弹打到两三里、四五里开外。
但是科伦坡到康提的山路太难走了,我们更大的炮拉不过来。”
一听宁军有更大威力的火炮,王太子顿时来精神了。
“我的朋友,你的意思是会赠送更大的火炮给我们康提王国?”
“当然,我们中国人早在科提王国时代就与锡兰人民保持了良好的友谊。
如今重回贵宝地,自然要为我们的老朋友带来更多的礼物。”
斯里王太子突然表情郑重的看了郑承熵一眼,有些警惕的问道:“你们宁国送我们康提王国如此贵重的火炮,我们可没有什么能付给你们的?”
“我们为友谊而来,不需要康提王国再付出什么。”
郑承熵笑呵呵的说道:“毕竟尼德兰人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似乎是郑承熵口中共同的敌人打动了斯里王太子,他再也没有过多询问,而是十分懂礼的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请郑承熵入城。
“那我的侍卫呢?”郑承熵问了一句。
斯里王太子看了一眼荷枪实弹的宁军士兵,有些犹豫,放这么多手持武器的别国士兵入城,他担心有风险。
见斯里王太子有些为难,郑承熵主动为其解围道:“这样吧,我只带一百人入城,其他人请王太子殿下安排一个驻军营地,并提供一些新鲜的蔬果肉食。”
一听郑承熵只带一百人入城,斯里王太子满脸开心的答应了下来,并承诺为城外驻守的宁军提供补给。
就这样,郑承熵带着最精锐的半个猎兵连、一个线列步兵排入城了,其余人马连带炮兵,则在舟山先锋营营长的带领下在康提城外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