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音乐家

柯宁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缝,已经数到第一千四百二十七条。这是他在车祸后第三十七天被困在这个房间里,也是他拒绝见任何人的第二十六天。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刺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刺眼的白线。他翻了个身,背对着那道光,右手无意识地抽搐了一下。疼痛立刻从指尖窜到肩膀,像有无数根针在血管里游走。医生说过这是神经在愈合,但柯宁知道,那不过是安慰人的谎言。

床头柜上的药片已经积了薄薄一层灰。他拒绝服用那些据说能帮助神经恢复的药物,也拒绝做那些看起来愚蠢至极的康复训练。什么挤压橡皮球,什么手指爬梯练习,统统都是笑话。一个曾经能在肖邦练习曲中弹出每秒十六个音符的手,现在连牙刷都握不稳,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然后是母亲小心翼翼的敲门声。

“小宁,林老师来了。就是上次跟你提过的音乐治疗师...“

“滚!“柯宁抓起枕头砸向房门,右手因为这个动作而传来一阵剧痛,让他眼前发黑。“我不需要什么见鬼的治疗师!“

门外沉默了几秒,然后是母亲压低声音的交谈。柯宁把脸埋进被子里,呼吸着自己身上散发出的酸臭味。自从出院回家,他就没洗过澡。镜子里的那个眼窝深陷、胡子拉碴的怪物是谁?反正不是柯宁,不是那个被教授称为“十年一见的天才“的柯宁,不是那个本该在下个月参加国际青年钢琴家大赛的柯宁。

一阵轻微的弦乐声突然从门外飘进来,像一缕烟,轻易就钻进了柯宁严密封锁的世界。那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是大提琴。柯宁僵住了,他认出了这段旋律——舒伯特的《阿佩乔尼奏鸣曲》,正是他车祸前正在练习的曲目。

琴声持续着,不急不躁,仿佛门外的人有无限耐心。柯宁咬紧牙关,用被子捂住耳朵,但那旋律像水一样无孔不入。第二乐章开始了,那段他曾经弹过无数次的、如泣如诉的旋律。记忆突然袭来——音乐厅里刺眼的灯光,评委们严肃的面孔,自己手指在琴键上飞舞的残影,然后是刺耳的刹车声,玻璃碎裂的声音,以及右手传来的撕心裂肺的疼痛。

“停下!“柯宁猛地坐起身,对着门口吼道,“我让你停下!“

琴声戛然而止。片刻的寂静后,一个女声平静地回应:“好的。“

然后是脚步声渐渐远去的声音。柯宁喘着粗气躺回去,右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他盯着那只缠满绷带的手,想起主治医生的话:“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严重损伤...恢复弹奏的可能性很小...非常抱歉...“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来。十九年的人生里,钢琴就是他的全部。四岁第一次触碰琴键,七岁赢得第一个比赛,十五岁被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所有人都说他是为钢琴而生的。现在呢?他为什么还活着?

第二天同一时间,琴声又来了。这次是德彪西的《月光》,柯宁在去年学院音乐会上演奏过的曲目。那个叫林默的治疗师——柯宁从母亲那里得知了她的名字——似乎根本不在乎他昨天的暴怒,又或者她把这当成了某种治疗手段。

琴声持续了十分钟左右,然后停下。柯宁听到纸张摩擦的声音,接着是一段陌生的旋律,简单却充满忧伤。这不是任何他听过的名曲,更像是即兴创作。旋律中透出一种奇怪的共鸣,仿佛能直接穿透皮肤,敲击在他心上。

第三天,林默换了一首曲子。柯宁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耳朵却不由自主地捕捉着每一个音符。这次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他最喜欢的曲目之一。林默的演奏技巧算不上顶尖,但有种特别的情感张力,让每个音符都有了生命。

第四天,柯宁在琴声响起前就醒了。他发现自己竟然在期待那个声音。这让他感到愤怒——他凭什么要对这种廉价的音乐疗法产生反应?但当琴声真的响起时,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地屏住了呼吸。这次是皮亚佐拉的《遗忘》,一首他从未公开演奏过,但私下里经常弹给自己听的曲子。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首?“当林默结束演奏准备离开时,柯宁突然开口问道。他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话,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门外沉默了几秒。“你母亲告诉我的。“林默回答,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她说这是你心情不好时常弹的曲子。“

柯宁想象着母亲翻看他私藏的乐谱的样子,心里涌起一阵被侵犯的愤怒,但随即又被一种奇怪的释然取代。至少这个林默没有假装了解他,没有说那些“我理解你的感受“的屁话。

“明天别来了。“他说,但语气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尖锐。

“好的。“林默回答,但柯宁知道她明天还会来。

第五天,柯宁挣扎着洗了澡,换了衣服。他站在镜子前,几乎认不出自己——瘦得颧骨突出,眼睛下面挂着两个深紫色的眼袋。但他还是强迫自己梳了头发,甚至刮了胡子。当琴声准时响起时,他已经坐在了靠近门口的椅子上。

今天的曲子一开始他没认出来,直到旋律展开到中段,他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他自己创作的曲子,一首未完成的小品,只在一次学院内部演出中弹过。柯宁的心跳加速了,他猛地拉开门。

门外,一个瘦高的女人正坐在折叠椅上演奏大提琴。看到他出现,她只是微微抬了下眉毛,手指和琴弓却没有丝毫停顿。她看起来三十岁左右,黑色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脸上没有任何化妆的痕迹,穿着一件宽松的灰色毛衣和牛仔裤。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深褐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看不出任何怜悯或刻意的同情。

柯宁站在那里,听着自己的音乐从另一个人的乐器中流淌出来。奇怪的是,这版本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林默加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让原本生涩的段落变得流畅起来。

“你怎么会这首?“曲子结束后,柯宁问道,“我从没发表过。“

林默轻轻放下琴弓:“你母亲给了我录音。我在网上查不到谱子,就自己扒了带。“她顿了顿,“最后八个小节是我补完的。希望你不介意。“

柯宁盯着她,突然意识到这是车祸后他第一次对某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你是音乐治疗师?“

“是的。“

“你用什么方法治疗?就每天来拉琴?“

林默微微歪头:“目前为止是这样。有效果吗?“

柯宁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确实走出了房间,还洗了澡。这在他过去一个月的“自我隔离“中是个重大突破。

“我讨厌那些所谓的心理治疗。“他最终说道,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总是说'你会好起来的',好像这句话是什么魔法咒语。“

林默点点头:“音乐比语言诚实得多。它可以直接表达那些说不出来的东西。“她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柯宁注意到她的左腿似乎不太灵活。“明天我还会来。如果你不想听,可以提前告诉你母亲。“

柯宁看着她收拾大提琴的背影,突然问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音乐治疗师。“

林默停下动作,但没有转身:“因为音乐救过我。“说完,她拎起琴盒,一瘸一拐地走向楼梯。

那天晚上,柯宁久违地梦见了钢琴。在梦里,他的右手完好无损,琴键在指尖下像活物一样呼吸。醒来时,窗外刚泛起鱼肚白,他盯着自己缠满绷带的右手,第一次感到了一丝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希望。

第六天,柯宁提前十分钟就坐在了客厅的沙发上。当门铃响起时,他的心跳加快了。母亲去开门,他听到林默轻声的问候和脚步声。

这次林默没有直接开始演奏,而是从琴盒里拿出一个小录音机。“想听听这个吗?“她问,按下播放键。

录音机里传出钢琴声——是柯宁在去年学院音乐会上的演奏,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听到自己曾经的演奏,柯宁的呼吸变得急促。那时的他多么自信啊,每个音符都闪耀着青春的锋芒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关掉。“他低声说,但林默似乎没听见,或者选择忽略。音乐继续着,直到最后一个辉煌的和弦。

“你知道肖邦创作这首曲子时右手也有伤吗?“林默突然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抱怨过右手疼痛影响演奏。“

柯宁抬起头:“那又怎样?“

“他调整了指法,用不同的方式弹奏。“林默耸耸肩,“音乐从来不只是关于技术,而是关于表达。即使只有一只手,也能创造美。“

柯宁感到一阵愤怒:“你以为我不知道这些励志故事吗?你以为...“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林默打断他,“我只知道音乐不会放弃任何人,除非人先放弃音乐。“她拿起大提琴,“今天想听什么?“

柯宁愣住了。这是第一次有人问他想要什么,而不是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天鹅》吧。“他最终说,“圣桑的。“

林默点点头,开始演奏。柯宁闭上眼睛,让音乐包围自己。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时,他做了一个多月来从未想过要做的事——他走向角落里的立式钢琴,用左手轻轻按下一个C大调和弦。

林默没有鼓掌,没有说鼓励的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但在那一刻,柯宁感觉有人终于真正看见了他,不是那个陨落的天才,不是那个可怜的伤者,只是柯宁自己。

“明天,“他说,声音有些颤抖,“你能带来一些左手练习曲的谱子吗?“

林默的嘴角微微上扬:“当然。“

当林默离开后,柯宁站在窗前,看着她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街角。阳光照在他的右手上,温暖而明亮。疼痛依然存在,但似乎不再那么难以忍受了。他想起林默说过的话——“音乐救过我“。他突然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伤痛需要被拯救,又是什么样的音乐拥有救赎的力量。

明天,也许他会问问她。但现在,他走向钢琴,用左手尝试弹奏一段简单的旋律。音符有些生涩,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像黑暗中的第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