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合作
- 系统离开后,一切从华娱开始
- 隐知秋
- 2629字
- 2025-04-25 09:44:13
京城的早春还带着刺骨的寒。
宁言缩着脖子钻进常去的早餐店,瓷碗里的豆腐脑腾起的热气,在玻璃上凝成雾气。
“老板,两根油条,一笼小笼包。”他往报亭晃了晃,递过硬币时,瞥见老板娘正在给零钱哈气取暖。
报纸油墨未干,头版赫然是赵薇的大幅照片,军旗装事件的后续报道占了四分之一版。
宁言咬着油条翻看,油渍在娱乐版留下浅黄的印子:“还真够执着的,狗仔比我拍胶片还敬业。”
他忍不住笑出声,想起在柏林电影节,外国记者总追问他“中国女演员是否都像章子怡”,那时他就知道,娱乐头条永远需要话题的燃料。
宁言继续看报纸。
学生勇夺金熊奖,张一谋惊慌失措坐不住,有消息传出,张大导超级大片拍摄进度过半,电影预算国内电影有史以来绝无仅有,欲创华夏电影新辉煌。
翻到第三版,标题《学生导演掀翻影坛?张一谋新片紧急追加预算》让他挑眉。
配图里,张大导站在戈壁滩上,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剧组,对比自己拍《出租车》时只有不到十人的摄影组,恍若两个世界。
“八卦小编倒会找话题。”他抬手把报纸扔到一边,拿起另一份报纸。
‘上影掀翻中影?新年刚过,两大巨头就分胜负’
硕大的标题很是吸引人,内容如下:
中影集团与上影集团关于进口影片发行权的首次政策调整和竞争在2001年3月爆发。
在2001年之前,华夏电影集团公司(中影)是唯一拥有进口影片引进权和发行权的公司,长期垄断外国大片的进口与发行。
这一垄断地位使得地方电影公司和院线无法参与进口片发行,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争议。
同为国企的上影首先开出第一枪,对中影发起挑战。
2001年华夏加入WTO后,电影行业面临国际规则调整的压力。国内电影市场亟需改革,以应对开放竞争的需求。
同时,地方电影公司呼吁打破垄断,希望通过竞争机制提升国产片制作和影院建设能力。
去年三月,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将打破中影对进口大片的发行垄断,允许包括中影在内的多家有实力的公司竞争发行权,但引进权仍由中影独家保留。
在去年的魔都国际电影节上,中影董事长杨步庭进一步确认进口影片发行权将放开,强调“有序竞争”和“实力优先”原则。
上影集团总经理朱永德则公开表示“打破垄断的日子为期不远”,并透露华东电影协作中心的组建计划,试图通过区域联合争取更多话语权。
有意争夺中影手上的进口片引进权。
上头已有小道消息传出,今年上半年,中影将正式启动进口片发行权改革,首次将部分进口影片的发行权下放。
但是中影仍掌握进口片的引进权,发行权通过市场化竞争分配。
地方公司需通过国产片票房表现(如达到5000万票房)争取进口片发行指标,形成“国产片与进口片联动”的机制。
总结起来就是,上影挑战中影地位失败,虽然往上闹了,但是上头只是安慰性的给了个补偿,分出了进口片发行权,核心的引进权还牢牢握在中影手中。
看完报道,上午约了中影和上影谈事,简单收拾了一下直接出门。
还是那家学校附近的咖啡厅。
咖啡厅二楼,暖气开得太足,孙经理的西装后背洇出汗渍。
宁言推门进去时,刘经理正在给服务员比划“卡布奇诺不要糖”,指甲上的碎钻在灯光下一闪一闪。
“金熊奖得主来了,我们可等得花儿都谢了。”
孙经理起身握手,力道大得像在掰手腕,“昨天集团开会,韩总说要给你配专属法务团队。”
“我离大导演还远着呢,这话我权当是对我的鞭策。”
迎着两人的客套,宁言拉过椅子坐下。
他扫过桌上两份合同,烫金封面印着“战略合作”,比在柏林时的版本厚了一倍。
“宁导,之前谈好的合约,是不是可以签了。”
“不急”
“宁导,您这是什么意思,不会要反悔吧?”
孙经理和刘经理两人面色都是有些急了,宁言的合作,公司那边很看重对方,全权交给他们,这次一定要签下合同。
“谈好的合约我不会反悔,只是份额…”
刘经理长出一口气,“嗐,我还以为宁导说的什么事呢,这是合约,您先看看。”
两份合约,在很多地方都做了修改,看的出来这些天中影和上影一直在沟通。
《风吹麦浪》原定预算1000万,现在改为1500万,由中影和上影共同出资,中影出资500万,上影出资 500万,留出500万份额,这份额一看就是留给自己的。
中影、上影共同负责发行,版权归宁言,卖片及票房收入中影占30%,上影占30%,宁言占40%,导演及编剧费用作价150万,所有角色宁言有最终决定权。
《孤独的女人》原定电影预算400万,现在增加到600万,上影出资300万,中影出资100万,份额留出200万,上影负责发行,版权归宁言,中影占15%,上影占55%,宁言占30%,导演及编剧费用作价150万,角色宁言定。
一座金熊奖,让国内两大电影公司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吃到嘴里的肉又吐了一些出来。
由此能充分说明,不是宁言想捧西方臭脚,实在是当前的国内环境,对于国外大奖,它是真认啊。
“我没问题了,留下的份额我自己吃下。”
别人都把事情考虑好了,宁言还有什么可挑刺的,爽快的就把合同签了。
“电影有不少江边戏,取景地放在金陵、武旱、长砂三座城市,工作人员上影来安排吧,提前去采风。”
“立项审核的事情就麻烦孙经理了。”
刘经理的睫毛颤了颤,孙经理却突然笑了:“早就知道宁导会提这个,”他抽出附加协议,“中影上影联合出具‘导演自主权承诺书’,连广电总局的备案我们都跑好了。”
合作谈成,很多事情开始有序推进。
离开咖啡厅后,宁言找中介给自己找办公场地。
中介带着宁言看写字楼时,电梯里的香水味让他想起刘经理的碎钻指甲。
二百平米的办公室里,前任租户留下的外贸公司招牌还没拆,“风尚传媒”的铜牌在墙角积着灰。
“就这儿吧。”宁言踢了踢生锈的文件柜,阳光从脏窗户透进来,在地面画出歪斜的格子,“把墙刷成浅灰色,前台摆盆绿萝,别弄那些花里胡哨的。”
又找黄牛将自己的工作室更改为——风尚传媒有限公司,地址也做了更改。
经过一个星期的忙碌,风尚传媒脱离以前的一人式小作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公司现有前台一人,人事经理一人,财务经理一人,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副总经理一人,其他人员正在招募中。
前台叫李念念,本人跟名字一样甜甜的,是个萌妹。
招聘会上,李念念的简历让他笑出声:“应聘前台,特长是‘能记住200个明星八卦’?”
小姑娘紧张得绞手指:“我想当经纪人,现在先从基层做起!”
人事经理刘青,马上三十还没结婚的职业女性,样貌中等,气质清冷,梦想成为一名女强人。
财务经理刘梦茹,黄佳琪介绍过来的。
来报到那天,拎着Prada包却穿着运动鞋,央财硕士的学历证书压在一摞账本下。
“黄佳琪说您需要能把每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人。”
副总经理赵建鹏,入职时,带来了整个院线的排片表:“我在新影联干了十年,全京城的银幕数比我老婆的首饰还清楚。”
公司不远处的一家火锅店,五人举行了第一次聚餐。
“干杯!”
放下杯子,宁言准备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