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少年人要历练一番啊
- 蜀国降将,但魏国地下皇帝
- 爱喝甜辣酱
- 3280字
- 2025-04-19 11:22:54
深夜,曹丕依旧未眠。
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日子明明喝了很多水,却依旧严重口渴,双腿更是严重溃烂,让他痛不欲生,精神也越来越差,甚至多次产生了幻觉,好像看见自己的弟弟曹彰、曹植静静站在他面前,就这样安静平和地看着他,一脸怜悯。
他刚想怒吼,发现眼前的人影又变成了一身白衣如雪,却披头散发,满脸血污的女人。
曹丕大口大口的喘息,孤独地看着黑洞洞的房顶,急促而孤独的喘息着,挣扎着爬了起来,呆呆地看着寝殿中的一切。
“呼……”
骄傲的曹丕不愿意服输,他依旧疼痛难忍,却依旧挥手逐退了内侍,但片刻后,他又呼唤内侍回来,重新掌了烛火,在灯影中对着面前的奏疏发呆。
他面前的案上有两道奏疏。
一道是孟达的外甥邓贤送上来的。
邓贤用颤抖的字迹喊冤,告诉曹丕现在大魏情况不对,有人正在违背英明、神武、正确的曹丕的正确指导,开始朝他们这些真心归附大魏的魏臣发难。
这明显是蜀汉、东吴埋藏在朝中的探子发难,要动摇大魏的江山,请曹丕明鉴。
另一道奏疏比较特殊——居然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请人送来的。
夏侯玄虽然没有出仕,但他父亲是曹丕的好兄弟,母亲是曹丕的义妹,给曹丕写点东西还是手拿把掐,以前夏侯玄乖巧地从来不参与政事,上奏只是恭敬地问曹丕身体如何。
可这次,夏侯玄一反常态地激动,在奏疏里急切地说有人正在想方设法构陷蜀汉的降臣,这是破坏大魏的稳定,一定要挖出其中的幕后黑手,给他们致命一击,这才能保卫大魏的江山社稷稳定。
夏侯玄希望自己能负担这样的责任,绝不让那些宵小继续猖獗,请曹丕给他一个机会。
看着夏侯玄在奏疏上恳切的字句,曹丕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感觉身子稍微轻盈了几分,又不自觉地涌起几分愧疚。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啊。
曹丕满眼泪水,艰难地站起身子,缓步走到窗墙,可站定片刻,还是慢慢走回去,颓唐地坐下。
如果年轻几岁,如果没有这身重病,曹丕愿意任性一把,就让夏侯玄出仕来主导这一切,再掀起朝堂的风浪又能如何?
当年刘慈这么过分,曹丕都能护得住,之前对赵达喊打喊杀的群臣对刘慈毫无办法,夏侯玄再任性又能如何?
可现在不行。
曹丕知道自己寿数正在走向终结,可能明天,可能再过一年,终究是要撒手人寰。
为蜀汉的降臣出头,揪出背后的小人?
呵呵呵,敢做这种事的都是朝中的要人,夏侯玄一身义气贸然杀入这种乱局,肯定会遭受重创。
“泰初啊……哎。”
曹丕喃喃地念叨着,却见内侍在寝殿门外探头探脑,不禁烦闷地道:
“作甚?滚进来!”
内侍连滚带爬地进来,恭敬又谄媚地道:
“陛下,收到校事刘义仁的急报。”
曹丕皱起眉头,下意识地看了看天。
午夜,校事急报,那只有一件事——有人谋反。
不然刘慈这种小人怎敢在这种时候报讯,孙资、刘放也不会允许他这样放肆。
“送上来吧。”曹丕无奈地叹道。
内侍恭敬地将奏疏放在曹丕的桌案上,并赶紧掌好火烛,斜照出了曹丕长长的影子,也照的曹丕苍白的脸更加惊心动魄。
看了许久,曹丕哼了一声,将刘慈的奏疏随手丢进一边的炭盆里,纤细的绢帛在火焰中慢慢翻身,很快化作一团黑乎乎的残渣。
“哼,真是胡闹,给孙资传诏,让他狠狠训斥刘慈一番。”
奏疏上,刘慈言辞恳切地说探查到了孟达谋反的蛛丝马迹,他派出手下大量的校事和密探频频活动,已经掌握孟达勾结蜀相诸葛亮的证据,并说诸葛亮已经在汉中劝农讲武,准备勾结孟达伺机进犯。
哦,如果只写这些曹丕也不至于生气。
关键是之后刘慈话锋一转,又提出了一些更激进的建议。
他说孟达在洛阳肯定有同党,蜀丞相攻打南中的时候就一直以攻心为主,怕是不少蜀汉的降臣都要听从他的调遣,破坏大魏的朝堂安定,尤其是那个黄庸!
尤其是那个黄庸!
刘慈洋洋洒洒写了一堆黄庸的罪状,并表示他已经查清楚了,郭表是无辜的,他是被黄庸激怒才犯下大错,之后黄庸买通了高柔才把罪行都安插在了郭表的身上!
曹丕大半夜看到这奏疏,感觉阵阵头晕,看着火光中慢慢崩解的绢帛,他一口气没上来,居然真的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内侍吓得叫出声来,一群人赶紧唤来太医,众人七手八脚地做法,一直到快天亮,曹丕终于悠悠转醒,看着一群人哭丧脸看着自己,他厌烦的哼了一声:
“哭个屁,死不了!”
死不了,曹丕对自己的大限还是有点了解。
但他不确定刘慈天天这样搞会不会把自己气死。
正好孙资听说曹丕昏厥一路连滚带爬地从宫外奔过来,曹丕勉强坐直身子,哼了一声:
“刘慈这厮做的好事,你自己看。”
“看?”
孙资吃了一惊,环视四周,还以为有什么只有聪明人能看见的东西。
曹丕这才想起刘慈的秘奏已经被自己随手烧掉,也只能屏退内侍,扶额长叹道:
“刘慈这厮,你为何不好生管教一番?”
你死了我就能管教他了。
孙资在心中腹诽,但作为太原人的他特别擅长把太难回答的问题原封不动的丢回去,因此更加恭顺地道:
“刘慈虽然跋扈,却对陛下忠心不二,我与子弃平日诸事繁杂,难以统帅机要,横竖刘慈手段不差,便疏于管教了。”
孙资的意思是这反正都是你亲自安排他做的,人家忠诚就完事了,你要是想让我管得给我再加点权柄。
曹丕的呼吸逐渐平复,把奏疏的内容说给孙资,孙资额上顿时沁出汗来,忍不住摇头道;
“这个刘慈,当真是睚眦必报,不是,当真是……胡闹啊!
之前他意气用事欺凌黄庸就算了,怎么此刻又开始胡作非为,孟子度镇守边疆,他居然随意说他谋反,此事……”
作为中书令和校事名义上的统帅,孙资是个非常懂明哲保身的人,反正坏事都是校事做的,但是机密我全都要,他本来想用太原回答法再把事情踢回去让曹丕裁决,可又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之前刘放说,他感觉黄庸不太对劲,最近几件大案好像都跟黄庸有点牵扯。
一个降将之子,频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本来就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孙资虽然不是刘慈这样的专业校事,但出于掌握机要的敏感,他还是嗅到了一股危险的味道。
“臣以为……刘慈虽然猖獗,可他煞费苦心查到的事情也不能全然不顾,不然寒了校事的心倒也不妥。
倒不如先将黄庸再下狱,令高文惠莫要凌虐,着御史中丞再仔细查探,也令刘慈详细举证,不可胡搅蛮缠,若是三日之内还无实证,放了黄庸便是。”
曹丕皱眉道:
“前次已经让黄庸下狱,这才几日,又因为刘慈检举拿他,徐庶定然不乐。”
他拿起夏侯玄的奏疏丢给孙资:
“你看,现在坊间已经有不少人说我等要欺凌蜀汉降臣,要是再把黄庸送进诏狱,这还如何给天下人分说?”
你特么早说啊!
孙资在心里不停地腹诽。
他要是早知道夏侯玄也掺和这种事就不该多嘴,管刘慈去死作甚。
现在无可奈何,话都说出去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
“我等奉公而行,便如之前陛下惩治曹洪一般,管外人说作甚?
再说,刘慈所厌恶之人,不过就是黄庸,元日他去黄权府上被打的头破血流,定是此人手笔,不整治一番,刘慈在手下众人面前也抬不起头。
再关几日,刘慈气消了也就是了,他自然不肯胡搅蛮缠,再牵连孟子度了。”
这话孙资已经说的相当露骨,就差明说现在刘慈发疯一样乱咬的原因就是因为曹丕元日派刘慈去黄权家闹事,引来了两人的冲突。
当日刘慈被打的头破血流狼狈逃出来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洛阳,这不把黄庸整治到位了,他的气是消不了,现在牵连孟达,搞不好下次就要再牵连别的什么人了。
“也对。”曹丕点了点头,心道我抓了黄庸关几天,再好生安抚一下孟子度,这总不能说我是冲着蜀汉降臣来的,“就依卿之见,着廷尉去拿黄庸,卿亲自去与黄公衡分说,说定护着黄庸周全。
嗯,再去好生安抚刘慈一番,奖励其勤勉,但是不许他再捕风捉影构陷宿将功臣了。”
曹丕看着孙资,可孙资动都不动——这跟我孙某人有什么关系啊,我去找高柔让他拿黄庸,然后我再去安慰黄权说护着他儿子周全?
那将来报道上万一出现了偏差,我是要负责任的啊,一个不小心我孙资岂不是就成了夏侯玄奏疏上说的那种……
咦。
孙资灵机一动,赶紧再次祭出自己的太原解决法:
“陛下,此事臣不能去。”
“为何?”
“臣掌中书,一言一行都是陛下旨意。
若是臣去呼唤廷尉、安抚黄镇南,这其中出了什么偏差,便是陛下旨意不明,意图谋算蜀国降臣。”
曹丕皱眉想了想,也点点头,认为还是孙资想的周全:
“那你说怎么办?”
孙资笑呵呵地拿起夏侯玄的奏疏:
“泰初有心为国分忧,不如让泰初历练一番,陛下与泰初一般年纪的时候早就能担当大事,为国事奔波,也该让小儿郎处置些俗事,清谈终究不是家国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