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暗战打响

四月初,清明时节雨纷纷,但电影市场的战火却被彻底点燃,大有燎原之势。

备受瞩目的《做头》和话题度拉满的《好奇害死猫》几乎是脚前脚后地登陆了全国院线,正式拉开了四月档期票房大战的序幕。

首日战报出炉,正如大部分业内人士预料的那样,《做头》凭借着关锦鹏监制、关芝琳、霍健华、吴政宇等一众明星的强大号召力,以及发行方在院线排片上的绝对优势,以接近250万的首日票房成绩遥遥领先,占据了当日票房榜的头把交椅,风光无限。

相比之下,《好奇害死猫》的首日票房只有堪堪70万出头,连《做头》的一半都不到,看起来似乎已经被远远甩开。

然而,当更详细的数据流出时,国利常升和乔霖工作室这边的人,脸上却都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

“乔导,李代表,快看!”工作室里,负责数据监测的小助理兴奋地喊道,“咱们的首日上座率达到了85%,场均人次也远超《做头》!”

李代表看着这份数据,用力一拍桌子:“好!太好了!上座率才是王道!这说明我们的口碑稳了!”

没错,虽然《做头》票房高,但它占据了大量的黄金场次和银幕数量,实际的上座率却只有50%左右,很多场次都空着不少座位。

而《好奇害死猫》虽然排片少,时间段也相对差一些,但几乎场场爆满,尤其是晚上的黄金场,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这数据,就是一匹不折不扣的超级黑马应有的姿态!

正如数据所反映的那样,两部电影上映之后,口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做头》的口碑相当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两极分化。

一部分冲着明星阵容和文艺腔调去的观众觉得“还行”、“有点闷”、“关之琳还是美的”;

但更多的观众则表示“剧情拖沓”、“不知所云”、“霍建华像个木头人”。

在各大电影论坛和刚成立不久的豆瓣网上,评分也只堪堪摸到及格线。

而《好奇害死猫》则在年轻观众群体和部分口味刁钻的影评人中引爆了口碑!

“叙事节奏安排巧妙!”

“结局引人深思!看完我都不敢看邻居家窗户了!”

“唐烟太惊艳了!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小三演得让人又爱又恨!”

“新人导演能拍成这样?叙事手法很成熟,镜头语言也很讲究!”

“国产悬疑片终于有能看的了!五星推荐!”

影迷自发的安利和讨论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影片的热度持续走高。

然而就在《好奇害死猫》口碑高歌猛进之时,一股突如其来的暗流在网上涌动。

一夜之间,各大论坛涌入了大量格式统一、论调一致的恶评帖子,不少还被加精、高亮、置顶。

“什么垃圾电影?故弄玄虚,价值观扭曲!”

“丑化女性!导演是不是对女人有什么偏见?”

“浪费我两个小时生命!退钱!”

“演员演技浮夸,剧情莫名其妙,烂片一部!”

这些帖子往往逻辑混乱,甚至有些人明显连电影都没看过就开始喷,其整齐划一的队形,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水军恶臭。

“这就坐不住开始玩盘外招了?”乔霖看着屏幕上那些明显是复制粘贴的差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乔霖,这下怎么办?这么搞下去评分会被拉低的!”唐烟有些焦急。

2005年的网络环境虽然相对淳朴,但水军控评这种脏活儿已经初见端倪,尤其是在新兴的豆瓣这种评分网站上,很容易影响路人缘。

“急什么。”乔霖手指在键盘上轻敲,眼神锐利,“玩舆论?老子是你们祖师爷。他们不专业,我们就教教他们什么叫专业!”

下一刻,乔霖的反击战正式打响。

他亲自坐镇指挥,乔家班等人迅速行动起来。

第一步:曝光水军,争取同情。

团队迅速收集整理了论坛和豆瓣上那些可疑帖子、差评的截图,包括其高度相似的评论内容、注册时间集中、活跃度异常等证据,直接甩到了当时流量最大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版块,以及猫扑、西祠胡同等各大热门论坛!

帖子标题耸人听闻:《震惊!某大片疑似雇佣水军恶意攻击新人导演作品,豆瓣评分一夜暴跌!》、《扒一扒那些专业差评师的丑恶嘴脸!国产好片要被黑死?》帖子内容图文并茂,逻辑清晰地指出了水军操作的痕迹,并“不经意”地提到了同档期竞争对手《做头》的背景和资源优势,引导吃瓜群众自行联想。

同时,发动工作室和身边所有能发动的人,呼吁真正看过电影的观众去豆瓣打出真实评分,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二步:技术分析,引导口碑。

乔霖亲自披上马甲“电影小学生”,在几个影迷聚集的专业论坛和博客上发布技术分析贴,从镜头运用、剪辑节奏、配乐选择、色彩构图等方面,深度剖析《好奇害死猫》的亮点和导演的巧思,将影片往“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新人导演才华横溢”的方向引导。

第三步:持续引流,扩大影响。

利用已经小范围出圈的歌曲《小半》,制作了几个不同版本的“歌曲MV”式短片,投放到各大门户网站,并在线下宣传中强化歌曲的存在感,让歌红带动电影红。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网络上关于“《做头》雇水军黑《好奇害死猫》”的讨论甚嚣尘上,虽然没有实锤,但足以让《做头》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

大量被激怒的真实观众涌入豆瓣,打出高分并留下真实评论,很快将之前的恶意差评淹没,评分也开始稳步回升。

技术分析贴则吸引了许多“技术流”影迷的注意,开始自发地讨论和安利这部“宝藏电影”。

《小半》的搜索指数和下载量也一路飙升。

乔霖看着网络舆论的逆转,满意地点点头。

跟我玩信息战?你们还嫩了二十年!

网络口碑战初见成效的同时,实打实的上座率也开始影响现实的排片。

一些嗅觉敏锐的影院经理,看到《好奇害死猫》那高得吓人的上座率和场均人次后,开始自发地调整排片,将一些《做头》或其他影片的上座率不佳的场次,悄悄换给了《好奇害死猫》。

“李代表!我们影城明天给《猫》加两场黄金时间的!”

“李总,数据不会骗人,你们这片子是真黑马啊!排片肯定加!”

国利常升的李代表也抓住这个机会,拿着亮眼的上座率数据,开始更强硬地与各大院线沟通、博弈,要求增加排片比例,尤其是周末黄金时段的场次。

院线方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在实打实的数据和利润面前,也开始逐渐松口。

首轮宣发交锋,《好奇害死猫》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乔霖超前的网络营销策略,在口碑和网络热度上扳回一城,并开始撬动排片的基本盘。

然而,冰冷的票房数字上,《做头》凭借首日的巨大优势和依然领先的总排片量,累计票房仍然压着《好奇害死猫》一头。

真正的胜负手,将是即将到来的第一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