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学与意识形态

第一章 文学与政治: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谱系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谱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回避文学与政治的冲突与结合。在历史层面上,晚清的失败影响波及社会各种领域,并在思想、观念、文化和语言表达等各种意识层面表现出来,延续千年的中国文学传统也在这个时期孕育出新的现代性变化,这种变化与政治性的“启蒙”命定地交融在一起,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学”与“审美”也逐渐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后逐渐成为文学审美观念的核心主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理论热点话题转向对文学审美本质问题的认识和探索,文学的审美本质以一种理论化的形式在审美本体论的意义上得到突出的强调。以“诗到语言为止”和“形式革命”为旗号的“先锋小说”和“第三代诗”的创作为表征,纯文学的创作同样表现出“去政治化”的美学追求,其美学基础建立在文学自律论上。在这种文学自律论的强调中,关于文学“自足”的想象事实上将文学“悬置”在一个无法落实其现实性的“空位”上。人们发现,文学已经丧失了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文学的写作与阅读已经告别了社会公共领域而进入个人化的生活领域。伴随着这种情况,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开始不得不在“危机”与“无效”的论战中一再试图论证文学存在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