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画饼

却说贾雨村同林黛玉一同进京,安顿下来后,次日便欲拜访贾政。

谁料坊间传言宁国府的珍老爷犯了事儿,被锦衣卫给拿了。

便将此事搁置,且先四处打探消息。

好在京中相识的同年不少,大忙或许帮不上,消息却是较他自个儿灵通得多。

贾雨村由是得知荣国府送进宫里去的大小姐被赐婚给了嘉靖侯。

大喜过望之下,当即回驿馆齐整了仪容,便欲登门拜访。

然而京中又传嘉靖侯截了严世藩的亲,相干的不相干的都等着两边角力。

贾雨村又停下脚步,踌躇不前。

数年前,他正是开罪了严党才招致免官之祸。

如今嘉靖侯同严世藩闹得火热,他若再走荣国府的路子,难保不受池鱼之殃。

文武殊途,嘉靖侯毕竟是个武官,待自个儿任职地方后再遭针对,嘉靖侯怕是鞭长莫及。

却又随念一想,他如今本就被革了职,不走这边的路,难道还去敲严党的门?

在贾雨村看来:严党已然江河日下,看似势力广阔,却有旦夕倾覆之危。

再者,他为外班进士,又非翰林,纵有林如海举荐,投献清流岂能入眼?

想到这不由自嘲一笑,飘若浮萍之人,还搁这儿选上了。

林如海的书信早已至京,他要是迟迟不登门,贾家难免多想。

终于下定决心,再登荣府之门。

贾政素敬读书人,又与之言谈甚欢,遂认下了这个宗侄,答应为其奔走。

……

许文若那日下午与秦可卿神交已久,不免食髓知味。

复刻了当时之法,却未能再入太虚幻境,像是因为放了逼真小电影把电量用光了。

如何充能却是没有提示。

不过,人生大事终归是解决了,气定神闲的摸索便是,他也并不着急。

细想一下,这太虚幻境确实有些太虚幻了。

除了最后的重头戏自由度极高,可以随意发挥,其他种种更像是编好的普通程序。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仙人?

书中的一僧一道在这里是否也如警幻仙子那样,只是设定好的幻影?

许文若不得而知。

抛开这些个例,这里其实与前世的平凡世界没有任何区别。

多数农民饥饱无常,不过勉强生存,偏偏在这农业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农民。

年成好时还吃得上饭,遇小灾则“路有冻死骨”,大灾就“岁大饥,人相食”。

许文若如果不是自带体育生天赋,说不定也已经化为路边的一堆白骨。

足可见此世仙人之无用。

想让人活得像人,终究得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然而他只是个道德水平一般、政治水平未经检验的大学生。

又没有心灵控制术,想在这片被儒教化的土壤上搞制度建设简直痴人说梦。

他是很能打,但能打并不解决根本问题。

有心发展技术,怎奈前世一心争做螺丝钉,学的又是计算机。

别说独力搞出工业革命,他连怎么打造煤钢复合体都不知道。

只能说不愧是个大学生。

转念又一想。

那500个在各行各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油条,还带上了详细资料和一船关键物资一同穿越,再建工业体系都无比困难。

他却是一个人从零开始,做不到也很正常。

能力有限,却又不忍心让人们继续留在黑暗中犯傻。

那么,他能做什么呢?

他接受的是现代标准化教育,会的自然也只有中学教材和兴趣使然的课外知识。

趁着脑子里的东西还没完全还给老师,便将想得到的东西统统记录了下来。

都说老祖宗们的智慧并不输于任何人。

他都把几百年后的结论带到了这片土地,能让他们走不少弯路。

如果再搞不过别人,那就说不过去了。

毕竟他不识四书五经六义……虽然在现代也算个大路货知识分子,在这里只是个眼神清澈的体育生罢了。

甚至由于兵书看得不多,糟糕的卷面分让他即使有皇帝照顾,在体育生里也只能“屈居”第三。

当年人称小许探花。

戚继光追更的书却非那些中学课本,而是他杜撰的:

《理想国,腾飞的华夏》

的前传——

《若明朝未亡于土木堡》

的明朝灭亡篇。

目前已经写到李自成从大同出发进攻北京。

许文若是这样想的:

知识总是枯燥的。

若一上来就搞些数学物理,在文科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想让人骤然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并不容易。

何况世人大多饱受阴阳五行熏陶,天然排斥用数理逻辑解释天地万物。

直接兜售这些思想,能取得的效果或许并不会比徐光启推销《几何原本》的结果好多少。

很可能无人问津。

所以,他需要先画一个有鼻子有眼的大饼。

从先秦至如今,人们极尽想象的理想社会无非是各种农业乌托邦。

而他描述的现代工业的华夏却是他们极尽所能也想象不到的天方夜谭。

给他们这群古人带来一点小小的现代震撼!

空泛的想象和细节的实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因此,这种震撼效果将前所未有!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对虚无飘渺的美好未来感兴趣,任你描述得再好也只当笑谈。

很多人更钟爱于缅怀过去,钟爱于他们熟悉的历史。

所以,他又写下《若明朝未亡于土木堡》,这个像是过去却又不完全是过去的“史书”作为前传。

如果大顺朝没有建立,天下又将是何等模样?

很多人或许在不经意间想过,却不敢公开讨论。

许文若相信,没有人的想象能比他写的故事精彩。

因为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曲折离奇。

别说古人,很多现代人初次知道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吞并天下也会觉得夸张。

看了前传,自然而然的就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看着成长的“理想国”也会有更深的感情,哪怕它是虚构的。

如此一来,帮助“理想国”从落后到先进的理论也会有更多的受众。

哪怕不怎么喜欢看,也很可能当成周边买回去。

一一对照之下,也得夸他编得像模像样。

不管别人吃不吃这张饼,反正许文若自己先吃了。

后世的人们回首再看他编的书籍时,肯定会说: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老祖宗竟然早在那时就已经想到了!

吃完给自己画的饼,许文若写字的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