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二年秋,当第一片梧桐叶飘落在神机监的青铜檐角,林砚之正在地宫深处调试“蒸汽核心三号”。新锻造的黄铜锅炉表面刻着星图,管道连接处缠着硫化橡胶密封圈,压力表的指针在“七斤每寸”的位置稳定颤动——这是墨门蒸汽技术的新突破,足以让木鸢的载重量提升至五百斤。
“监丞,波斯王子到了。”杜挽月的声音从螺旋梯传来,裙角沾着西域的细沙,“他带着二十名波斯技师,还有……”她压低声音,“圣火教的‘炎之宝玉’,据说能让火焰永不熄灭。”
林砚之擦了擦手,接过她递来的琉璃瓶,里面装着波斯特产的“安息香胶”——这是制作新型火剂的关键原料。楼梯转角,金发碧眼的波斯王子正好奇地摸着墙上的地动仪浮雕,腰间的弯刀鞘上,赫然刻着与神火核心相同的齿轮纹。
“林卿,”王子用生涩的汉语开口,“父王说,墨门之火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他解开锦盒,露出拳头大的红色晶体,“炎之宝玉能聚焦阳光,点燃百里外的营帐,愿与贵国共享。”
话音未落,地宫突然震动。林砚之望向地动仪,代表岭南的青玉珠正在轻颤——那里传来加急军报:交州刺史奏报,南海出现“喷火海船”,船身刻着突厥狼首纹,正在劫掠往来商船。
“海上神火船?”杜挽月惊呼,“胡商曾说,突厥余部勾结南洋海盗,在大食购得波斯旧商船,改装成纵火船。”她展开海图,标出海盗的活动区域,“若让他们封锁南海航线,杜家商队的硝石船将无法北上。”
林砚之急召韦弘机和薛仁贵的使者,制定“碧海计划”:用改良的木鸢搭载“神火水雷”,配合新建成的“蒸汽战舰”,彻底清剿海盗。当他提到“蒸汽战舰”时,波斯王子的眼睛亮了:“我国有艘‘巴列维号’商船,或许可以改装?”
十月,广州珠江口。二十艘挂着狼首旗的海盗船正在围攻大唐商船,船头的喷火装置喷出硫磺火焰,映红了半个海面。林砚之站在改装后的“破浪号”甲板上,看着木鸢编队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机翼下悬挂的水雷拖着气泡沉入海中。
“准备引爆!”他握紧磁石引爆器,这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装置,通过摩擦磁石产生电流,引燃煤线。当第一声巨响在海底炸开,海盗船的龙骨被震裂,海水倒灌进船舱。
“开炮!”薛仁贵的副将敲响铜钟,“破浪号”的蒸汽炮发出轰鸣,炮弹带着火剂炸开,在海面形成燃烧的火墙。波斯王子惊叹:“比我们的希腊火还要强!”他不知道,这枚炮弹里掺了林砚之从炎之宝玉提炼的“聚焦粉末”,能让火焰在海水中持续燃烧。
然而,海盗首领的旗舰突然转向,船头的巨型投石机抛出燃烧的油桶,直奔“破浪号”的锅炉舱。林砚之心中一紧,突然听见头顶传来尖啸——砚礼驾驶的“神火飞艇”赶到,机翼下的神火弩齐射,将油桶凌空引爆。
“哥,试试这个!”砚礼扔下一个铁箱,里面装着他新制的“旋转炮塔”,可 360度旋转的青铜炮口让射击死角消失。林砚之立刻下令安装,当第一枚旋转炮弹出膛,直接轰断了海盗旗舰的桅杆。
海战持续到黄昏,最后一艘海盗船升起白旗。林砚之登上敌舰,发现船舱里堆满波斯神火秘典的残页,以及岭南橡胶树的幼苗——突厥人妄图复制唐军的橡胶技术,却不知硫化工艺的关键在于温度控制。
长安,太极殿。李治看着海战捷报,忽然皱眉:“交州奏报还说,当地出现‘圣女降灾’的传言,说神火是南海龙王的怒火。”他望向林砚之,“卿可知,这是谁在背后推动?”
“回陛下,”林砚之取出从海盗船搜出的密信,“是关陇贵族的余党,他们勾结海盗,既想断我硝石商路,又想借迷信动摇民心。”信末的朱砂印,正是已倒台的长孙无忌一党。
与此同时,神机监的橡胶工坊里,砚礼正在研究海盗船上的橡胶残片,忽然发现其中混着某种黑色粉末——那是南洋特产的“毒藤炭”,能让橡胶迅速老化。他立刻联想到,之前的密封圈失效事件,可能也是同一手法。
“哥,我们被摆了一道!”他抱着实验报告冲进地宫,“敌人不仅破坏,还在研究我们的技术,甚至改良出反制手段。”林砚之点头,想起波斯王子带来的炎之宝玉,突然有了主意:“既然他们想学,那就让他们学个够——但要加些‘料’。”
他命人将假的硫化配方泄露给关陇余党,同时在配方中加入遇水即燃的钠粉。当余党在巴蜀私建橡胶工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剧烈爆炸,工坊化为灰烬,顺带暴露了他们的秘密据点。
十二月,波斯王子的“巴列维号”改装完成,船身覆盖着百炼钢甲,龙骨嵌入蒸汽核心,船帆上绣着中波两国的纹章。林砚之站在甲板上,看着杜挽月指挥商队装载活字印刷机、神火弩和橡胶制品——这是第一支横跨印度洋的“科技商队”。
“此去波斯,”他对王子说,“愿墨门之火与圣火教之火,共同照亮海路。”王子点头,取出一块刻着双语的青铜板,“父王说,要在波斯湾建‘墨火学院’,让东西方匠人共研技艺。”
船启航的那一刻,木鸢在空中盘旋,抛下彩色的纸带。林砚之忽然看见远处的海平面上,隐约浮现出巨大的帆船轮廓——那是来自更遥远国度的船只,或许,是未来的盟友,亦或是新的挑战。
回到长安,他收到韦弘机的急报:终南山地宫的蒸汽机关突然失控,地动仪显示西南方向有剧烈震动。当他赶到地宫,发现温泉池的水位异常下降,池底露出新的密道,石壁上刻着墨门巨子傅奕的留言:“当神火燎原之日,便是地宫核心显现之时。”
密道深处,一座巨大的青铜祭坛浮现,中央摆放着从未见过的“永动核心”——无数齿轮互相咬合,在温泉的热量驱动下永不停歇。祭坛四周的石壁上,刻着从农业到航天的完整科技树,其中“飞天战舰”的设计图,竟与他脑海中的蒸汽朋克构想不谋而合。
“哥,你看!”砚礼指着祭坛中央的凹槽,大小正好容纳双鱼符,“难道,这就是墨门的终极秘密?”林砚之点头,将双鱼符放入凹槽,齿轮突然加速转动,祭坛顶部浮现出整个大唐的立体地图,每个州府都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芒——这是墨门早已建立的“全国监测网络”。
更深露重时,林砚之独自站在祭坛前,看着齿轮永不停歇地转动。他忽然明白,墨门的传承不是某件器物,而是一种永不停止的革新精神。无论是海上的神火战舰,还是地宫的永动核心,都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化。
窗外,长安城的灯火依然璀璨,木鸢的巡逻灯在夜空中划出轨迹。他知道,接下来的路更加漫长——要完善海上航线,要建立墨火学院,要揭开地宫核心的全部秘密。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的背后,有整个时代的匠人在崛起,有无数像砚礼、杜挽月这样的伙伴在同行。
永徽二年的冬天,就这样在蒸汽的轰鸣与齿轮的转动中到来。而属于林砚之的盛唐革新之路,正如地宫的永动核心,一旦开始,便永远不会停止。他望向祭坛上的大唐地图,目光落在最南端的海面上,那里,新的星火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