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判帝国主义:在古希腊史撰中辩证帝国
- 李隽旸
- 2060字
- 2025-04-28 19:06:06
一 “僭主城邦”:一个比喻及其问题
公元前429年,在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说(M1)中,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Pericles)劝雅典人不要放弃帝国。他说,放弃帝国之所以是危险的,是因为雅典人拥有帝国的方式像拥有僭政:
T 1.1(=T 9.1,Th.2.63.2.3-4)
For you already holdthis <empire> like <a> tyranny,it seems to be unjust to take <which> whereas dangerous to let go of.
因为你们拥有这个帝国就像<拥有>僭政,取得它看起来是不公正的,而放弃它则是危险的。
公元前427年,雅典就应当如何处罚暴动的密提林人(Mytilene)展开第二次政策辩论。在这次公民大会辩论和之前一天的辩论中,后来在雅典政坛拥有重要影响的[1]克里昂,提议将密提林公民全体处死(3.36.2,4)。他说雅典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拥有帝国就像拥有僭政一般。
T 1.2(=T 9.2,Th.3.37.2.5-9)
...not seeing that you holdyour empire <as a> tyranny and against those who are themselves plotting against you and who are ruled unwillingly,these people would listen to you not because you would show kindness while hindering yourselves,but because you would be superior than those people by force rather than by their goodwill.
……<你们>没有意识到,你们拥有帝国<如同拥有>僭政,针对那些自己密谋反对的人和那些不情愿被帝国统治的人,这些人会听从你们不是因为你们会损己利人,而是因为你们压制他们是通过暴力而非这些人的善意。
不难发现,克里昂的话几乎是对伯利克里前述发言的逐字重复:“因为你们拥有这个帝国就像<拥有>僭政”(T 1.1:ὡς τυραννίδα γὰρ ἤδη ἔχετε αὐτήν),“你们拥有帝国<如同拥有>僭政”(T 1.2:ὅτι τυραννίδα ἔχετε τὴν ἀρχὴν)。
最后一个把自己城邦比作僭主的雅典人是公元前415年在西西里(Sicily)城邦卡马林纳(Camarina)公民大会上发言的雅典使者游弗木斯(Euphemus),他反驳叙拉古僭主赫墨克拉底(Hermocrates),说僭主和僭主城邦的行事准则是利益而非其他:
T 1.3(=T 9.3,Th.6.85.1.1-3)
But for<a> tyrant man or <a> city <that> has <an> empire,nothing <is> absurd <iFit is> expedient,and no <one is a> kin unless <he is> trustful.
但是对于僭主或拥有帝国的城邦来说,没什么是荒谬的只要有益,没有人是有亲的除非可信。
修昔底德笔下的游弗木斯与前面更加有名的两个雅典人一样,将自己的母邦比作一个僭主。
修昔底德笔下雅典人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我刻画?“僭主城邦”这个比喻,从第一眼和直觉上就令读者不解:雅典政治家是否真的会在公开场合这样打比方、这样批评自己的城邦?修昔底德在古代的重要批评者,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在批评修昔底德史书中另一篇演说词弥罗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2]的时候指出,让笔下的人物说出不符合身份、与读者的常识和期待相互抵触的话来,是修昔底德史书中演说词的重要缺点之一。[3]
T 1.4(D.H.Th.41.47-49)
I believe that even iFany other people attempted to say such thing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Athenians,they who have exercised such a humanizing influence on everyday life would have grown indignant.[4]
我还相信,即便还有其他人当着雅典人的面说<这样一些话>,公共生活柔和文明的人们也会觉得被冒犯。
弥罗斯对话中的雅典人如此直白坦率以致不顾语境,实在令人惊讶和难以接受;同样,伯利克里、克里昂、游弗木斯的“僭主城邦”比喻给古今读者带来的困惑,不会亚于在弥罗斯的雅典人给读者带来的困惑。
事实上,在通过笔下的雅典演说家对读者造成上述困惑之前,修昔底德已经通过一个非雅典人之口,做出这一比喻。在修昔底德史书中,战前最后一次伯罗奔尼撒同盟大会上的科林斯使节是第一个做此比喻的人。在那次大会上,为了督促斯巴达人及同盟尽快对雅典开战,科林斯人以“僭主城邦”为罪名,控诉雅典对其他城邦做出的不正当行为,并且,还重复了两次。
T 1.5(=T 3.9,Th.1.122.3)
In that case,we would seeMeither to suffer it deservedly[5],or to hold back due to timidity,then to appear inferior to our fathers,who liberated Greece,but we,not secure it for us ourselves,but allowed a city to be established tyrant,yet we consider <it> our business to put down the sole-rulers in single <city>.
这样一来我们可能,要么忍受该忍的,要么因为胆怯而退缩,进而显得不如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父辈使希腊自由了,但我们呢,不仅没有为我们自己保卫自由,还允许一个城邦建得像一个僭主,而我们却认为在单个<城邦>里消灭独裁者是我们的职责。
T 1.6(=T 3.10,Th.1.124.3)
and we believe that the tyrant city <which is> established in Greece is established threatening everyone similarly,...
我们相信,已经建立在希腊的这个僭主城邦建立起来同样威胁所有(的人),……
作为读者,读到科林斯人这样批评雅典,我们的惊讶远远少于读到雅典人使用这一比喻批评雅典。毕竟,在修昔底德笔下,大战爆发前的科林斯人是雅典帝国最严厉的批评者。然而,科林斯人的上述指控并没有解决我们先前的惊讶和困惑,反而加剧了我们的惊讶与困惑:作为雅典的政治领袖,为什么伯利克里如此谈论雅典帝国而泰然自若?[6]作为雅典人,为什么伯利克里、克里昂、游弗木斯在言辞上“向敌人让步这么多”?[7]作为作者,为什么修昔底德让雅典帝国最严厉的批评者——斯巴达同盟大会上的科林斯使节——与雅典的不同政治家——伯利克里、克里昂、游弗木斯——做出同样的比喻?
作为修昔底德的当代读者,我们的上述惊讶和困惑根植于这样一个直觉信念:我们相信,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僭主”(τύ-ραννος)是一个负面词语,以僭主为喻体的比喻是一种严厉批评。或许,我们在径直像狄奥尼修斯那样严厉地批评修昔底德之前,首先需要借助当代学者的研究,厘清τύραννος一词及其同源词的含义,还原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在此之后我们才能继续探索修昔底德使用这一比喻的方法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