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三,长安的暑气将太极宫的青砖烤得发烫。苏寒站在天工监兵器库的暗门前,听着齿轮转动的轻响,手中的算筹正在计算玄武门守军的火器配置。厚重的铁门忽然打开,李世民的玄甲微光映着他紧绷的下颌,随行的只有王玄策与两名火铳手。
“先生,“李世民摘去头盔,露出额角的旧疤,“太子党已在昆明池集结两千长槊兵,裴寂的密旨今夜子时到玄武门。“他忽然掀开披风,露出腰间新制的“定策铳“——枪托处的云雷纹里嵌着细如发丝的唐蕃双语,“逻些城的牦牛筋弹簧,果然能让击发声降低三成。“
苏寒点头,从暗格中取出檀木匣:“这是二十支袖珍连珠铳,枪管刻着十二道浅槽,可破东宫的犀牛皮盾。“他指向墙角的桐木箱,“箱底藏着改良的震天雷,引信浸过吐蕃的雪水,遇潮不哑。“
李世民忽然按住苏寒的肩,甲胄的凉意透过衣料传来:“父亲今早问我,天工监的匠人为何只听你调遣。“他的拇指摩挲着枪托上的“世“字刻痕,“我答,因为他们知道,火器的准星永远对准分裂的刀刃。“
太极宫的偏殿里,李渊的案头摆着裴寂连夜送来的弹劾奏章,言及“秦王私造袖珍火器,图谋不轨“。皇帝的手指划过“连珠铳““震天雷“等字样,忽然听见殿外传来骚动——是李世民的玄甲军在宫门前与东宫卫率对峙。
“陛下,秦王求见。“宦官的声音带着颤音。李渊抬头,看见李世民按剑而立,袖口露出半截乌木枪托,甲胄上的火焰纹徽记在烛火下格外醒目。
“二郎,“李渊的目光落在枪托上,“你腰间的火铳,可是天工监新制?“
李世民单膝跪地,枪托砸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回父皇,此枪名'贞观',取'澄清寰宇'之意,匠人说,待天下太平,便将枪管熔了铸犁铧。“他忽然抬头,眼中映着案头的弹劾奏章,“儿臣今夜来,是想请父皇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不轨'。“
玄武门的箭楼上,苏寒正在调试安小容改良的消音弩机。弩臂裹着牦牛皮,齿轮组浸过波斯的松脂,发射时仅能听见弓弦轻颤。他忽然看见城下火把攒动,太子李建成的仪仗正朝宫门逼近,随行的八百长槊兵甲胄鲜明,却不知脚下青石板下埋着三十枚震天雷。
“苏少监,秦王已入显德殿!“亲卫的汇报让苏寒攥紧了手中的连珠铳。他望向太极宫方向,忽然听见西南角传来闷响——是王玄策的神火营按计划炸断了太子党与宫外的联络道。
李世民在显德殿内看着裴寂拍案而起,忽然听见殿外传来密集的弩机声。他知道,那是苏寒在玄武门启动了吐蕃匠人设计的“北斗连弩阵“,七架弩机呈扇形排列,将东宫卫率死死压制在朱雀街。
“陛下,玄武门有变!“宦官的尖叫打破殿内僵局。李渊起身时,李世民已挡在门前,袖珍铳的枪口泛着冷光:“父皇,儿臣请您移驾玄武门,看看是谁在'不轨'。“
玄武门前的混战中,李建成的坐骑突然惊立——马蹄下的青石板轰然炸开,震天雷的破片撕裂了战马的护腿。他在坠马时抬头,看见箭楼上苏寒的身影,以及对方手中正在冒烟的连珠铳,枪托处的唐蕃双狮纹在火光中格外刺眼。
“太子,“苏寒的声音混着硝烟传来,“天工监的匠人曾说,火器的准星不该对准同胞。“他忽然压低枪口,铅弹擦着李建成的发冠飞过,“但有些时候,止戈的火,不得不燃。“
太极宫的钟鼓楼敲响子时的钟声时,李世民的玄甲军已控制了玄武门。苏寒站在城楼上,看着李世民策马而来,甲胄上溅着血渍,却将袖珍铳轻轻放在他掌心:“先生可知,方才在显德殿,父皇问我要什么。“
苏寒摸着枪托上新刻的“贞观“二字,忽然想起在逻些城的红山宫,赤玛伦说过的“铁与火的媒人“。“殿下要的,“他忽然笑道,“是让天下匠人都能在自己的炉前,安心敲打属于大唐的未来。“
李世民忽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与苏寒腕上的银镯相碰:“不错。从今天起,天工监直属朕躬,再无门阀敢指手画脚。“他望向渐明的东方,“等平定了太子党,咱们就把神火铳的图纸刻在石碑上,让天下人知道,这不是某个人的利器,是千万匠人共同锻造的太平之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的圣旨送达天工监时,苏寒正在指导匠人拆除震天雷的引信。圣旨上“秦王世民为太子“的字迹未干,宫外已传来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其中夹杂着燧发枪朝天鸣响的脆响——那是神火营在用特殊的方式,向新时代致敬。
安小容捧着波斯琉璃灯闯入,灯油里漂着逻些城送来的雪莲花:“苏先生,赤玛伦的信鸽到了,吐蕃的铁牛战车已过松州,载着给新太子的贺礼。“
苏寒笑了笑,摸了摸腕上的银镯。远处,李世民的仪仗正经过天工监,火铳与甲胄的反光连成一片,如同一条流动的银河。他忽然明白,玄武门的战火不过是文明交融的火花,而天工监的炉火,终将锻打出让四海臣服的贞观之治。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太极宫的鸱吻,苏寒看见李世民站在观星塔顶,手中的“贞观铳“指向北方。他知道,属于火器与匠人的时代,正随着这位新太子的登基,正式拉开序幕。而那些在火光中闪烁的算筹与齿轮,终将成为这个伟大时代最璀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