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破圈了!

徐春蕾认认真真看完帖子沉默许久,尤其是赵傳唱到:

“当你决定为了你的理想燃烧。”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

“哪一个重要?”

她的眼眶湿润了。她联想到了自己因为金钱的挣扎,联想到了那些不被看好的日夜,回忆着自己拿起画笔的初心。

徐春蕾滚动鼠标,滑到评论区,想看看有没有人和她一样感同身受。

她先写下了自己的评论。

“主页君加油!我是学设计的,家里人总说搞美术没前途,但我懂你!”

随后又看到了更多有共鸣的人们。

“哭了,想起了我当年想搞乐队被我爸打断腿的日子!必须支持!”

“唉,俺也一样,爸妈从来都不理解我的想法。”

“共创好啊!期待主页君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差点被送去戒网瘾?主页君你还好吗?抱抱!”

“谁还记得小霸王?魂斗罗水下八关是真的吗?”

“魔兽玩家路过,为了部落!主页君加油!”

“部落猪你好!我是联盟狗,但此时也想为主页君加油!为了联盟!”

“我是美术生,‘有点蠢,但又很努力’这个要求有点意思,我也试试!”

“3000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坐等大神作品!”

…………

但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

“学生做游戏?别是骗稿的吧?”

“楼上的别酸,人家至少有梦想还敢行动,你呢?”

这个时代独立游戏的概念还没火,有人质疑也很正常。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的加入,这个帖子渐渐变成了一个“梦想交流帖”。

一大群在现实中不被理解的“追梦者”,来这里倾诉,回忆自己的初心和热爱。

而更多的是迷茫的当代大学生,他们许多人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管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一堆自己从没想过的选择。

以前路是定好的,现在突然要自己走了,心里没底,也不知道未来在哪儿。父母的想法、社会的眼光和自己心里那点模模糊糊的念头拧巴在一起。

这时候看到林西的帖子,讲梦想,讲不被理解,讲想飞又怕飞不高。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迷茫,而林西的这篇文章就击中了当代大学生们的迷茫。

那种想证明自己又怕失败,渴望独立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迷茫。

就这样,这个帖子在人人网这个学生社区里热度越来越高。

徐春蕾点进了“林间工作室”的主页,看到了新动态:

《小小鸟项目共创日志#1:感谢大家的支持!小小鸟形象大赛规则公布!》

“没想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回应和鼓励,真的非常感动!大家的每一条评论我都认真看了,也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为了回应大家的期待,也为了让我们的‘小小鸟’能尽快拥有一个可爱的形象,现在正式公布【‘小小鸟’形象征集大赛】规则……”

帖子里详细列出了投稿要求、评选方式、截止日期等。还特别强调了最后获奖稿件由大家投票选出,因此能保证不存在黑幕,最后再次重申了3000元的奖金。

徐春蕾盯着帖子看了半天,之前的一丝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这关乎梦想,也关乎热爱,更关乎一种久违的认同感。

徐春蕾深吸一口气,关掉了那些无关的网页,打开了画图软件。

这一次,她不是为了应付甲方,不是为了那点生活费。她要为自己,为那个和她一样“有点蠢,但又很努力”的小小梦想,画出她心中最好的那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网吧包间里,赵傳的歌声还在继续,常鹏飞却已经摘下了挂在脖子上的耳机,肩膀一耸一耸的。

当看到“差点把我送到那个有名的‘电击中心’去”时,常鹏飞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他脑子里瞬间脑补出了一系列林西被误解、被压迫、孤立无援、偷偷躲在被窝里点灯学编程的悲惨画面。

他家境优渥,从小顺风顺水,哪里体会过这种“苦楚”?巨大的同情心混合着某种莫名的义愤填膺,让他瞬间破防。

他摘下耳机,红着眼睛,带着哭腔看向林西:“西哥……我……呜呜……我真不知道……你以前……受了这么多委屈……”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和鼻涕,哽咽着:“怪不得……怪不得你现在编程学得这么好,肯定都是被逼出来的!呜呜呜……你太苦了你!”

林西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常鹏飞这副稀里哗啦的样子,一脸黑线。

“停!打住!”林西赶紧制止他。

“能不哭吗!”常鹏飞又抽噎了一下,“你看看你写的那个帖子,再听听这歌……呜呜……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不是,哥们儿,”林西哭笑不得地打断他,“那不全是真的……好多是我编的,懂吗?艺术加工!为了引起共鸣!”

“编的?”常鹏飞愣住了,眼泪还挂在睫毛上,“那电击中心也是……”

“当然是编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懂吗?”林西没好气地说。

“我叫你进来,是让你帮我控评、引导舆论,当运营的!不是让你在这儿演苦情戏的!”林西指着电脑,“你看看你发的那些评论,前几条顶帖的水军不还是你吗?”

“那不一样啊!”常鹏飞抹了把脸“我发的时候都是听你指挥,还没看帖子,也没听歌啊……”

林西彻底无语,对这家伙的脑回路不抱任何期望了。

角落里的刘淼雯原本沉浸在严谨的编程世界里,却被常鹏飞的哭声打断。她本能地有些反感这种吵闹。

出于好奇她也找到了林西在人人网上发的那个帖子。

帖子里那些关于不被父母理解、关于梦想被质疑的文字,也走进了她的心。

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些永远觉得“为你好”的安排,那些“打游戏就是不务正业”的论调,那些希望她按照他们规划好的路线去走的期望……

他们根本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不想和他们一起出国!

原来,不止她一个人有这样的烦恼。

原来,这个林西这么懂自己。

原来,这个林西不光游戏打得好,编程厉害,连这种“骗人”的本事都这么高明。

再看看那个哭得稀里哗啦的常鹏飞,虽然看起来傻乎乎的,但那份为了朋友的真情流露,却让她心里那点嫌弃淡了几分。

想到这里,刘淼雯把到了嘴边的“你能不能出去哭”又咽了回去,重新戴上耳机,继续看书。

第二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开始显现威力。

林西那篇半真半假的《一个关于游戏的小小梦想》帖子,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不知道是哪个热心的网友,率先把帖子的截图或者链接,转发到了天丫社区、喵扑,贴吧、还有各种大学的校内论坛。

更关键的是,2011年正是微博开始爆发增长的时间。

一些在人人网上被帖子感动的用户,随手就将链接或者核心内容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还加上了诸如“#感动哭了#”、“#支持国产游戏梦想#”、“#不被理解的我们#”之类的标签。

原本只是在人人网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小范围共鸣的帖子,一下子就破圈了。

一时间,“林间工作室”、“小小鸟”、“共创游戏”这些关键词,开始零星地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里。

越来越多的人循着各种链接找了过来,在林西的评论区里留下足迹。

“微博刷到的,没想到源头在这儿!故事很感人,已转发支持!”

“贴吧来的,楼主是哪个学校的?也是我们X大的吗?求认识!”

“学音乐的表示,这歌选得太对了!每次听都想哭!”

林西那篇精心炮制的帖子,精准地击中了这个时代许多网民内心深处那点关于梦想、关于不被理解的敏感神经。

但是,随着热度的升高,质疑和催促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游戏呢?什么时候能玩到?”

“感觉像是在画饼啊,3000块征集个图,然后就没下文了?”

“故事编得不错,营销鬼才。坐等楼主打脸,或者圈钱跑路。”

“催更!催更!等不及想玩这个‘史上最难’小鸟了!”

这些评论,有的只是单纯的好奇和期待,有的则带着明显的怀疑甚至恶意。

毕竟,互联网上画饼充饥、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太多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工作室”,突然搞出这么大动静,被人质疑也是难免的。

一时间,林西的帖子,成了各种情绪的交织地。支持者和质疑者开始在评论区争论,热度不降反升,但无形中,压力也开始聚集到了林西的身上。

大家都在等着看,这只“小小鸟”,到底能不能真的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