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莽崛起与汉室黄昏

深宫之中,王莽的得势如同秋日的落叶,无声无息却又无法阻挡。正如刘良所料,汉室的根基在王莽的步步紧逼下,渐渐松动。王莽的一切政策,都打着儒家的大旗,仿佛是圣人再世。他摒弃了外戚的腐朽裙带,不封王氏子孙,反而大举平反冤案,解放皇族后裔,瞬间赢得了皇族的拥护。

公元2年,天灾降临。全国大旱,蝗灾肆虐,青州百姓流离失所。王莽向太皇太后进言:“丁傅两家的奢靡,早已让百姓食不果腹。太后应着粗衣,减膳食,为天下人树立榜样。”言罢,他带头捐出百万钱、三十顷田地,救济灾民。

百官见状,纷纷效仿,数百官民献出土地住宅,太皇太后也免去自己的“汤沐邑”十县。一时间,王莽的善举传遍四方,人人称颂他有圣人之德。

公元4年二月,汉平帝派大臣迎娶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氏成为皇后后的三个月,王莽尊为“宰衡”,位高于诸侯王,妻封“功显君”,子王安、王临分别封侯。

王莽并未止步于此。他号召百官节俭度日,与百姓共患难,每逢水旱灾害,便素食简餐,与民同苦。灾区减租免税,灾民得到妥善抚恤。他还下令老人、儿童免受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这些政令仿佛让汉室回到了传说中的太平盛世。

王莽的野心不止于眼前的德政。他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搬出《周礼》中的方法,在全国建立仓储制度,储备谷物以防灾年。他按上古传说改革官制,设置“四辅”,加封周公、孔子的子孙。大兴教育,为学者建造万套住宅,太学生数量翻了数倍,各地广建学校,征召“异能之士”,为普通知识分子开辟入仕之路。

公元5年秋天,八位风俗使者从各地归来,带回三万字歌颂王莽的民歌。王莽趁势奏请进一步制定条例,以实现“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的理想社会。西汉王朝似乎在他的治理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人人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众望所归的领袖。相比之下,人们对刘姓皇族的腐朽与堕落早已失去了信心。他们纷纷上书,表达对王莽的支持。

这年,王莽下令汉平帝的母亲卫后不得与平帝相见。王莽的长子王宇对此心有不安,担心日后遭祸。他的老师吴章认为王莽不信谏言却迷信鬼神,便建议用怪事吓唬王莽,再趁机劝说他将政权移交卫氏。

王宇听从了吴章的建议,命大舅哥吕宽半夜将狗血洒在王莽府邸门口,试图制造“天谴”之象。不料事情败露,王莽大怒,将王宇逮捕入狱,后赐其毒酒而死。王宇的夫人吕焉因怀有身孕,被关入监狱,待生产后再行诛杀。吕宽逃窜后被捕,满门遭灭。

此事发生后,王莽以此为借口,诛灭了卫氏一族,逼迫敬武公主、梁王立等上百人自杀,朝野震惊。王莽的残忍手段令无数人胆寒,但他的权势却因此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之时,汉平帝突然病重。王莽效仿周公,祷告上天,愿以身代帝去死。他将策文藏于金縢之中,置于前殿,仿佛是一位忠臣的虔诚之举。

然而,公元六年,汉平帝突然离世。一时间民间传言四起,说他是被王莽毒杀的。更有甚者,将此事与刘邦斩白蛇的传说联系起来。传说当年刘邦斩白蛇时,白蛇托言:“平地还命。”王莽被视为此蛇转世,到汉平帝时,终于“还命”于汉室。

这段传说虽荒诞不经,却在民间流传甚广,仿佛预示着汉室的衰亡已成定局。王莽的权势已无可撼动,汉室的黄昏已然降临。而这一切,正是王莽一步步精心策划的结果。

在王莽的光芒之下,刘姓皇族的命运愈发黯淡。那些曾经显赫的宗室子弟,如今只能默默观望,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刘秀,这位未来的光武帝,也在这乱世中悄然成长,等待着属于他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