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时代呼唤干部管理

“管理如登山,左边是管理实践的悬崖,右边是管理理论的深渊,稍不小心就掉下去。”这是明茨伯格的经典论述,也是我从事管理咨询、实践十五年来的深切体会。我们深知,管理既非纯粹的学术探讨,也非简单的经验堆砌,而是理论与实践交织的艺术,需要不断在试错与反思中前行。正是这份对管理事业的热爱与敬畏,驱使我们不断攀登,勇于探索诸多管理问题的答案——“干部管理”便是我们近年来尤为关注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越发取决于其核心人才。干部作为企业中的“关键少数”,其能力和意愿直接决定企业未来能否成功,小米、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众多标杆企业早已认清这一点。作为国内企业竞相学习的标杆,华为始终将干部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任正非先生的很多讲话都是指向干部队伍建设的,他认为干部才是华为最宝贵的财富,是未来胜利的保障。华为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干部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华为应对危机与持续增长夯实了基础。

华为等标杆企业的干部管理成功经验肯定可以借鉴,但其体系之庞大、管理之复杂、干部资源之丰富以及管理能力之成熟等先决条件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特别是中小企业。企业如果将华为的干部管理体系“拿来即用”,忽略自身的适配性,大概率会导致企业“消化不良”,干部管理问题可能非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变本加厉,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陷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尴尬境地。

基于此,结合十多年来在管理咨询中的实践案例,我们试图通过本书为众企业提供一种更具普适性、落地性和操作性的干部管理思路,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在这大变局时代仍能驰骋前行。

干部与管理者的异同

“干部”一词虽是舶来词,但在传入国内后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在国内企业的语境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职位或职称,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就像华为提出干部是业务发展与组织建设的火车头,担负着发展业务、构建组织、带领与激励团队的使命和责任。阿里巴巴则要求每一位干部都兼具眼光、胸怀和实力,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忠诚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高绩效。企业要打造干部管理体系,首先要清楚界定到底谁是干部,定义的模糊会导致管理方式产生差异。我们将本书中“干部”的基本概念总结如下。

广义的“干部”包括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才、核心的研发人才、技术骨干,即组织中的骨干分子,起积极带头作用的人。

狭义的“干部”是指企业当中从事管理工作、带领团队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任务完成、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效能。

本书所讲的“干部”,更多的是指狭义上的干部,特指企业的管理者。不过相比管理者,干部更强调“使命与责任”,主动与企业休戚与共,对企业的发展有更深层的影响;管理者则强调“权责与利益”,推崇职业精神,被动执行并实现团队目标。这是干部区别于管理者的最关键的标准,所以对干部的要求比对管理者的要求更高,管理者不一定是干部,但干部一定是管理者。

“干部管理”之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干部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经我们研究发现,干部群体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在企业中承担着发挥三大效应的使命。

其一,枢纽效应。干部承担着企业战略目标解读与分解、计划执行、资源配置等纵向承上启下、横向调配协作的枢纽角色。

其二,示范效应。员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都会以干部的行为举止为榜样,对其进行学习或模仿,干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担负着践行、传播和维护企业文化的使命。

其三,杠杆效应。干部通过领导、激励、培养等管理手段提升和释放其所带团队的战斗力,实现以一人撬动十人、百人的效果,从而创造更强的团队力量和效益输出。

三大效应的存在,使得干部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人才管理的核心、组织能力打造的核心,所以干部群体是企业发展的牛鼻子,牵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很难想象缺乏干部的枢纽调节,企业的战略目标该如何实现;没有干部正向的示范影响,企业是否还有精神内核;没有干部的杠杆效应,企业如何凝聚平凡人做非凡事。

特别是在大变革时代的今天,伴随着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局势,干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其长期正确的决策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干部作为思想引领者,可以给员工传递信心,让大家坚定核心价值观和未来信念;干部卓越的领导力有助于稳定局面,带领团队应对复杂挑战,实现战略目标。

因此,干部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中枢神经”和“主心骨”,是企业应该也必须管理好的核心资源和战略资源。我们坚定地认为,企业赢得未来,胜在干部。

干部管理的挑战

企业需要干部的根本目的是打胜仗,实现组织的商业成功;而干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能打胜仗的干部源源不断地出现。不过我们调研发现,当前企业的干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干部人才短缺、干部能力不足、干部培养难、空降干部“存活率”低、干部能上不能下、干部持续奋斗意愿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发现“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企业缺乏系统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章法。这些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企业陷入更糟的困境。

我们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当前企业在干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很多实践都基于经验和直觉,缺乏科学的方法论。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如华为、美团、小米等,在干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在其他企业身上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身上,其资源、话语权、管理能力、管理成熟度和规范性等的限制让企业干部管理的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想撰写一本更通用的关于干部管理方法的书,带着读者系统地了解整个干部管理的全貌,针对大部分企业目前在干部管理中面临的痛点问题给出“系统解”而非“症状解”。我们也试图在本书中结合不同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践进行思考总结,梳理出一套更适用的干部管理机制,以帮助企业家走出干部管理的困局。

我们希望本书不仅能够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理解和掌握干部管理的核心原理,而且能通过分析标杆企业的成功案例,为大家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启发。

对于企业内部的干部而言,本书可作为一本成长指南,无论是站在管理还是被管理的视角。通过阅读本书,干部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实战案例、工具和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力,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助力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本书的内容结构

在阅读并深入理解本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收获一系列深刻且实用的方法、工具,这些收获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增长,还包括企业在干部管理实践中能力和成效的提升。

(1)系统化的干部管理机制认知。

本书通过八章的系统布局,让企业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干部管理的核心要义与关键环节。从识别管理痛点、构建干部标准,到任用、激励、培养及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每一部分我们都希望能尽可能展现其全貌,让企业构建起一套完整、科学的干部管理机制认知框架。这种系统化的视角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干部管理的全局,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2)实战型的干部管理策略与工具。

书中不仅阐述了干部管理的理论原则,还提供了大量实战型的策略、方法和工具。比如,干部标准胜利模型、干部任用12字方针、干部激励16字要诀等,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这些策略与工具将直接提升企业在干部管理中的操作性和执行力,让企业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3)高效能的干部管理技能提升。

通过阅读本书,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将显著提升自己在干部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了解如何科学制定干部标准、合理配置干部资源、有效激励干部团队、高效培养干部以及妥善处理干部退出等。这些技能的提升将直接反映在工作绩效上,使企业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前瞻性的干部管理视野拓展。

本书不仅关注当前企业干部管理的现实问题,而且着眼于企业长期干部管理能力的建立,建议企业构建干部资源池、打造企业干部管理部门。这些举措将帮助企业拓宽干部管理的视野和思路,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变革时仍能保持从容与淡定。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将学会如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和培养优秀干部人才,如何构建健全的干部管理体系以保障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5)跨界融合的管理智慧启迪。

本书融入了跨界的管理智慧,通过借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管理启示。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将帮助企业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和局限,激发创新思维和灵感火花。企业将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决干部管理问题,推动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实现稳健前行。

综上所述,本书将为企业带来系统化的干部管理机制认知、实战型的干部管理策略与工具、高效能的干部管理技能提升、前瞻性的干部管理视野拓展以及跨界融合的管理智慧启迪。这些收获将使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在干部管理领域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致谢

我要衷心感谢韬略咨询这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团队。作为一家深耕组织变革领域的管理咨询公司,我们深知干部及干部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众多的咨询项目实践中,我们不断验证、调整和完善这套方法,汇聚成本书丰富、实用的知识体系。这份成果是韬略咨询团队共同努力、不懈探索的结晶。

特别地,我要向那些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在干部管理领域探索和实践的企业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真知灼见、宝贵经验以及开放合作的态度,为本书增添了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正是有了你们的参与和贡献,本书才得以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在此,我衷心感谢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期待未来我们能继续携手前行。

同时,我要向参与本书研究的顾问老师们——乔小磊、焦静钰、杨毅、陈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你们的专业素养、严谨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关键。在撰写过程中,你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干部队伍的领先及干部管理体系的打造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和干部们不断进行自我挑战、自我打磨、自我升华。我们深知,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崛起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上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及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朋友及同行批评指正、探讨交流。

以上,是为序。

汤鹏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