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商业文化(微课版)
- 谢巍巍 张宇主编
- 836字
- 2025-05-07 11:46:27
序言
从原始社会部落间的物品交换,到商周时期的商业萌芽,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第一次飞跃性发展,中华商业逐渐走向繁荣。尔后,中华商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乱,唐朝之始的辉煌,历经岁月的洗礼,又在百年耻辱中蹒跚而行,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复兴。
中国历代王朝大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思想,推行以抑商为主的政策,帝王们喜欢对商业严加控制并加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干预,而古代所谓的对外贸易均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外交色彩,此种“商业”更多地承载着皇权的威武与恩赐。真正的商业行为只是滚滚商品经济洪流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也能够从中窥探商业发展的某些特质,感受中华商业史的灿烂。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商贾一直在国家权力的夹缝中生存、成长、发展,他们不得不与官府打交道,以保证商途的顺畅。在我国历史上,那些比较兴盛的朝代往往也是商业繁荣的时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商人,正所谓“无商不通货财”,恰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业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加速器,所以不管自秦汉以来的统治者如何重农抑商,都没能阻止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不能被省略的。
在漫长的历史中,商人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即使在有的时期略有提升,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清朝时期,雍正帝还下谕重定四民之序,即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最高统治者仍然从伦理上强调商人地位的低下。这种忽略商业作用与地位的做法无疑是违背自然和社会规律的。
中华商业发展与商业文化、商业精神同频共振,相互激荡,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济世经邦、富国裕民、守信践诺等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研究中华商业文化,抛开商业史的时间维度,以横向的视角来审视影响商业文明的因素,力求找到决定中华商业文化兴衰的关键因素。在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当代,我们更应在汲取前人的商业智慧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勇于担当,为推动社会经济繁荣、传承中华商业文化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万久玲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