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诗会
- 惊世嫡女:摄政王的掌心娇
- 任竹飘零
- 3735字
- 2025-05-07 18:31:34
清晨,一封烫金请帖送到了林惊竹的案头。
“国子监学子宴?“她展开帖子,眉头微挑。这种文人雅集向来只邀请京城有名的才子才女,怎会突然给她发帖?
春桃端着热水进来,见状惊喜道:“小姐被邀请去学子宴?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听说连公主都曾微服参加过呢!“
林惊竹指尖轻抚请帖上的印章——国子监祭酒亲笔。她突然明白了:这必是薛闫的安排。昨日他才说过,要借诗会之便接近几位知晓当年旧事的太医院后人。
“父亲知道了吗?“
“管家已经去禀报了。“春桃帮她梳发,“不过...二小姐那边怕是会...“
话音未落,院外就传来林娇娇尖利的声音:“她凭什么去?一个连《女诫》都背不全的草包,去了不是丢我们林府的脸吗!“
林惊竹不急不躁地抿了口茶。自从太后寿宴归来,赵氏母女虽不敢明着刁难,却处处使绊子。这次诗会,她们必定不会让她如愿。
果然,不多时管家来传话,老爷请大小姐去书房。
林尚书书房内气氛凝重。赵氏站在一旁,脸上挂着假笑;林娇娇则满脸嫉恨地瞪着林惊竹;而令林惊竹意外的是,林修远也在场,安静地站在角落。
“惊竹,“林尚书开门见山,“学子宴的帖子,你看了?“
“看了。女儿打算赴约。“
“胡闹!“赵氏忍不住插嘴,“那种场合岂是你一个闺阁女子该去的?万一出了差错...“
“母亲多虑了。“林惊竹不卑不亢,“学子宴乃文人雅集,去的闺秀不止女儿一个。再说...“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林尚书,“太后娘娘若知道女儿有机会与京城才俊交流,想必也会欣慰。“
提到太后,赵氏脸色一僵。林尚书则若有所思地抚须:“你说得有理。只是...你平日少读书,如何应对那些诗词歌赋?“
“父亲放心,女儿虽不才,却也不会丢了林府颜面。“
“老爷!“赵氏急了,“娇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如让她...“
“帖子写的是惊竹的名字。“林尚书罕见地驳回了赵氏,“这样吧,修远也一起去。他平日读书用功,正好照应姐姐。“
林修远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恭敬应下。林惊竹注意到他腰间果然挂着那个青色香囊。
林娇娇气得直跺脚,却被林尚书一个眼神制止。离开书房时,林修远悄悄塞给林惊竹一张字条:
“小心赵月华,她也会去。“
诗会当日,林惊竹选了一身月白色暗纹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清雅脱俗。林修远已在马车旁等候,见她出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姐姐今日...很好看。“他轻声道,耳尖微红。
林惊竹微笑:“多谢弟弟。“她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香囊上,“这香囊很别致,是心上人送的?“
林修远下意识捂住香囊,神色慌乱:“不、不是...只是...“
“开个玩笑罢了。“林惊竹转移话题,“听说今日有不少太医院子弟参会?“
“嗯。“林修远松了口气,“国子监与太医院常有往来,今日太医院院判之子周明远也会来。“
周?林惊竹心头一动。是被害的周大人之子?
马车停在国子监外。诗会在文渊阁举行,阁前梅林环绕,已有不少学子贵女在赏梅交谈。林惊竹一下车,就感到数道目光投来——有好奇的,有惊艳的,还有...充满敌意的。
赵月华带着几个贵女走来,一脸假笑:“表姐也来了?真是...出人意料呢。“
“表妹。“林惊竹淡淡点头。
“听说表姐近来诗才大进,“赵月华提高声音,“不如待会儿让我们开开眼界?“
周围几个贵女掩嘴轻笑。显然,她们已经串通好了要看林惊竹出丑。
林修远皱眉:“赵小姐,诗会本是...“
“无妨。“林惊竹打断他,“既然表妹盛情,我自当奉陪。“
赵月华得意地笑了。她早就打听过,林惊竹在府中根本不受重视,哪有机会读书学诗?今日定要让她在众才子面前丢尽脸面!
众人入席。文渊阁内布置清雅,每人案前备有笔墨纸砚。主座上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国子监祭酒孟大人。令林惊竹意外的是,薛闫竟也在座,一身靛蓝常服,正与孟老低声交谈。
感受到她的目光,薛闫抬眼看来,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今日以'风雨'为题,诸位可即兴赋诗。“孟老宣布,“佳作当录于《国子监诗选》。“
赵月华立刻起身:“孟老,不如从女眷开始?林小姐方才说,要让我们开开眼界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林惊竹身上。薛闫眉头微皱,林修远则紧张地看着姐姐。
林惊竹从容起身,缓步走到厅中央。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出,昨晚就已想好对策——既然要扬名,那就一鸣惊人!
“惊竹不才,愿抛砖引玉。“她微微欠身,然后抬眸望向窗外风雨中的梅林,清声吟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清越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原本等着看笑话的赵月华表情凝固了。这几句词意境高远,潇洒旷达,绝非寻常闺阁之作!
林惊竹继续吟诵,声音渐入佳境: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一个字落下,满堂寂静。然后——
“好!“孟老猛地拍案而起,“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此词豁达超脱,意境高远,老朽多年未见如此佳作!“
满座哗然。学子们交口称赞,贵女们则又嫉又羡。赵月华脸色铁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薛闫唇角微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修远则呆呆地望着姐姐,仿佛第一次认识她。
“林小姐此词可有题目?“孟老急切地问。
“《定风波》。“林惊竹轻声道。心中默默向苏轼道歉——借您大作一用。
“林小姐大才!“一位蓝衣公子激动地站起来,“在下周明远,家父生前最爱此等旷达之作。不知可否请教...“
周明远!林惊竹心中一喜。得来全不费工夫。
诗会气氛因林惊竹的词而热烈起来。赵月华几次想刁难,都被其他人的赞美声淹没。林惊竹趁机与周明远攀谈,得知他父亲周大人确实留下了一些关于“寒心散“的笔记。
“家父临终前说,'双鱼归海,真相大白'。“周明远低声道,“我不明白何意,但想必很重要。“
林惊竹心头一跳。又是“双鱼“!
另一边,林修远正与几位年长学子交谈甚欢。林惊竹注意到其中一人袖口绣着小小的龙纹——那是皇子府的标记!
诗会结束前,孟老当众宣布将《定风波》录入诗选,并赠予林惊竹一块上好的徽墨作为奖励。更令人惊讶的是,薛闫竟起身向她敬了一杯酒:
“林小姐词作超凡,本王佩服。“
满座哗然。冷酷无情的摄政王何曾对女子如此礼遇?赵月华嫉妒得指甲都掐进了掌心。
回府马车上,林修远一反常态地沉默。直到快到林府,他才突然开口:
“姐姐今日...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哦?“
“那首《定风波》...“他犹豫了一下,“词风豪放,不似闺阁之作。倒像是...历经沧桑的男子所作。“
林惊竹心头一紧。林修远竟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
“弟弟过誉了。不过是借前人意境,抒发己怀罢了。“
林修远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但下车时,他腰间的香囊不小心勾住了车帘,掉在地上。香囊口微微松开,露出里面一小块黄色绢布。
林惊竹眼疾手快地捡起,递还给他时,瞥见绢布上似乎有个“琛“字...
“谢谢姐姐。“林修远迅速收好香囊,匆匆离去。
当晚,林惊竹正在房中研读母亲留下的医书,窗外突然传来轻叩。
“谁?“
“本王。“
薛闫!林惊竹连忙开窗。摄政王一身夜行衣,利落地翻窗而入。
“王爷这是...“
“今日做得不错。“薛闫难得赞许,“你的词已经传遍京城,连太后都派人来问。“
林惊竹微笑:“借花献佛罢了。“
“周明远说了什么?“
林惊竹将“双鱼归海“的话复述一遍。薛闫眸光一凝:“果然如此。看来周大人也知道六皇子的事。“
“还有更奇怪的。“林惊竹压低声音,“我看到林修远香囊里有块黄绢,上面绣着'琛'字...“
薛闫猛地抓住她的手:“确定是'琛'?“
“千真万确。“
薛闫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李景琛...六皇子的名讳正是景琛!“他来回踱步,“明日太后设宴赏梅,特意点名要你出席。这是个机会...“
“太后要见我?“
“嗯。她听说你的《定风波》,很是欣慰。“薛闫突然停下,深深看着她,“惊竹,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他的称呼突然从“林小姐“变成了“惊竹“,让她的心跳漏了半拍。
“王爷...“
“嘘。“薛闫突然捂住她的嘴,“有人来了。“
果然,院外传来脚步声和赵氏的声音:“...就在里面!我亲眼看见男人进去了!这次一定要抓个现行!“
林惊竹脸色大变。赵氏带人来“捉奸“了!
薛闫冷笑一声,不但不躲,反而一把揽住林惊竹的腰:“既然被抓了现行...“他低头在她耳边轻语,“不如将计就计。“
房门被猛地踹开。赵氏带着几个婆子冲进来,身后跟着林尚书和...一脸震惊的林修远。
“老爷你看!我就说这丫头...“赵氏的尖叫戛然而止。
因为她看到的是——摄政王薛闫正搂着林惊竹,而林惊竹手中捧着一道明黄圣旨!
“大胆!“薛闫厉喝,“本王奉太后懿旨,宣林小姐明日入宫赏梅。赵氏擅闯闺阁,该当何罪!“
赵氏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林尚书也慌忙跪下:“王爷恕罪!拙荆无知...“
林修远却站着没动,目光死死盯着薛闫搂在林惊竹腰间的手,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愤怒?
薛闫视若无睹,反而将林惊竹搂得更紧:“罢了。既然都在,本王就宣布一事。“
他直视林尚书:“太后有意赐婚,将林小姐许配给本王。林大人可有异议?“
满室寂静。林惊竹差点咬到舌头——这“将计就计“也太过了吧!
林尚书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般叩首:“臣...臣荣幸之至!“
赵氏面如死灰。林修远则猛地后退一步,脸色苍白如纸。
“明日入宫,太后会亲自下旨。“薛闫松开林惊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林修远,“希望...届时六皇子也能到场。“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林修远浑身一震,腰间的香囊“啪“地掉在地上,彻底散开——那块黄绢完全展开,上面清清楚楚绣着:“景琛吾儿,永志勿忘。母后字。“
林尚书看到黄绢,老泪纵横:“琛儿...真的是你...“
林惊竹目瞪口呆。薛闫却仿佛早有预料,嘴角微勾:
“十六年悬案,该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