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夏日的蝉鸣裹着槐花香撞进林家小院时,林汐正蹲在竹床边攥着帕子。

她的指尖被冷汗浸得发皱,帕子角还沾着父亲咳在瓷碗里的血丝——那是方才端药时不小心蹭上的。

“阿汐。“

十六岁的沈昭弯腰钻进竹帘,青布衫下摆还沾着药铺的艾草香。

他单膝跪在竹床前,骨节分明的手覆住妹妹发顶:“阿爹说,今晚的星子比往年都亮,要我们去院子里坐。“

林汐抬头,少年眼里的温柔像春溪漫过鹅卵石。

她抿了抿唇,把帕子往袖管里塞了塞:“阿爹咳得更厉害了......“

“阿爹说,“沈昭轻轻捏了捏她冻得发凉的手腕,“他瞧着你守在床头,连药都喝得慢了。“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我去西市买了糖蒸酥酪,你不是说最馋王娘子的手艺?“

竹帘后传来轻咳声。

林汐猛地转头,看见父亲倚在锦被里,苍白的手正扶着雕花床柱。

他发间沾着药气,眼角的皱纹却弯成月牙:“昭儿说得对,阿爹瞧着你们守着个病歪歪的老头子,倒不如去看天河落进院子里。“

沈昭已弯腰将林汐抱起来。

十岁的小姑娘瘦得像片柳叶,他托着她腰肢的手微微发紧——上个月还能自己爬树摘枣,如今连竹床都要人扶了。

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早摆好两张藤椅。

沈昭把林汐放在自己腿上,替她理了理被穿堂风掀起的额发。

晚风裹着槐花瓣掠过两人肩头,落在林汐攥着酥酪的手背上。

“昭哥哥,“林汐舔了舔唇角的糖渍,“你说阿爹的病......“

“阿爹会好的。“沈昭打断她的话,声音比平时更轻,“上个月陈郎中说,只要熬过这伏天,等入了秋......“他忽然顿住,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林汐腕间的银锁——那是他们的娘亲走时留下的,刻着“昭“和“汐“两个小字。

林汐把脸埋进他颈窝。

少年身上的艾草香混着皂角味,像座不会倒的山。

她听见自己闷闷的声音:“那你给我讲故事好不好?

就像上次王阿婆说的那个......“

“是四季司的传说?“沈昭低头,看见妹妹仰起的小脸上还沾着酥酪,眼睛亮得像缀了星子,“王阿婆说,从前有个住在雪山里的姑娘,能让春雪提前融化,让秋菊开在盛夏。“

“那她为什么不把冬天也变暖和?“林汐立刻追问,小手揪住他的衣襟,“我上次去张婶家借火,她小孙子冻得直哭......“

沈昭被她的认真逗笑,屈指刮了刮她鼻尖:“因为四季有四季的道理呀。

就像阿爹说的,该落的雪要落,该开的花才会开。“他望着院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声音放得更慢,“不过王阿婆还说,那姑娘的眼泪能化冰。

有年冬天她路过村子,见孩子们冻得没法读书,就蹲在井边哭了半日......“

“然后呢?“林汐坐直身子,酥酪早被忘在藤椅上。

月光落进她眼睛里,把眼尾的小痣照成颗碎钻。

“然后井里的水就冒起热气,“沈昭故意拖长声音,“孩子们围在井边,用热水泡冻僵的手,连张婶家的老黄狗都凑过去舔了两口——“

“昭哥哥骗人!“林汐拍着他的手臂笑,“老黄狗才不爱喝热水,它只爱啃骨头!“

“那是王阿婆说的,“沈昭也笑,握住她乱挥的手,“阿婆还说,那姑娘的眼泪是红的,像鲤鱼鳞上的光。

所以后来有人说,她其实是红鲤成精......“

竹帘被夜风吹得轻响。

两人同时转头,看见林父扶着门框站在廊下。

他手里攥着个泛黄的信封,月光漏过他指缝,在青砖地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阿爹?“林汐要从沈昭腿上下来,被少年稳稳按住。

“不打紧,“林父慢慢走过来,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我就是想看看你们。“他在藤椅上坐下,把信封放在林汐膝头,“昭儿,明日你带阿汐去后山采些野菊,晒干了给阿爹泡茶。“

沈昭注意到父亲指尖在发抖。

他刚要开口,林父已笑着摸了摸林汐的银锁:“阿汐,昭哥哥讲的故事好听吗?“

“好听!“林汐把信封往怀里拢了拢,“昭哥哥说那姑娘的眼泪像红鲤......“

“红鲤啊......“林父望着槐树梢头的月亮,声音轻得像片云,“等阿爹病好了,带你们去村外的镜湖看红鲤。

听说那里的红鲤能化成人形,在月夜里跳舞......“

蝉鸣忽然哑了。

林汐感觉有什么凉丝丝的东西落在手背上——是父亲的眼泪。

她慌慌张张去擦,却见父亲已经笑起来:“瞧我,说什么胡话。

昭儿,带阿汐去井边洗把脸,酥酪沾了一脸。“

沈昭抱起林汐时,听见父亲在身后轻声说:“你们要好好的。“

井边的凉水漫过林汐的小手。

她仰起脸,看见哥哥垂在身侧的手攥得发白,指节泛着青。

月光落进井里,把水面上的槐花瓣照成金箔。

林汐忽然想起故事里的红鲤,踮脚在哥哥耳边说:“昭哥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变成能让冬天变暖和的姑娘。“

沈昭低头,看见妹妹眼睛里晃着碎月亮。

他喉结动了动,把差点脱口而出的“好“咽回去,只说:“阿汐要说话算话。“

回院子时,林父已经回屋了。

藤椅上的信封被风掀开一角,露出里面半片带血的纸。

林汐刚要伸手,沈昭已将信封收进怀里:“阿爹累了,我们也该睡了。“

他抱着林汐往屋走,路过父亲窗前时,听见里面传来撕纸的声音。

夜风裹着槐花香涌进胡同,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林汐趴在哥哥肩头打了个哈欠。

她迷迷糊糊想着,明天要让昭哥哥再讲红鲤的故事,还要问清楚,那姑娘的眼泪是不是真的能化冰。

墙根下的蛐蛐突然拔高了调子。

沈昭望着天上渐浓的乌云,把妹妹往怀里又拢了拢。

他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蝉鸣,像擂在鼓面上的急雨——有些事,该提前做准备了。

林汐的小脑袋在沈昭肩头蹭了蹭,忽然坐直身子,把两条麻花辫甩到背后。

她模仿故事里红鲤姑娘的腔调,尖着嗓子说:“冬雪莫要冻坏了小娃娃,我这就哭它一场——“尾音故意拖得又软又糯,像浸了蜜的糖藕。

沈昭被逗得笑出了声,喉结随着笑声轻颤。

他捏了捏妹妹肉乎乎的耳垂:“我们阿汐要是哭起来,怕不是要把井里的水都哭浑了。“月光漏过槐叶,在他眉骨投下细碎的影子,眼底的阴云却淡了些——方才在井边攥得发白的手,此刻正松松环着妹妹腰肢。

“才不是!“林汐急得去捂他的嘴,腕间银锁撞出清脆的响,“红鲤姑娘的眼泪是甜的,像王娘子的糖蒸酥酪!“她忽然从他腿上滑下来,赤着脚踩在青石板上,张开双臂转了个圈。

槐花瓣落在她发间,像给乌溜溜的辫子别了朵金簪。

“昭哥哥快看!“她仰起脸,睫毛上还沾着方才洗过脸的水珠,“我在学红鲤跳舞呢!“

沈昭望着她蹦跳的身影,喉咙突然发紧。

上个月阿爹还能抱着她在院子里转圈,如今这小丫头,连跑两步都要扶着墙——可此刻她眼里的光,比天上星子都亮。

他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轻声说:“阿汐跳得比红鲤还好看。“

“林家小子!“

院外传来王阿婆的唤声,带着股子中气十足的沙哑。“都亥时三刻了!

明儿还要上工的,快带小丫头歇着!“

林汐的脚尖刚点地,听见这话立刻垮了肩膀。

她揪住沈昭的袖口摇晃:“才讲了一半......红鲤姑娘后来有没有被人发现?

她还能再哭出热水吗?“

沈昭蹲下来与她平视,拇指抹掉她嘴角沾的酥酪渍:“阿婆说得对,睡不够的话,明儿采野菊可要打蔫了。“他从怀里摸出块桂花糖,塞进她手心里,“明儿天一亮,哥哥就在你床头讲完剩下的。“

林汐盯着糖块看了会儿,忽然踮脚在他脸上吧唧亲了一口:“那昭哥哥要拉钩!“

两根手指勾在一起时,沈昭摸到妹妹指尖的薄茧——是前日替阿爹煎药时被药罐烫的。

他喉咙发涩,用力晃了晃交叠的手:“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回屋路过堂屋时,林汐忽然停住脚步。

她望着父亲虚掩的房门,门缝里漏出昏黄的灯影,想起方才父亲说话时哑着的嗓音。“昭哥哥,“她拽了拽他衣角,“阿爹咳了那么久,会不会渴?“

沈昭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已经转身往厨房跑。

青布裙角扫过廊下的花盆,碰落两朵蔫了的月季。

等他追过去时,林汐正踮着脚从灶台上拿粗瓷碗,小身板晃得像风中的芦苇。

“我来。“沈昭按住她的手,舀了碗温水,“阿汐吹吹凉,哥哥端去。“

“不要!“林汐抢过碗,把脸贴在碗沿试温度,“阿爹说我吹的水最甜。“她仰起头,眼睛里映着灶膛里未熄的余火,“就像去年我发烧,阿爹给我吹药那样。“

沈昭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今早替阿爹煎药时,药罐底下压着张泛黄的婚书——上面写着“沈“姓,不是“林“。

他喉结动了动,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好,阿汐吹的水最甜。“

推开房门时,林父正倚在床头翻一本旧书。

看见女儿端着碗过来,他眼底的疲惫散了些,伸出手要接:“阿汐乖,放这儿......“

“阿爹自己喝!“林汐把碗塞进他手里,又搬了个木凳坐在床沿,“我吹了七七四十九下,一点都不烫。“她趴在床沿,下巴抵着被子,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父亲喝水的模样,“甜吗?“

林父喝了半口,故意皱起眉头:“比阿爹的苦药还甜。“他伸手摸了摸林汐发顶,指腹蹭到那片沾着槐花瓣的发,“我们阿汐长大了。“

沈昭站在门口,看着月光在父亲手背的青筋上流淌。

那双手从前能举着他爬树摘枣,能在雪夜里劈柴烧暖炕,如今连端碗水都要抖三抖。

他摸了摸怀里的信封——方才替阿爹收信时,摸到封口处的蜡印是皇家的五爪金龙。

“昭儿也来。“林父拍了拍床沿。

沈昭走过去坐下,被父亲攥住手腕。

那双手凉得像浸了井水,却比任何时候都有力:“昭儿,阿爹没多少日子了。“

林汐正用指尖在被子上画红鲤,听见这话猛地抬头。

她看见父亲眼里有团火苗在跳,像极了去年除夕夜烧的篝火。“阿爹!“她扑进父亲怀里,眼泪洇湿了他的衣襟,“陈郎中说喝了新药就能好......“

“阿爹是说,“林父轻轻拍着她后背,视线却落在沈昭脸上,“有些事,该让昭儿知道了。“他摸出枕头下的木盒,打开来是块半旧的玉佩,雕着条翻涌的红鲤,“这是你娘的东西......“

“阿爹我困了!“林汐突然捂住耳朵,把脸埋进父亲颈窝。

她闻见熟悉的药香混着檀木味,想起方才井边哥哥攥紧的手,想起藤椅上带血的信封。

眼泪顺着鼻梁往下淌,滴在父亲衣襟上,“我要听昭哥哥讲故事......“

沈昭立刻接住她往下滑的身子。

林汐的小胳膊圈住他脖子,滚烫的眼泪渗进他衣领:“昭哥哥抱我睡......“

“好,抱你睡。“沈昭站起身,看见父亲望着他们的目光像片温柔的海。

他替林汐掖好被角时,听见父亲在身后轻声说:“昭儿,替阿爹守好阿汐。“

夜更深了。

林汐蜷在沈昭臂弯里,迷迷糊糊听见哥哥的心跳声。

她梦见红鲤姑娘在井里跳舞,尾巴扫起的水花都是甜的。

半梦半醒间,她感觉有只手替她掖了掖被角,有个声音在耳边说:“等天暖了,哥哥给你做个最大的风筝。“

窗外的槐叶沙沙响着,把月光剪成细碎的银片。

沈昭望着妹妹睡熟的小脸,手指轻轻抚过她腕间的银锁。

他摸出枕头下的信封,借着月光看清了开头——“吾儿昭儿亲启“。

墙角的蟋蟀忽然噤了声。

沈昭望着窗台上晾着的野菊枝,想起阿爹说的“等入了秋“。

他把信封贴在胸口,听见更夫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三更天——“

林汐在睡梦里动了动,往他怀里又缩了缩。

沈昭低头,看见她眼尾还沾着未干的泪,像颗落进月光里的红鲤泪。

他轻轻吻了吻她发顶,轻声说:“阿汐,哥哥什么都能守。“

夜风掀起窗纸,吹得桌上的木盒盖子吱呀作响。

半块红鲤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藏着整片镜湖的水色。

晨雾刚散时,沈昭就蹲在灶房的木凳上削竹篾。

竹片在他掌心转得飞快,晨光透过糊着米浆的窗纸漏进来,在他额角镀了层金。

昨夜父亲咳得厉害,后半夜他守着药罐打了个盹,眼下还泛着青,但指尖的动作却稳得很——这是给阿汐做的风筝骨架,得用最柔韧的新竹,否则经不起她拽着疯跑。

“昭哥哥!“

木门“吱呀“一声被撞开,林汐的小脑袋探进来,发辫上沾着半片槐花瓣。

她怀里抱着个粗布包,鼓鼓囊囊的,“我把阿娘的香粉都带来了!“

沈昭手一抖,竹篾差点划到指腹。

他抬头时已敛了疲惫,弯着眼睛笑:“不是说等我来喊你?“

“我听见劈竹声了嘛。“林汐蹦到他身边,粗布包“啪“地摊开,露出几团用棉纸裹着的粉末,“阿爹说这是桃花粉,洒在风筝上会香得像春天!“她仰起脸,鼻尖还沾着灶灰,“哥哥你看,我偷偷留了半块桂花糖,等风筝飞高了我们分着吃。“

沈昭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昨夜父亲咳血时,林汐躲在他背后攥着他衣角,指甲几乎掐进他肉里;想起她把最后半块桂花糖塞给他时说“昭哥哥吃了有力气“,自己却舔着糖纸笑。

此刻她眼里的光太亮,亮得他几乎要忘记枕头下那封带血的信——那封“吾儿昭儿亲启“的信,此刻正压在他贴身的衣袋里。

“阿汐先去院门口等。“他低头继续削竹篾,声音放得很轻,“哥哥把尾巴扎紧就来。“

林汐歪着脑袋看他:“哥哥的手在抖。“

“竹篾扎手。“沈昭迅速藏起指腹上的细血珠,“快出去,别碰倒了浆糊罐。“

林汐“哦“了一声,却没真走。

她踮脚扯了扯他的衣袖:“哥哥,你做的风筝是不是比去年那只还大?“

“大两倍。“沈昭故意说得夸张,“能飞到云里去,阿汐的名字能写在风筝上,连神仙都看得见。“

“那我要写'昭哥哥最厉害'!“林汐拍着手转了个圈,粗布包上的桃花粉簌簌往下掉,“我去把小竹凳搬门口,晒着太阳等哥哥!“

她的小布鞋“哒哒“敲着青石板,很快消失在门框外。

沈昭望着她蹦跳的背影,突然想起父亲昨夜的话:“昭儿,替阿爹守好阿汐。“他摸了摸衣袋里的信,又看了看案上那半块红鲤玉佩——那是母亲留下的,父亲说等入了秋就要告诉他一切。

可现在才刚开春,他只知道,阿汐的笑比什么都重要。

等沈昭抱着扎好的风筝出院子时,林汐正蹲在门口逗蚂蚁。

她的小竹凳上搁着个蓝布包袱,他不用看也知道里面装着桂花糖、帕子和阿爹给的伤药——这是他们每次出门必带的“宝贝“。

“哇!“林汐跳起来,眼睛瞪得像两颗黑葡萄,“哥哥的风筝有阿爹的藤椅那么大!“

那是只蝴蝶形状的风筝,竹篾骨架裹着染成湖蓝色的桑皮纸,翅膀边缘用红丝线绣了一圈云纹。

沈昭往翅膀上洒桃花粉时,林汐凑得极近,发梢扫过他手背:“这是阿娘的香粉,对吧?

阿娘的梳妆匣里也有这种粉色的纸。“

“对,阿娘会喜欢的。“沈昭把风筝举过头顶,“走,去村外的草坡,风大。“

草坡上的野豌豆刚冒出花苞,晨露打湿了林汐的鞋尖。

她攥着风筝线轴跑得像只小鹿,辫梢的槐花瓣早不知落在哪儿了。

沈昭跟在后面,望着她被春风掀起的裙角,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她也是这样拽着他去看冰棱,结果自己摔进雪堆里,却把冻红的手藏在背后说“不冷“。

“昭哥哥!快举高!“林汐在前面喊,小脸涨得通红。

沈昭把风筝举过头顶,逆风跑了两步。

风筝“呼“地窜起来,却又“啪“地栽进草丛。

林汐急得跺脚:“是不是我拽太快了?“

“不是。“沈昭捡起风筝,指尖拂去上面的草屑,“要等风来的时候放线。

阿汐看哥哥怎么做。“

他重新举好风筝,等一阵风掠过草尖时突然松手。

蝴蝶风筝摇摇晃晃升起来,线轴在他掌心转动,发出“嗡嗡“的轻响。

林汐追着风筝跑,发辫在脑后扬起小旗子:“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

可没等她笑完,风筝突然一个跟头栽下来。

林汐追得太急,脚底下被块凸起的石头绊了个踉跄。“咚“的一声,她整个人摔在草坡上,膝盖传来尖锐的疼。

“阿汐!“

沈昭的声音带着颤。

他冲过来时,林汐正咬着嘴唇揉膝盖,蓝布裙上蹭了块草汁。

他蹲下来,指尖轻轻掀起她的裤脚——膝盖上划了道血口子,正渗着细小的血珠。

“疼吗?“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从怀里摸出帕子。

那是块月白色的帕子,边缘绣着极小的红鲤,是昨夜他从父亲枕头下的木盒里拿的——父亲说这是母亲的遗物,他想让阿汐戴着,这样就算自己不在,她也有亲人的东西陪着。

林汐盯着帕子上的红鲤,突然吸了吸鼻子:“不疼,就像被蚊子咬了口。“

沈昭没说话。

他用帕子轻轻沾去血珠,动作慢得像是在碰易碎的瓷。

林汐看见他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看见他喉结动了动,像是要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风掀起他的衣角,她闻到淡淡的药香——是父亲喝的苦药味,混着帕子上残留的檀木香,像极了昨夜他怀里的温度。

“哥哥。“她小声说,“我是不是太笨了,连风筝都放不起来。“

“阿汐最聪明。“沈昭替她理了理被揉乱的发,“是风筝太调皮,要阿汐多哄它几次。“他从蓝布包袱里翻出伤药,抹在她膝盖上时故意吹了口气,“凉不凉?“

林汐“哧“地笑出声:“像吃了薄荷糖!“

沈昭也笑了。

他把帕子系在她手腕上,红鲤的尾巴刚好搭在她银锁旁:“这样风筝就知道,拽线的是最厉害的阿汐。“

林汐攥紧线轴站起来。

风从草坡那头吹过来,掀起她的裙角,也掀起沈昭额前的碎发。

他举着风筝,目光落在她腕间的帕子上——那上面的红鲤,和父亲木盒里的玉佩上的红鲤,纹路一模一样。

“这次我们一起跑。“他说。

林汐用力点头。

两人并排站在草坡上,沈昭喊“跑“的同时松开手。

蝴蝶风筝摇摇晃晃升起来,线轴在林汐掌心转动,发出“嗡嗡“的轻响。

风裹着桃花粉的甜香掠过他们发梢,林汐听见哥哥在耳边说:“看,它在找云呢。“

风筝越飞越高,在蓝天上投下小小的影子。

林汐望着那抹湖蓝,突然想起昨夜的梦——红鲤姑娘在井里跳舞,尾巴扫起的水花都是甜的。

此刻她腕间的帕子被风吹得轻颤,红鲤的尾巴仿佛活了,正随着风筝一起往云里游。

沈昭望着妹妹发亮的眼睛,悄悄把衣袋里的信又按了按。

春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别着的半块红鲤玉佩,月光下的温润水色,此刻正浸在春天的阳光里。

“再放些线。“他说。

林汐听话地转动线轴。

蝴蝶风筝又往上窜了一截,在天空划出一道蓝色的弧。

草坡上的野豌豆花轻轻摇晃,像是在给他们鼓掌。

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悠长,清亮。

蝴蝶风筝在蓝天上划出最后的弧线时,林汐的笑声像一串被风吹散的银铃。

她仰着头,发辫上不知何时沾了片野豌豆花瓣,粉紫色的,贴在耳后像颗被揉碎的星子。

沈昭握着手线的竹轴,指节因用力微微发白,却在看见妹妹仰起的小脸时,悄悄松了松紧绷的肩。

“哥哥快看!

它在跟云赛跑呢!“林汐踮着脚去够飘下来的线,发梢扫过沈昭手背,“要是能一直这么飞着多好,永远不用落下来。“

沈昭的手指顿了顿。

线轴在掌心转动的速度慢下来,风筝的影子从他们头顶掠过,投在草坡上,像只蓝色的蝶停在林汐的裙角。

他望着妹妹被春风吹红的脸颊,突然想起昨夜父亲咳得喘不上气时,也是这样盯着窗外的月亮,说:“昭儿,有些事像风筝,该落的时候,总得落。“

“阿汐,收线了。“他蹲下来,把线轴递到她手里,“等它落进咱们怀里,明天还能再放。“

林汐歪着脑袋想了想,用力点了点头。

两人配合着收线,蝴蝶风筝打着旋儿往下落,最后轻轻扑在林汐怀里。

她把脸埋进那片湖蓝色的桑皮纸,吸了吸鼻子:“有桃花粉的味道,还有哥哥的帕子香。“

沈昭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辫,指尖触到她腕间系着的月白帕子——那上面的红鲤纹路,和他贴身衣袋里半块玉佩上的,分毫不差。

他喉咙发紧,却还是笑着说:“走,该回家了。

阿爹肯定等急了。“

回家的小路被春草覆了层绿毯,林汐抱着风筝蹦在前面,蓝布裙角沾着草籽。

沈昭跟在后面,看她的影子在地上一跳一跳,像只不知愁的雀儿。

路过老槐树下的碾盘时,林汐突然停住脚步,转身拽了拽他的衣袖:“哥哥,你小时候也放过这么大的风筝吗?“

沈昭一怔。

春风掀起他的衣摆,露出里面别着的半块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他想起十岁那年,也是这样的春天,父亲攥着他的手教他放线:“昭儿,风往哪边吹,线就要往哪边松,像哄小兽儿似的。“那时母亲还在,站在院门口笑,手里端着刚蒸好的槐花糕。

“放过的。“他蹲下来,和林汐平视,“那时候我比阿汐大两岁,你阿爹抓着我的手,说'昭儿看,风筝要顺着风的脾气'。

结果我太急,线轴差点飞进河里,还是你阿爹跳下去捞的。“

林汐的眼睛亮起来:“阿爹会游泳?我都没见过!“

“他现在不游了。“沈昭的声音轻了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袋里的信——那上面父亲的血渍已经干了,像片褐色的叶子,“前儿夜里咳得厉害,他说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喘气都费劲。“

林汐怀里的风筝“哗啦“一声滑落在地。

她蹲下去捡,发顶的野豌豆花瓣掉在泥土里,眼睛却死死盯着沈昭的鞋尖:“哥哥骗人。

阿爹昨天还摸我头,说我扎的蝴蝶结比去年好看。“

“阿汐。“沈昭蹲下来,替她擦掉膝盖上的草屑——那是方才摔倒时蹭的,现在已经结了浅褐色的痂,“阿爹的病像春天的河,看着平静,底下的冰早化了。“他想起昨夜替父亲擦嘴时,帕子上那抹刺目的红,“他不让我们担心,可咱们得懂他的心思。“

林汐突然扑进他怀里。

她的小身子带着太阳晒过的暖,还有风筝上残留的桃花粉香。

沈昭的喉结动了动,听见她闷闷的声音:“那今晚我不跟阿黄玩了,我要给阿爹捶背,煮热粥,把阿娘的檀香炉点上。

阿爹说闻着那味儿,咳嗽能轻些。“

沈昭的手臂轻轻环住她。

他想起母亲的檀香炉,铜铸的小鲤在炉盖上游,点燃时会飘出清苦里带甜的香。

父亲总说那是“家的味道“,可母亲走后,那香炉就收在木柜最上层,落了薄薄一层灰。

“好。“他摸了摸林汐的发顶,“阿汐去摘把新鲜的枇杷叶,我来熬润肺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