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令人失望的一期?
- 说好东京当赘婿,你文娱教主?
- 朝雾白鸟
- 2247字
- 2025-06-10 22:36:53
山田雪奈提着刚买的菜,路过街角的书报亭。
她习惯性地朝里面望了一眼,最新一期的《红鲱鱼》杂志已经摆了出来。
“老板,一本《红鲱鱼》。”
犹豫了一下,她还是走了进去,付了钱,接过那本熟悉的月刊。
《红鲱鱼》是她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追看的推理杂志,算起来,也有七八年了。
可以说是忠实的读者。
只不过,近一两年的内容,确实让她感到有些疲乏。
那些熟悉的作家,写法渐渐落入了固定的套路,不再有初见时的惊喜。
新人的作品,也少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每一期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如果这一期还是老样子,她大概真的要考虑,下个月是不是不再购买了。
回到公寓,将买来的食材放进冰箱,山田雪奈在沙发上坐下,撕开了《红鲱鱼》的塑料封膜。
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杂志。
熟悉的排版,熟悉的栏目。
前面是几篇短篇推理,作者的名字她都有些印象。
第一篇,只看了几段,她就大概猜到了凶手和手法,后面不过是验证她的猜测。
第二篇,故弄玄虚的成分太多,解谜部分却又显得牵强。
山田雪奈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这些稿子,水准确实不高。
她耐着性子翻阅着,跳过了几个看起来就不太吸引人的专栏和访谈。
接着是几部正在连载中的长篇。
其中一部,她上个月还追着看,觉得有些意思。
但这个月的情节发展,却让她觉得拖沓,核心的诡计迟迟不肯揭露,反而用大量无关紧要的日常对话来填充篇幅。
山田雪奈重重地把杂志合上,放在了茶几上。
果然,又是令人失望的一期。
早知道就不该浪费这个钱。
她端起麦茶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却没有让她烦躁的心绪平复多少。
或许,是时候和这本陪伴了自己多年的杂志说再见了。
但是,就这么放弃吗?
整本杂志,总该有一两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吧。
她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杂志封面上的那句宣传语——“超大型新人赏候补作”、“冲击的话题之作”。
只是当时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这些年《红鲱鱼》也推过不少所谓的新人佳作,结果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不过,既然已经买了,左右无事,便看看也无妨。
她重新拿起杂志,直接翻到了封面推荐的那一页。
《告白》。
作者,凑佳苗,是个陌生的名字,笔名听起来像个女性。
连载的第一章,标题是——
神职者。
山田雪奈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进去。
教室,学生,牛奶。
这些日常的元素,在森口老师的口中,都染上了一层冰冷的色彩。
这个故事,和她以往看过的所有推理小说都不同。
没有复杂的诡计,没有精密的推理,有的,只是最直白、最赤裸的恶意,以及,一个母亲,用最极端的方式,进行的复仇。
整个第一章并不算长,很快就看完了。
山田雪奈觉得自己周身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度,她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薄开衫。
这篇小说……
那种毫无掩饰的、纯粹的恶意,让她感到一阵强烈的不适。
她仿佛能看到那个女教师,平静地站在讲台上,用最温柔的语言,执行着最冷酷的审判。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整个故事的张力十足。
这绝对不是一部让人轻松阅读的作品。
但它确实抓住了她。
那个名为凑佳苗的新人作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想必对人性的洞察,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心惊的程度。
她有些期待后续的章节了。
不知道那两位被复仇的少年,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而那位看似平静,实则内心充满了扭曲恨意的森口老师,她的复仇,又会将故事引向何方?
《告白》。
这篇小说,或许真的会成为一部话题之作。
至少,它已经成功地让她决定,下个月的《红鲱鱼》,她一定会买。
和山田雪奈抱有类似想法的读者,不在少数。
而当他们跳过那些乏善可陈的旧作,直接阅读到那篇名为《告白》的新连载时,大部分人的感受都与她相似。
那种扑面而来的恶意,那种冷静到极致的叙述,像一块冰投入了沉闷的湖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感到不适,有人感到压抑。
但更多的人,是被这种前所未有的叙事方式所吸引,想要迫切地知道后续的故事发展。
“这篇《告白》,有点东西啊,作者是新人吗?没听过凑佳苗这个名字。”
“有点像社会派,但又比一般的社会派更黑暗,更直接。”
“看得我后背发凉,但又停不下来。”
“不知道下一章会写什么,那个森口老师的复仇,才刚刚开始吧。”
关于《告白》的讨论,也在一些推理小说爱好者中开始零星地出现。
虽然目前连载的只有第一章,篇幅不长,但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具冲击力的开篇,已经足以引起一部分核心读者的注意。
而实体书店的反应则要直接得多。
神保町,东京著名的书店街,一家经营多年的老书店内。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子走到柜台前询问:“老板,请问最新一期的《红鲱鱼》还有吗?”
书店老板是一位中年少妇,她抬起头,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客人,然后她只能露出了一个歉意的笑容。
“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早上刚卖完最后一本。”
“卖完了?”年轻女子有些意外,“这么快?我记得以前都还能剩几本的。”
老板点了点头:“是啊,这一期卖得是比平时好一些,不少客人都是专门过来问的。”
“那……什么时候还会有货呢?”年轻女子有些不死心。
类似的情景,在东京各个大小书店,乃至其他城市的书店里,也或多或少地发生着。
许多原本并非《红鲱鱼》固定读者的推理爱好者,在听闻了这篇作品的口碑后,也纷纷前往书店寻购。
然而,他们得到的答复,大多是“已售罄”或者“正在补货”。
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
以往,这种待遇,只有那些超级畅销的漫画单行本,或者知名作家的重磅新作发售时,才有可能出现。
一本甚至可以说有些走下坡路的推理月刊,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抢手?
杂志社的发行部门,也很快察觉到了市场的这种异动。
来自各地书店的追加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数量远超他们的预期。
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还以为是统计数据出了问题。
再三确认之后,才意识到,《红鲱鱼》这一期……
是真的卖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