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与现状
- 卢庆洪
- 4731字
- 2020-08-29 05:48:07
第二节 地形与气候
一 地形特点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属各岛屿地形复杂,均以崎岖的山地地形为主,海岸附近有低地和小丘。
(一)新几内亚岛
新几内亚岛东经141°以东地区的南部为平原和低地,中部是山岭重叠的中央山系,北部是与中央山系平行的几个单独的山岭。
北部山岭位于新几内亚岛北部沿海一带,从西到东依次为托里西利山、亚历山大王子山、阿德尔伯特山、菲尼斯特雷山、萨鲁瓦吉德山,均属于断层山,海拔高度大部分在600米左右。因受河流剧烈切割,山脉已不连续。但是东端休恩半岛上的菲尼斯特雷山十分陡峭,有些高峰超过4300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最崎岖难行的高山。这一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面正在抬升。
中央山系以马勒山脉为主,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岛,并且山势逐渐降低,海拔由3000多米逐渐下降到1000米左右,山地的宽度也由240公里逐渐缩减到40公里左右,最终形成巴布亚半岛上的欧文·斯坦利山岭。其东端一直延伸入海,突出海面的山峰构成了路易西亚德群岛和当特尔卡斯托群岛,成为珊瑚海与所罗门海的分界线。中央山系由一系列高大的山岭、高山峡谷和高原组成。山岭包括兴登堡山、库博尔山、施拉德山、俾斯麦山、克拉特凯山等。其中位于钦布省、马当省和吉瓦卡省交界处俾斯麦山脉的威廉峰海拔4509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的最高点,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高山峡谷有瓦吉谷地、钦布谷地、戈罗卡谷地、布洛洛谷地,以及凯南图高原等。这些东西走向的高大山岭,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成为全岛南北交通的巨大障碍;但这一区域气候凉爽,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中央山系南北两侧,有宽窄不等的沿海平原和广阔的沼泽低地。其中南部巴布亚湾一带由弗莱河与里古河(又称迪古尔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里古—弗莱三角洲平原是新几内亚岛上最大的平原。由于该地地势低平,并在缓慢下沉,因此在河流与海滩之间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沼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沼泽地之一。沼泽地上林木茂密,生长着无数的红树林、西谷棕榈和聂柏棕榈。北部沿海地区有狭窄的平原和优良港湾,如休恩湾、马克姆湾、纳索湾、阿斯特罗莱布湾、古迪纳夫湾等。
新几内亚岛属新生代构造区,地壳极不稳定,岛上有许多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不时有火山喷发,并频繁发生地震。
(二)俾斯麦群岛
俾斯麦群岛中的大型岛屿地形崎岖多山,有许多活火山;小型岛屿由火山喷发或珊瑚礁形成。
新不列颠岛地形崎岖,岩溶地貌明显,中部有怀特曼山、纳卡奈山、贝宁山等,最高峰为海拔2334米的乌拉旺火山。岛上有3处活火山区,分别是西尽头、濒临奥彭湾和金贝湾的北部沿海以及东北部加泽尔半岛(Gazelle Peninsula)上的马图皮(Matupi)和伏尔甘(Vulcan)火山锥。海岸线蜿蜒1600公里。沿海平原狭窄,多优良港湾,如金贝湾、塔拉塞亚湾、白兰琪湾、卡卡鲍尔湾和贾奎诺特湾等。
新爱尔兰岛以山地地形为主,南部地势崎岖,最高峰塔龙山海拔2379米。西北部为莱姆斯通高地,地势较为平坦。东部沿海地区有珊瑚礁、滤灰层形成的平原,土壤较肥沃。岛上森林茂密,多小河。拥有拉马萨湾、拉尼索湾等优良港湾。
马努斯岛内地多沟谷,最高峰德雷姆塞尔山海拔718米。岛上雨水充沛,多急流短河;森林茂密,大部分属于原生态。沿海岸有红树林、沼泽环绕的海湾和陡崖。
(三)当特尔卡斯托群岛
弗格森岛最高峰是海拔2073米的尤格瓦巴山,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岛上有3个大型死火山,以及间歇泉和喷气孔。沿海岸地区有肥沃的耕地。
诺曼比岛上有许多死火山、温泉、间歇泉。最高峰为海拔1158米的普雷沃斯特山。东、西海岸分别有塞瓦泰泰湾和塞瓦湾。
古迪纳夫岛海岸线长116公里,最高点瓦因乌山海拔2536米。中部山脉的四周为平原。
(四)路易西亚德群岛
塔古拉岛地势崎岖,最高峰为海拔806米的拉特尔斯内克山,沿海岸环有珊瑚礁,是世界第二大珊瑚礁区。
米西马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峰为海拔1036米的奥伊亚陶山。1888年,在岛的东部发现了沙金。
(五)北所罗门群岛
布干维尔岛多山,有南北大致平行的两列山脉,即北部的皇帝山脉,其中巴尔比峰高达2745米,是该岛的最高峰,也是一座休眠火山;南部的王储山脉,地势较低。该岛常年高温多雨,雨林茂密。南部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土壤肥沃。沿海岸一带多珊瑚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和铜矿资源。因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而岛上多火山、地震。
布卡岛内地森林茂密,雨水丰沛,年降水量2500毫米,最高点海拔498米。西部、南部海岸外有珊瑚礁,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六)伍德拉克群岛
伍德拉克岛的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由珊瑚石灰岩构成。最高峰海拔410米,山上覆盖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以出产乌檀木、黄金而闻名。岛外有环礁,南部海岸有可停泊船只的瓜索泊(Guasopa)港和苏洛加(Suloga)港。
(七)特罗布里恩群岛
基里威纳岛平均海拔90米,整个岛屿相对平坦,沼泽区分布较广。温度和湿度较高,月平均降水量达250~380毫米。
二 气候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赤道附近,全国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属山地气候。由于山地垂直起伏达数千米,因此,气候垂直差异特别明显,气温及其日较差、年较差均随高度递减。其他地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但由于地形复杂,山脉横贯,河谷相间,高地与低地海拔相差悬殊,加上东南信风和西北季风两大气流的影响,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巴布亚新几内亚处于太阳光照直射范围,低地和沿海平原光照时间可达12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1.1℃~32.2℃,冬夏季节温度变化不大,一年四季气候温和。例如,新几内亚岛东北部莫罗贝省首府莱城(Lae), 2月平均气温27.5℃, 7月平均气温24.8℃,年较差不到3℃。然而,在高地地区,气温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2000米处有一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有几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总体上讲,高地地区平均气温低于沿海地区5~6℃。例如,东高地省首府戈罗卡(Goroka), 2月日均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16℃;7月日均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5℃。全年白天温和,夜晚凉爽,气候宜人,并且高山顶部有霜雪出现,甚至还有冰川积雪。
三 降水
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但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南部沿海一带约1000~2000毫米,北部沿海一带则为2500~3000毫米,而在中部高地的迎风坡可达3000~4000毫米。降水时间分布也极不均匀。每年的5~10月盛行东南信风,加上南半球冬季气候的影响,温度稍有降低,雨水相对稀少,是为旱季(又称东南信风季节); 11月~次年4月盛行西北季风,降水量增加,以北部居多,年平均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是为雨季(又称湿季)。
在不同的地区,旱季和雨季的变化程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例如莱城,由于休恩湾背后高山地形的影响,其雨季却在东南信风时期,即在全国多数地区是旱季时期。还有一些地方,虽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但年降水量却相差悬殊。例如,布干维尔岛西岸的博库(Boku)年平均降水量6350毫米,新不列颠岛南部沿海的波米奥(Pomio)年平均降水量高达8650毫米。而全国旱季和雨季最明显的莫尔兹比港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164毫米。
四 河流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由此造成岛上河流众多。其特点是较大的河流都发源于新几内亚岛的中部山区,分别由南北坡地流入海洋。河流上游坡陡流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两岸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原。全岛河流大部分河水浅急,基本上不具备通航条件,但上游却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全国理论水电蕴藏总量约2万兆瓦,技术可开发量约1.5万兆瓦,经济可开发量约4200兆瓦。
(一)中央山系以北地区的河流
主要有塞皮克河、拉姆河、马克姆河,前两条注入俾斯麦海,后一条注入休恩湾。
塞皮克河旧称凯瑟琳奥古斯塔河,发源于中部高地维克托·伊曼纽尔岭斯塔山的北坡,全长1130公里,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吃水4米深的轮船可以一直上溯到660公里处,是沿海进入内陆开展贸易活动的重要航线。同时,该河蜿蜒于高山荒野、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沼泽之中,汇聚了霍登河、梅河、阿普里尔河、斯克鲁河、尤埃特河、凯拉姆河等支流,还有许多牛轭湖、死水、沼泽、湖泊和人工渠道等,成为全球最大的河流之一、亚太地区最大的未受到污染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该河下游河道弯曲,河口多泻湖和冲积岛屿,虽然没有形成三角洲平原,但沿岸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的部落,却独创出大洋洲内容古朴、形式多样的原始艺术。河水中生长有282种淡水鱼类,其中75种为塞皮克河所独有。2013年,塞皮克河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全球最美的十五条河流”之一。
拉姆河旧称奥特蒂利恩河,发源于凯南图高原的克拉特凯山,全长640公里,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索格拉姆河等。该河经常洪水泛滥并改道,无法通航。沿河岸只有杜姆普(Dumpu)、邦迪(Bondi)和阿泰姆布尔(Atemble)等少数居民点。
马克姆河发源于菲尼斯特雷山,全长180公里。主要支流有埃拉普河、瓦图特河。河水落差达2000多米,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流域面积比较广,但人口却十分稀少。河口处有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二大城市莱城。
(二)中央山系以南地区的河流
主要河流有普拉里河、弗莱河、基科里河,均注入南部的巴布亚湾。
普拉里河发源于俾斯麦山岭的南坡,全长467公里,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径流量达4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上游在汇集了埃拉韦河、瓦吉河和图阿河三大支流后,穿越高山峡谷,流经人口稠密的地区;中游为原始森林覆盖的大平原;在距离河口40公里处的下游则形成了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的沼泽三角洲。
弗莱河发源于中部高地维克托·伊曼纽尔岭斯塔山的南坡,全长1040公里。如以支流斯特里克兰河计算,河道全长1290公里。该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域面积达13.37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除斯特里克兰河外,还有帕尔默河、泰迪河、奥姆河、拉盖普河、凯姆河、艾丽斯河等。上游两岸雨林茂密;中下游两岸是热带稀树草原和多湖泊的沼泽平原,河道蜿蜒曲折,落差仅有80米,可供吃水深2.5米以下的船只全年通航,通航里程达860公里;河口宽广,海潮可上溯到160公里处。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间洪水泛滥,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64公里宽的河口附近,形成了基瓦伊(Kiwai)、瓦布达(Wabuda)、普鲁图(Purutu)等沙丘和岛屿,沿河岸地区人烟稀少。
基科里河发源于南高地省首府门迪(Mendi)所在的山区,全长230公里。河口处分裂成众多的通道穿过平原,形成了面积达2.33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人口密集,建有重要的城镇基科里(Kikori)。
另外,属岛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布干维尔岛等岛屿上,也有无数细小而湍急的河流。它们从山脉的两边流入周边的海洋,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五 湖泊
巴布亚新几内亚降水丰沛,地形复杂,高山峡谷中形成了许多湖泊,其中著名的有新几内亚岛上的默里湖和库土布湖。
默里湖位于斯特里克兰河与弗莱河之间,1913年被发现,现由西部省管辖。该湖泊长63公里,宽18公里,水域面积64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大的湖泊。
库土布湖位于南高地省首府门迪的南部,1935年被探险家发现。该湖泊长19公里,宽4.5公里,集水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70米。湖中生长着世界上特有的彩虹鱼——蓝美人,其颜色会根据水环境和食物的变化而变化。现为新几内亚岛上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包含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地区最美的风景,生活着大量的蝴蝶和极乐鸟。
六 土壤
受高温多雨气候的影响,巴布亚新几内亚各地的土壤淋溶作用强烈,肥力较低。只有在沉积土较厚的山间盆地以及有肥沃的火山土地区才适宜于农业的发展。
巴布亚新几内亚约75%的地表是10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矮丘陵。由火山灰长期冲积而成的沼泽地遍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和内陆盆地,主要为泥炭土,经过取土样化验,富含氮、磷、钾等有机质,在耕种的前几年,可以不施肥或少施肥。除沼泽地外,主要还有山地、坡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适宜热带树木的生长。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茂盛,水土流失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