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环太平洋西侧地壳不稳定带,一条活火山山脉沿着新几内亚岛的北部海岸伸向新不列颠岛。因此,火山、地震和海啸等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 令人担忧的活火山

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有十多座活火山,其中近年来活动频繁的有拉明顿火山、马纳姆火山、帕戈火山、拉包尔火山、乌拉旺火山、长岛火山、兰季拉火山等。《世界著名活火山及其地理坐标》,圣才学习网首页>>地理学竞赛类>>地理奇观,http://dili.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21215/2d56fa6b-10f1-48c5-9fe0-1df6ac6cde66.html, 2016年1月24日浏览。

东新不列颠省的拉包尔火山海拔688米,它的次火山通道塔乌鲁火山和伏尔甘火山自20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活跃状态。1937年5月,两座火山同时喷发,导致507人死亡,并对拉包尔(Rabaul,又译为腊包尔、拉布尔,当地华人称为亚包)造成巨大破坏,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首府被迫迁往莱城。1994年9月19日,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拉包尔火山发生大喷发,火山灰掩埋了50%的拉包尔城,摧毁了城内80%的建筑,造成3万多人无家可归,东新不列颠省首府被迫迁往科科波(Kokopo)。此后,拉包尔火山一直处于活跃状态。2006年10月7日,塔乌鲁火山喷发,爆炸震碎了12公里以外房屋的窗户,火山灰高达1.8万米,附近约2000名居民被迫疏散。2009年11月20日,塔乌鲁火山又一次喷发,射向空中的烟柱超过山顶1500米,熔岩碎片覆盖了整座火山。2014年8月29日,塔乌鲁火山再度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升至1.8万米的高空,附近居民紧急撤离,多个航班改道避险。目前,塔乌鲁火山已被评为“全球历史上剧烈喷发的十大火山”之一。《盘点史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新华网站,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2/26/c_124146055_10.htm, 2015年3月9日浏览。

北部省的拉明顿火山是一座安山岩层状火山,海拔1680米。1951年1月21日突然大喷发,烟雾飙升到1.5万米的高空,山峰标高被削矮了600米。火山灰流以470公里/小时的高速向前冲击,吞没了山脚下的村寨,毁坏了233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2942人遇难,北部区首府哈加图拉(Higaturu)遭到破坏,被迫迁至波蓬德塔(Popondetta)。

东新不列颠省的乌拉旺火山位于拉包尔西南130公里处,1900~2007年发生了30次喷发。洪汉净:《火山预测与预警》,地震出版社,2013,第33页。其中1980年的大爆发,火山灰高达1.82万米,火山碎屑流毁灭了方圆20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该火山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90~2000年)”活动中,被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lcanology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s Interior,缩写:IAVCEI)推选为“火山十年”观测计划的16座重点火山之一。

西新不列颠省的帕戈火山海拔742米,1911~2007年发生了5次喷发。洪汉净:《火山预测与预警》,地震出版社,2013,第33页。其中2002年8月8日喷发时,火焰高达6000米,附近6000多人被紧急疏散。

西新不列颠省西端的兰季拉火山海拔1189米,1907~2009年先后发生了20次喷发。其中2009年9月喷发的火山灰柱高出火山口达3000米。

马当省的马纳姆火山海拔1830米,位于距新几内亚岛海岸约13公里的马纳姆岛(Manam Island)上。1937年喷发出了火山弹和大量的火山灰。1996年12月3日喷发时,形成一片稀薄、模糊的火山灰羽状物,造成13人死亡。《盘点史上十大最剧烈火山喷发》,新华网站,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12/26/c_124146055_10.htm, 2014年8月2日浏览。2015年7月,马纳姆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高达19812米。

马当省的长岛火山海拔1304米,位于距新几内亚岛海岸48公里的长岛(Long Island)上。1660年的喷发是400年以来地球上七次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1933~1993年连续发生了9次喷发。

布干维尔岛上的巴加纳火山海拔1730米,1972~1995年、2000~2010年连续活动。其中2009年发生了22次喷发,除熔岩溢出外,还有碎屑喷发,火山灰柱高达1.8万~3万米。

二 频发的地震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澳大利亚板块、南海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汇处,是印度尼西亚岛弧和所罗门岛弧两种不同弧向构造的转换地区,地壳动力结构复杂,属于板壳活动地带,由此造成该国一直处于地震频发状态。尤其是近年来,该国地震频繁发生,震级越来越高,平均每年都发生近10次6.0级以上的地震,7.0级以上的地震则年年出现。中国地震信息网站,地震频道>历史地震目录,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8/496/index.html, 2015年1月24日浏览。

2010年7月18日,在新不列颠岛坎德里安(Kandrian)以东145公里处(南纬6°06′,东经150°36′)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50公里。8月5日,再次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81公里。

2011年12月14日,在莫罗贝省莱城市西南部(南纬7°30′,东经146°48′)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15公里。

2012年4月17日,在莱城市以北141公里处(南纬5° 30′,东经147°06′)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2公里。

2013年7月8日,在新爱尔兰岛塔龙(Taron)东北110公里处(南纬3°54′,东经153°54′)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79公里。10月16日,在布干维尔岛潘古纳(Panguna)西南偏西67公里处又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2014年4月11日,在布干维尔岛阿拉瓦(Arawa)西南75公里处(南纬6°36′,东经155°)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50公里。4月19日,在潘古纳西南75公里处(南纬6°42′,东经155°)又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1公里。

2015年3月30日,在新不列颠岛科科波以东54公里处(南纬4.7°,东经152.6°)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5月5日,在科科波西南130公里处(南纬5.5°、东经151.9°)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5月7日,在布干维尔岛西南部海域(南纬7.22°,东经154.5°)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2016年12月17日,在新爱尔兰岛塔龙以东46公里处(南纬4.53°,东经153.47°)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103公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的房屋多数是木质结构,抗震能力比较强;再加上多数地震的震源都发生在远离大陆的海域,因此,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较小中国地震信息网站,http://www.csi.ac.cn/, 2015年1月25日浏览。

三 海啸灾害

海啸是由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引起的波长可达数千米的巨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大陆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地震频发地区,因此也是世界上海啸多发地区之一。

1998年7月17日傍晚,桑道恩省北部25公里的近海海底发生7.0级地震,20分钟后又发生了5.3级的余震。两次地震的震中均在海底20公里处,由此产生的巨大能量,瞬间形成了每小时800公里的激流。位于首府瓦尼莫(Vanimo)东南126公里处艾塔佩(Aitape)附近的7个村庄海拔仅有5米,浪高49米的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三次席卷近30公里的海岸地带,凶猛的海啸使4个村庄瞬间变成了海浪中漂浮的碎片,原来建在沙滩上的房子荡然无存,甚至连痕迹也难以寻觅,只留下零星的木桩和光秃秃的地基;原来生长在沙滩上的植被产生了移位,有的位移甚至超过了10米。这次海啸造成2683人罹难,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1000多人受伤,6000多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超过2万人,居民财产损失殆尽。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世纪全球共发生7次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的大海啸,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海啸就是其中之一。《百年以来最大的七次海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cn/wskt/zykx/201112/t201112051039978.htm, 2015年1月24日浏览。

四 洪涝灾害与泥石流

巴布亚新几内亚气候炎热,高温多雨,加之农业垦荒的发展,造成山洪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上升。

2007年11月,受热带飓风“古巴”的影响,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暴雨成灾,成为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其中北部省受灾最为严重,大量房屋以及95%的道路和桥梁被冲毁,造成153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直接受灾人口近15万人,经济损失达20亿基那(约合6.7亿美元)。

2008年12月,东高地省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泥石流,一座金矿附近的住宅区遭到破坏,造成10人死亡,多人失踪。

2009年3月,东高地省持续暴雨导致泥石流,淹没了2辆大巴车和3座房屋,造成7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儿童。

2012年1月,莫尔兹比港西北的诺戈里(Nogori)发生山体滑坡,长约1000米、宽约300米的泥石带将两个村庄全部掩埋,造成40人死亡,20人失踪。

2013年9月,冰雹风暴袭击了吉瓦卡省东曼达(East Manda),造成5000多人受灾。11月,东高地省肯纳基村(Kenagi)因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掩埋了8栋住宅,造成9人死亡。

2014年7月,西部省的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塔布比尔(Tabubil)至奥克泰迪(Ok Tedi)铜金矿区的道路被冲毁,矿区供水中断,厂房倒塌。

2015年10月,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极端干旱和霜冻灾害袭击了钦布省,造成该省粮食几乎绝收,24人死亡。

五 全球变暖危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岛屿的安全

科学研究发现,1993年以来,全球变暖使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毫米,而且这一趋势不断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布干维尔自治区卡特利特群岛(Carteret Islands,又称基利奈劳环礁Kilinailau Atoll)的平均海拔只有1米,这里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目前,岛上的道路已经水深及腰,良田变成烂泥地,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儿童染病严重。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2007年10月,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决定提供200万基那(约合73.6万美元),将世代生活在卡特利特群岛上的2600名土著基利奈劳人迁往邻近的廷普茨岛(Tinputz Island)。他们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批“气候难民”。《大洋洲小岛被淹,首批“海洋难民”迁移》,中国环保网站,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20090514162908957, 2015年3月12日浏览。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如果太平洋地区各国不能妥善应对气候问题,到2100年,太平洋地区各国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9%~12.7%,巴布亚新几内亚可能成为太平洋地区因气候变化遭受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其薯类作物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受损、经济发展放缓的负担、死亡率和土地消耗,将使其经济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在温室气体中等程度排放的情况下,到2100年,如果温度升高近3℃,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暴雨天气将更加频繁,海平面也可能因此上升。《巴布亚新几内亚或将成为太平洋地区因气候变化受损最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p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311/20131100404894.shtml, 2015年3月12日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