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融入世界近代发展史

巴布亚新几内亚各岛屿与欧亚大陆之间有着海洋阻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限制了当地居民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接触。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外界隔绝的历史从此被打破。

一 欧洲人踏足巴布亚新几内亚

(一)欧洲航海家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探巡

1511年,葡萄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塞拉诺(Francisco Serrano)在赴摩鹿加群岛途中,首次发现了新几内亚岛。〔法〕凡尔纳:《海底两万里》,陈筱卿译,外文出版社,2014,第134页。1526年,葡萄牙探险家若热·德·梅内塞斯从马六甲(英语:Malacca,马来语:Melaka)乘船驶往摩鹿加群岛时,被海风吹到新几内亚岛西北部的一个海岬。他发现土著居民的头发多卷曲,即将这块陆地称之为巴布亚。若热·德·梅内塞斯被后人普遍认为是登上新几内亚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1528年,西班牙探险家阿尔瓦洛·德·萨维德拉(Alvaro de Saavedra)察看了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线,并称之为“黄金岛”。1545年,西班牙(一说葡萄牙)探险家伊尼戈·奥尔蒂斯·德·雷特斯从摩鹿加群岛赴墨西哥途中,发现了卡尔卡尔岛(Karkar Island)、斯考滕群岛(Schouten Islands)、巴加巴格岛(Bagabag Island)和西部群岛等岛屿,登上了新几内亚岛西北海岸,发现土著居民的肤色和头发等体貌特征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的黑人十分相似,并且两地自然景观和气候特征也大致相仿。于是,他将该地命名为新几内亚。从此,这里逐渐被人们称之为巴布亚新几内亚。1606年,西班牙探险家路易斯·韦兹·德·托雷斯(Luis Vaez de Torres)从秘鲁西行寻找“南方大陆”时,发现了路易西亚德群岛,以及帕拉马岛(Parama Island)、达鲁岛(Daru Island)等岛屿,并考察了巴布亚半岛东部和东北部海岸,将米尔恩湾绘入海图。

17世纪初,荷兰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海上强国后,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开始走进南太平洋海域。160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詹森(William Jansz)从爪哇岛(印尼语:Jawa,英语:Java)向东航行时,考察了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海岸,并进行了金矿的勘探活动。1616年,荷兰航海家雅各布·勒·梅尔(Jacob Le Maire)和威廉·斯考滕(Willem Schouten)考察了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发现了新不列颠岛、新汉诺威岛、新爱尔兰岛、费尼群岛和穆绍岛等。1643年,奉命寻找“失落的南方大陆”的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Abel Tasman)考察了新几内亚岛、新不列颠岛,发现了利希尔群岛和维图群岛。而后,这些荷兰航海家把新几内亚岛的部分海岸线绘成了海图。

17世纪末期,英国和法国成为争夺欧洲霸权的重要竞争对手,并将竞争范围扩展到了北美洲、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由此,他们开始了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探险。1693年,英国航海家威廉·丹皮尔(William Dampier)环绕新几内亚岛航行,在新不列颠岛和温博伊岛之间发现了丹皮尔海峡。1699~1700年,威廉·丹皮尔从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Timor Island)向东沿新几内亚岛北海岸航行,然后转向北方,发现了埃米拉岛,为新不列颠岛命名,并确定新不列颠岛与新爱尔兰岛、新汉诺威岛是不相连接的独立岛屿。赵书文、段绍伯:《大洋洲自然地理》,商务印书馆,1987,第14页。1767年,英国航海家菲利普·卡特利特(Philip Carteret)发现了约克公爵群岛、卡特利特群岛、廷翁群岛(Tingwon Islands,又称波特兰群岛Portland Islands),并为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命名。1768年,法国航海家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干维尔抵达所罗门群岛北部地区,并为布干维尔岛、路易西亚德群岛命名。1793年,法国航海家丹尼斯·德·特罗布里恩、安托万·布吕尼·当特尔卡斯托分别发现了特罗布里恩群岛、当特尔卡斯托群岛。至此,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所属各个岛屿全部被欧洲人发现。

(二)欧洲商人奔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被欧洲人发现后,直到19世纪早期,一直被称作美拉尼西亚地区。虽然欧洲人曾经在该地的山脉、港湾、海峡和岛屿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但他们在土著居民中并没有产生影响力。他们登陆上岸考察、探险、做生意、补充淡水和食物时,虽然会受到土著居民的友好款待,但多数时候会遭到土著居民的袭击。

进入19世纪,巴布亚新几内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始吸引大批欧洲商人开展贸易活动。他们在东南部海域开展商业活动,雇用沿海居民和岛民采集珍贝,捕猎海豹,捕捞海参,开采黄金,砍伐、贩卖檀香木、香柏木等珍贵原木。米尔恩湾附近的萨马赖逐渐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中心;英国和德国在新不列颠岛加泽尔半岛上建立了贸易站。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用他们生产的椰子、食品、鱼产品等换取欧洲人的金属器具、布匹和零碎小物件。到19世纪70年代,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沿海一带的岛民已经获取了大量的铁器产品,停止了石斧等磨制石器的制作。

欧洲商人除与土著居民进行贸易往来外,还在新爱尔兰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招募数千名土著居民,将他们送到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区昆士兰(Queensland)自治领、萨摩亚群岛(Samoa Islands)、斐济群岛(Fiji Islands)等地的种植园,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三)西方传教士涌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基督教也传入巴布亚新几内亚。西方各国教会纷纷建立起各自的传道站。

1847年,罗马天主教传教士开始进入俾斯麦群岛活动。宗教研究中心编《世界宗教总览》,东方出版社,1993,第180页。同年,天主教圣母会传教士在伍德拉克岛建立了第一个传道站。紧接着,又在新不列颠岛附近的鲁克岛(Rook Island)建立了第二个传道站。后来,他们又陆续在布干维尔岛、布卡岛上建立了传道站,传教士主要是法国人。

1852年,意大利天主教牧师乔瓦尼·巴蒂斯塔·马祖科尼(Giovanni Battista Mazzucconi)进入伍德拉克岛传教。1855年被土著居民杀害。http://fanyi.baidu.com/transpage?query=http%3A%2F%2Fen.wikipedia.org%2Fwiki%2FWoodlark_Island&from=en&to=zh&source=url&render=1, 2015年10月3日浏览。次年,意大利天主教牧师赴新几内亚岛莱城附近的曼多克岛(Mandok Island)传教。后因疾病困扰而被迫离开。

1871年,英国新教伦敦传道会(简称伦敦会)传教士塞缪尔·麦克法兰(Samuel McFarlane)、阿奇博尔德·默里(Archibald Murray)等在托雷斯海峡忠心岛(Loyalty Island)村社中任命了牧师。https://www.themonthly.com.au/issue/2014/october/1412085600/thornton-mccamish/island-time, 2015年10月3日浏览。次年,他们将默里岛建成了传教中心,并从新几内亚岛招募土著居民进行培训,而后派他们返回家乡开办了两个教区。1874年,威廉·乔治·劳斯(William George Lawes)夫妇在莫尔兹比港附近的哈努阿巴达村建立了传道站,并逐渐成为新几内亚岛传教中心。1877年,詹姆斯·查默斯(James Chalmers)夫妇在塞皮克地区的苏奥(Suau)建立了传道站,通过学习当地语言,为土著居民提供布匹、珠串和金属用品等,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使传教工作顺利展开。接着,他们又在海湾地区沿岸和弗莱河口一带开办了传道站。1891年,查尔斯·阿贝尔(Charles Abel)在夸托岛(Quart Island)创办了传道站和寄宿学校,招收80名儿童,向他们传授技艺,改变了土著居民子女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1875年,基督教新教卫理公会(又称美以美会)传教士乔治·布朗(George Brown)在约克公爵群岛建立了中心传道站,在新爱尔兰岛和新不列颠岛沿岸建立了传道站。由于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首领托普鲁(Topoulou)的支持,其传教工作得以迅速展开。1891年,威廉·布罗米洛(William Bromilow)进入当特尔卡斯托群岛、路易西亚德群岛,以及巴布亚半岛米尔恩湾一带开展传教活动,在多布岛建立了卫理公会传教总部,并成为新几内亚传教会主席。〔美〕迈克尔·扬:《马林诺夫斯基——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1884~1920)》,宋奕、宋红娟、迟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410页。

1882年,法国天主教圣心会(又称耶稣圣心会)传教士路易斯·安德烈·纳瓦尔(Louis -Andre Navarre)在新不列颠岛东部的马图皮特(Matupit)建立了传教中心,http://missionaries.griffith.edu.au/mission/missionaries-sacred-heart-msc., 2015年10月3日浏览。并在乌纳波佩(Oon Pope)创办了培养教理问答士的学校,建立了种植园,开办了锯木场。1885年,詹姆斯·格里芬·韦尔瑞(James Griffin Verjus)与意大利传教士萨尔瓦托·加斯巴拉(Salvator Gasbarra)、尼古拉·马可尼(Nicolaus Marconi)将珊瑚海中的尤尔岛(Yule Island)建成了天主教圣心会总部。http://fanyi.baidu.com/transpage?query=http%3A%2F%2Fwww.misacor.org.au%2Femagazine%2Fcurrent-news%2F1829-news-of-bishop-henri-verjus-msc-declared-venerable&source=url&ie=utf8&from=auto&to=zh&render=1&origin=ps, 2015年10月3日浏览。到19世纪末,他们在海湾地区、内地山区建立了第一批传道站,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86年,德国路德教派传教士约翰·弗莱尔(John Flierl)在新几内亚岛东端芬什哈芬(Finschhafen,今芬什港)一带活动时,通过学习当地语言,在辛邦(德语:Simbang)建立了第一个传道站和学校。截至1906年,他们又在芬什哈芬、塔米岛、亚宾(德语:Guest)、瓦雷奥(德语:Valeo)、黑尔德斯巴赫、戴因策赫歇等地建立了传道站。

1890年,英国新教圣公会(又称安立甘宗)传教士艾伯特·麦克拉伦(Albert Maclaren)、塞缪尔·汤姆林森(Samuel Tomlinson)在巴布亚半岛韦道村(Wedau)登陆后,开始在多古拉(Dogura)一带进行传教活动。1898年,他们建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教区,宗教研究中心编《世界宗教总览》,东方出版社,1993,第180页。作为澳大利亚圣公会的传教主教区。

另外,罗马天主教圣经会在塞皮克、马当两个地区的北部沿海建立了传道站和学校,在阿勒西斯哈芬周围创办了一个传教中心。到1914年,在教会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1000人。

截至20世纪初,巴布亚新几内亚所有沿海地区和附近各岛屿都有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他们学习土著居民的语言,并写成文字,在他们开办的学校里进行教学。他们住在欧式房屋内,穿着欧式服装,拥有钢制工具和园艺工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使用不同的烹调技术,影响着当地土著文化,改变了村社的领导结构。另外,他们从土著部落中选拔执事,管理教堂的事务,讨论决定村社的大事。

(四)欧洲科学家走进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

19世纪,人类对地球和生物界的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知识明显增长。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殊的地理地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吸引着欧洲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

1871年,俄国生物学家尼古拉·米克吕霍·麦克莱(Nicola Mikluho Maclay)在新几内亚岛北海岸(又称麦克莱海岸或雷伊海岸)的马当附近登陆,成为第一个考察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科学家。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与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了一体。

1875年,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挑战者”号在查尔斯·怀维尔·汤姆生(Charles Wyville Thomson)的指挥下进行远洋考察。同行的科学家在马努斯岛西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学考察。

同年,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季·达尔伯蒂斯(Luigi D'Albertis)赴巴布亚湾和西部管理区一带进行科学考察,并深入内陆900多公里,多次抵达弗莱河上游。

1884年,德国鸟类学家和人种学家奥托·芬斯克(Otto Finsch,又译为芬什)考察了新几内亚岛东北海岸以及塞皮克河流域。1896年,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劳特巴赫(Carl Lauterbach)深入马当内地和拉姆山谷开展调研活动。

1914~1915年,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瓦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独自一人到特罗布里恩群岛、迈鲁岛(Mailu Island)进行田野调查研究,最终完成了人类学经典民族志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着重描写了特罗布里恩群岛特有的社会经济活动——库拉圈。丁岩妍:《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第30页。这些科学家把他们在新几内亚的旅行见闻写成了详细的报道,还搜集了一些土著居民制成的产品,使西方人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欧洲商人、传教士和科学家的不断涌入,给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居民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思想和观念,最终改变了他们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也使这一地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到19世纪中后期,那些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争夺殖民霸权的欧洲列强,开始将目光转向南太平洋地区,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

二 近代西方列强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争夺

欧洲人发现巴布亚新几内亚后,认为土著居民好战,当地也没有具有贸易价值的商品。因此,他们的活动只局限于沿海一带,并未深入内地。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掀起新一轮殖民扩张的狂潮。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等开始将目光投向西南太平洋地区各个岛屿。他们垂涎于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封闭了许久的古老岛屿新几内亚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等岛屿遭到荷兰、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邦外国家的统治,中断了当地独立发展的进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1873年2月,英国“蛇怪”号船长、海军上尉约翰·莫尔兹比带领的船队沿巴布亚半岛南部海岸探险航行时,在巴布亚湾发现一处天然良港,他认为这里是“可以住人的世界中最后一条未发现的辽阔海岸线”,立即声明这片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英国政府,并命名为莫尔兹比港。同时,还将附近的海湾以其父亲费尔法克斯·莫尔兹比(Fairfax Moresby)的名字命名为费尔法克斯湾。随后,英国传教士和商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费尔法克斯湾附近土著村庄落脚,成为第一批定居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欧洲人。1877年,英国政府委派阿瑟·戈登(Arthur Gordon)为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其辖区包括新几内亚岛东部。

1880年2月,德国银行家汉斯·冯·布莱赫罗德尔(Hans Von Bleuchroeder)和阿道夫·冯·汉泽曼(Adolf Von Hansemann)等成立南太平洋群岛商业与种植园公司(德语:Handels - und Plan - tagen. Gesellschaft),并向政府提出了吞并新几内亚岛的建议。此时正在推行扩张政策的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公开支持该公司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商业活动,鼓动他们成立新几内亚公司(New Guinea Company),专注于南太平洋地区种植园的发展,并提出对通往南太平洋地区的航线提供国家补贴。邢来顺:《论德国殖民帝国的创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第98~102页。1882年,德国政府派人到俾斯麦群岛建立椰子种植园,由此迈出了在南太平洋地区殖民扩张的第一步。1883年,约克公爵群岛等18个商站为德国提供了3000吨的椰干。同年,法国政府派军队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并改名为新爱尔兰,企图建立殖民统治。但旋即被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区昆士兰自治领驱逐,昆士兰总督托马斯·麦基尔雷思(Thomas Mcllwraith)下令在莫尔兹比港升起英国国旗,宣布吞并巴布亚东南海岸。英国政府认为其野心超出了他的权力范围,即在7月2日撤销了昆士兰自治领对巴布亚东南海岸的吞并。汪诗明:《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158页。而后,英国政客开始关注新几内亚岛,鼓吹将英属澳大利亚各殖民区与英属南太平洋群岛合并组成大英南太平洋帝国,将英国以外的商人和农场主驱逐出南太平洋地区。面对英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德国政府先发制人。1884年,俾斯麦政府首先派奥托·芬斯克前往新几内亚岛北部和新不列颠岛一带开拓保护地。继而又派帝国专员冯·奥尔岑(Von Oertzen)抵达新几内亚岛北部,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Ⅱ)的名义宣布对该地拥有所有权。10月,德国移民以新几内亚公司的名义,在新几内亚岛马当地区升起德国国旗。11月3日,德国政府宣布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约181650平方公里的三个地区为威廉皇帝领地(德语:Kaiser-Wilhelms Land)。11月6日,英国政府宣布新几内亚岛东南部以及南纬8°以南珊瑚海中各个岛屿为英国的保护领地,统称为英属新几内亚(British New Guinea)领地,《世界各国政治概况——巴布亚新几内亚》,http://chowkafat.net/Politics/Papuac.html, 2015年2月7日浏览。面积约23.4万平方公里。《世界知识年鉴(1965)》,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第1098页。

1885年4月6日,英、德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新几内亚岛东半部以马勒山脉的山脊为界,东北部及邻近的俾斯麦群岛等归属德国,东南部为英国的保护领地。同月,德国占领所罗门群岛北部的布干维尔岛、布卡岛、舒瓦瑟尔岛、圣塔伊莎贝尔岛(Santa Isabel Islands)、肖特兰群岛(Short Islands)和翁通爪哇群岛(Ontong Java Islands)等,合称德属所罗门群岛(German Solomon Islands)领地。1886年,德国政府在俾斯麦群岛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并将这些岛屿与威廉皇帝领地统称为德属新几内亚(德语:Deutsch-Neu Guinea)领地。1899年11月14日,德、英两国签署《柏林条约》,英国将位于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西部划归德国,德国则将北所罗门群岛中布干维尔岛、布卡岛之外的岛屿划归英国。此后,布干维尔岛、布卡岛等并入德属新几内亚领地。《世界各国政治概况——所罗门群岛》, http://chowkafat.net/Politics/Solomonc.html, 2015年2月7日浏览。该领地面积达到23.87万平方公里。联合国新闻处编《联合国手册(1966~1970)》,北京大学法律系编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255页。

1895年5月,英国与荷兰缔结条约,划定英属新几内亚领地与荷属新几内亚(Netherlands New Guinea)领地以东经141°为界。1901年,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法》,同意澳大利亚各殖民区组成联邦政府。同时,英国政府殖民部决定将新几内亚领地移交给澳大利亚。1905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式接管新几内亚领地。1906年9月1日,改称澳属巴布亚(Australia Papua)领地。1909年,澳大利亚与德国边界委员会经过考察,重新树立了澳属巴布亚领地与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界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宣战。在南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于9月11日派遣1500名皇家海军在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科科波附近的卡卡鲍尔湾登陆。由于德国守军仅有300人,德属新几内亚领地代理总督爱德华·哈伯(Eduard Haber)被迫投降。9月26日,澳军攻占俾斯麦群岛全部岛屿。11月11日占领东新几内亚岛的北部。至此,德国在新几内亚地区的殖民统治结束。191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威廉·莫里斯·休斯(William Morris Hughes)在巴黎和会上要求取得原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委任统治”权。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根据《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决定由澳大利亚“委任统治”原德属新几内亚领地以及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瑙鲁岛(Nauru Island)以外的所有岛屿。1921年5月,澳大利亚正式以法律手段接管了原德属新几内亚领地。

1942年年初,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扩大,日军南下侵占了新几内亚岛北部沿海地区以及布干维尔岛、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马努斯岛等,并与美澳盟军进行了激烈的角逐。1943~1944年,美澳盟军发动了新几内亚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等一系列反攻作战,澳大利亚又重新占领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委托澳大利亚继续托管统治原德属新几内亚领地。1949年7月1日,澳大利亚将巴布亚领地与新几内亚托管地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1973年12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实行内部自治,但澳大利亚继续控制其军事和外交等权力。

三 西方列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殖民统治

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处于文明发展初期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历史进程出现了大提速,拉开了近现代化的序幕。宗主国派遣的行政官员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殖民地的总代表,担任了各级统治机构的职位。他们移植宗主国的政治体制,以武力与法律等手段,使土著居民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还利用土著权力系统,在传统权威的基础上,建立起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构,促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从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块极其原始的土地上,发展了比较先进的近现代行政制度和管理体系,促进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结构的建立。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西里尔·爱德华·布莱克(Cyril Edward Black)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景跃进/张静译)一书中述说的那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现代化的始作俑者,它们也担负起现代化的布道者的角色,它们也曾以入侵者的身份将现代的观念和体制传播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一)德国在新几内亚领地的统治(1884~1914年)

1884年10月,德国移民在新几内亚岛马当地区博加德吉姆(Bogarde Jim)与土著居民签署协议,获得长期定居、取得土地、经营农场、自由开矿以及保证德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等权利。1885年5月17日,新几内亚公司获得管理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权利,《世界百科全书》编写委员会编《世界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卷)》,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6,第475页。由此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一个殖民政府的管理机构,总部设在莫罗贝地区的芬什哈芬(1892年迁至斯蒂芬索特,1897年迁往马当),古斯塔夫·冯·厄尔岑(Gustav Von Oertzen)任第一任专员。而后,新几内亚公司以价值低廉的小物件从土著居民手中骗取了12.14万公顷的土地,建立起椰子、烟草种植园,并从新加坡、苏门答腊(印尼语:Sumatera)一带招募了一批半熟练的中国人、马来人、日本人,经营种植园和贸易行业。然而,由于欧洲人对这块土地及其气候特点认识不足,除种植椰子树受益外,其余庄稼种植全部失败。新几内亚公司对新几内亚领地的行政管理失去了兴趣。

1899年4月1日,德国政府接管了新几内亚领地行政管理权,鲁道夫·冯·贝宁森(Rudolf Von Benningsen)、艾伯特·哈尔(Albert Hahl, 1901~1914)先后被任命为总督。新几内亚殖民官员列表,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nial_administrators_of_New_Guinea, 2016年1月25日浏览。领地行政管理中心迁往新不列颠岛赫伯特肖赫(Herbertshohe,今称科科波)。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强化殖民统治。政治方面,建立了通过村吏行使职权的政府体制。在每个村社任命一名村长(即“路路艾”),负责征收赋税,处理村社内小的纠纷,向上级报告村社大事,传达政府的命令并保证得以实施。每个村社任命一名通讯员(又称翻译,即“图图尔”),以便于上下联系,传递信息,加强统治。将各个村社组织起来,建立了新几内亚岛莫罗贝、马当、艾塔佩、新爱尔兰岛卡维恩(Kavieng)、纳马塔奈(Namatanai)、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布干维尔岛基埃塔(Kieta)、马努斯岛洛伦高(Lorengau)八个行政管理中心,管理沿海大部分地区,每个区派一名专员负责。另外,在新几内亚岛莱城和安戈拉姆(Angoram)建立了次要行政机构。为了地方治安的需要,还建立了警察体制。教育方面,1907年,在拉包尔附近纳马努拉(Namanula)创办学校,讲授德语,以便使土著居民更加“德国化”。同时,培养熟练和半熟练的技术工人,为学生开设工艺技术课。另外,对使用德语传教的教会划拨经费,试图以德语取代其他语言。经济方面,1907年颁布《劳工法令》,规定领地内的所有土著成年男子都要缴纳年税,劳工招募员可任意招募劳工。颁布新的《土地条例》,废除私人购买土地的权利,规定任何人获取土地,都必须经由政府代买。此举使加泽尔半岛和新几内亚岛沿海地区的农村失去大量土地。由此引发了土著居民与欧洲移民的激烈冲突。

1910年,德国人在新不列颠岛北端的红树林沼泽上填土建镇,并将其命名为拉包尔。而后,这里成为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新首府。1912年,德属新几内亚领地的人口达到近60万人。http://www.worldstatesmen.org/Papua_New_Guinea.html, 2016年1月25日浏览。

(二)英国在新几内亚领地的统治(1884~1905年)

1884年11月英国占领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后,任命彼得·斯克莱奇利(Peter Scratchley, 1884-1885)为新几内亚领地特派专员。由于他无权制订新法律或征税,且活动经费只有澳大利亚各殖民区提供的1.5万镑,因此,他的主要职责是熟悉领地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他将领地的首府设在莫尔兹比港。在地方管理上,利用各村社的头人实行殖民统治,任命哈努阿巴达村有影响的头人博·瓦吉(B. Wagi)为所有莫土人村社的首领。同时,在传教士熟悉的土著居民村社任命行政长官。继任者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 1886-1887)在萨马赖、莫土莫土(即托阿里皮,Toalipi)、里戈(Riego)三地设立了管理站。与当时英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唯一的大型商业机构伯恩斯—菲尔普公司(Burns, Philp and Company)联合开展贸易活动,开辟了莫尔兹比港、萨马赖与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区昆士兰自治领星期四岛(Thursday Island)之间的定期航线。

1888年,昆士兰自治领总督塞缪尔·格里菲思(Samuel Griffith)提出与英国政府共管英属新几内亚领地。双方经过协商,英国政府以行政官代替特派专员,威廉·麦格雷戈(William Mac Gregor)成为新几内亚领地第一任行政官。他上任后,成立政务委员会和立法委员会,组建新的领地政府。从此,英属新几内亚领地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而后,他通过考察民情,致力于在欧洲人与土著居民之间建立和平关系。在地方管理方面,成立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管理区,由地方行政官负责日常管理。1890年,成立由斐济人和所罗门群岛岛民组成的武装警察队伍,后又补充了部分土著居民。他们有权解决村民间的各种纷争,并负责征收罚款。另外,在村社实行村警制度,选拔善于说辞、工作积极的人担任村社警察。在土地管理方面,制定《土地条例》,实行土地保护制度,规定村民只能向殖民政府出售土地,不准出售给私人,即私人只有通过政府才能购买土地。在劳工管理方面,制定《劳工条例》,禁止招募劳工到他们所属管理区以外的地方去工作。但殖民政府不受此条例约束,必要时还可以征用劳工。在教育方面,鼓励教会办学,并提供廉价土地,协助开辟新教区。

1898年,乔治·勒·亨特(George Le Hunt)接任行政官后,沿袭上届政府的政策,保留常驻地方官、武装警察、村社警察,作为绥靖新区和维护旧区治安的手段。同时,将领地政府控制权向北延伸,成立北部管理区;在萨马赖创办了一所医院。另外,还颁布一系列新条例,对委派劳工督察员、为劳工招募员办理许可证以及在政府中设立医务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1903年,克里斯托弗·史坦斯费尔德·鲁滨逊(Christopher Stansfield Robinson)继任代理行政官后,修建了从新几内亚岛东北部沿海布纳(Buna)直通约达(Yodda)采金区的公路。次年,当地武装警察司令弗朗西斯·里克曼·巴顿(Francis Rickman Barton)接任代理行政官后,认为英国政府殖民部已准备将新几内亚领地移交给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是,他开始为领地归属做各项准备工作。

(三)澳大利亚在巴布亚领地的统治(1906~1942年)

19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巴布亚法》,将英属新几内亚领地改称澳属巴布亚领地,废除1888年以来实行的联合统治制度。巴布亚领地设副总督1名,由澳大利亚总督任命,直接对总督负责。巴布亚副总督是澳大利亚在巴布亚领地的最高行政代表。下设立法委员会和政务委员会,分别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政务委员会由澳大利亚总督任命的6名政府官员组成。立法委员会由政务委员会6名成员和由副总督提名、总督任命的3名非官方成员组成。另外,设立下级法院,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最高法院,在巴布亚领地全境行使司法管辖权。姜士林:《宪法学辞书》,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第499页。《巴布亚法》于19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是澳属巴布亚领地的法案,一直沿用到1949年。

弗朗西斯·里克曼·巴顿是澳属巴布亚领地第一任代理行政官。他在重新制定《土地法》时规定:任何人都可以从领地政府手中租赁土地,租期可达99年。

1907年,原英属新几内亚领地首席法官约翰·休伯特·普伦基特·默里(John Hubert Plunket Murray)被任命为澳属巴布亚领地代理行政官。次年,他成为巴布亚领地第一任副总督,制定了许多新政策。政治方面,首先建立了一套忠诚的公务员班子,并从澳大利亚选派行政官员。沿袭英属新几内亚领地时期的分区管理制度、村警制度;新建农村参议会,参议员由村民推选,其职责是向领地政府提出有关改进农村的建议;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内地考察。到1913年,领地政府基本上控制了沿海地区,并在内地设置了警察哨所或基本营地,全部由欧洲籍官员负责。经济方面,制定《土著劳工条例》,规定种植园主可以直接与劳工签订合同,对拒绝工作而逃跑的劳工可进行监禁。同时,设立土著居民事务部,监督劳工条例的实施。1918年,通过《土著居民赋税条例》,规定除警察、传教士及家中人口众多的人之外,凡年龄在16~36岁的男子都要缴纳人头税,可采用强制劳动的方式抵偿税款。同年,又通过《土著居民种植园条例》,规定政府有权在各村社附近建立土著居民保留地,推行强制性种植,村民开垦土地,政府提供种子,村民将产品的一半交给政府。教育方面,扶持西方教会办学,推行英语教学和技术教育。如天主教圣心会在尤尔岛创办的学校向男生传授打铁、制靴、印刷和装订技术;伦敦传道会在附设的师范学校设置打字班,在附设的乡村学校传授制作藤器、竹器技术;夸托产业界传道会则注重培养各种技工。同时规定,教会培养的学生通过特定的考试,即可得到政府发放的补助(每人10元)。医疗卫生方面,在莫尔兹比港、萨马赖、伍德拉克岛和达鲁设立医院,并派遣巡回医疗队和医务助理。到30年代初,医务助理可到各村社独立进行巡回医疗。1933年,选派学生到澳大利亚悉尼(Sydney)学习物理、化学、解剖学,以及如何对病人展开急救。此外,还向教会划拨经费,帮助其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并承担50%的医药费。日常生活方面,规定任何人不得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不准进行部落战争。同时,西方教会还通过干预土著传统舞蹈和某些宗教仪式,使许多土著居民皈依了基督教。这一切冲击了澳属巴布亚领地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土著居民刀耕火种的生活走向终结,部落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减少。1939年,澳属巴布亚领地人口达到33.86万人。http://www.worldstatesmen.org/Papua_New_Guinea.html, 2016年1月25日浏览。

1940年2月约翰·休伯特·普伦基特·默里病逝后,他的侄子休伯特·伦纳德·默里(Hubert Leonard Murray)代理巴布亚领地副总督,基本上沿用了上届政府的有关政策,但与当地驻军的关系比较紧张。http://adb.anu.edu.au/biography/murray-hubert-leonard-11208, 2016年1月25日浏览。

(四)澳大利亚在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的统治(1914~1942年)

1914年澳大利亚夺取德属新几内亚领地后,开始实行军事统治。第一任军事主官威廉·霍姆斯(William Holmes)上校对土著居民采取高压政策。1915年1月,当地驻军指挥官塞缪尔·奥古斯都·佩西布里奇(Samuel Augustus Pethybridge)上校担任地方官,他与继任者希福斯·辛普森·麦肯齐(Seaforth Simpson Mackenzie, 1917-1918)、乔治·詹姆逊·约翰斯顿(George Jameson Johnston, 1918-1920)、托马斯·格里菲思(Thomas Griffiths, 1920-1921)新几内亚殖民官员列表,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nial_administrators_of_New_Guinea, 2016年1月25日浏览。继续实行军事统治。政治上,沿袭原德属新几内亚领地政府的法律,规定边远哨所的士兵必须协助警察维持统治秩序。同时,还规定原有的德国人只要保持中立,即可协助澳大利亚管理新几内亚领地,原德国人委任的村长和通讯员可照常开展工作,传教士也可继续传教。经济上,允许德国种植园主继续经营种植园,保留人头税制度,并按最高税率征收赋税。为了保证种植园劳动力,军政府通过了更加严格的劳工法,经常以武力和欺骗的方式到内地搜寻、绑架土著居民。

1920年澳大利亚取得新几内亚委任统治权后,即委派巴布亚领地副总督约翰·休伯特·普伦基特·默里、澳大利亚内务领地部秘书艾特利·亨特(Atlce Hunt)、伯恩斯—菲尔普公司经理沃尔特·卢卡斯(Walter Lucas)三人组成皇家委员会,考察巴布亚与新几内亚的未来关系问题。约翰·休伯特·普伦基特·默里建议两地合并管理,但后两人为了满足渴望接管德国人财产的商人的利益,建议两地分治。最后,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了《新几内亚法》。规定:澳属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单独设立政府,以文官政府取代军政府。拆除军事设施拉包尔炮台。由澳大利亚总督委任的行政官具体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立法权由澳大利亚总督掌握,针对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颁布的各种条例,必须严格执行。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第691页。紧接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德国人财产征用局,开始接管德国人的种植园、商业机构,并将接管后的种植园出售给澳大利亚退伍军人。

1921年5月19日,随着《新几内亚法》生效,文官政府取代军人政府,埃文·亚历山大·威兹德姆(Evan Alexander Wisdom, 1921-1933)、托马斯·格里菲思(1933-1934)、沃尔特·麦尼科尔(Walter McNicoll, 1934-1942)先后担任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行政官,新几内亚殖民官员列表,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lonial_administrators_of_New_Guinea, 2016年1月25日浏览。并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政治方面,废除原德国人制定的法律。成立七个管理区,其中新几内亚岛三个,附近岛屿四个。派人考察内地,扩大统治区域。建立与原德国统治时期相似的行政管理制度,即在每个村社委派一名村长和一名通讯员,村长负责维持秩序,通讯员担任村长的副手。在个别地区还委任大村长,负责管理几个村社,他们可以得到少量的薪金,但必须服从到各村视察的巡视官员的领导。193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修改《新几内亚法》,成立立法委员会和政务委员会,分别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经济方面,制定新的《土地条例》,规定只有政府才有权购买土著居民的土地,欧洲人只能从政府手中租赁土地,租期99年。为了解决劳工问题,制定新的《劳工条例》,规定劳工合同期限为3年,最低工资每月1元,每周工作55小时。但雇主和部分政府官员却拒绝执行《劳工条例》,甚至采用强迫或欺骗等手段征用劳工。教育方面,将学校教育委托给教会,并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金。其中新几内亚岛上有路德教派传道会和罗马天主教圣经会设立的传道站,其他岛屿则有基督教新教卫理公会、罗马天主教圣心会和圣母会传教团体,他们用方言、洋泾浜英语进行教学,个别教会还对学生传授技艺。另外,政府也创办了几所学校。1922年,在拉包尔创办了培养司机、轮机员、木工的技术学校;在科科波开办了小学。不久,又在卡维恩创办了一所学校。但总体来讲,澳属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的教育是国际联盟所有委任统治地中发展最慢的一个。医疗卫生方面,在每个管理区至少建立一所医院,由欧洲籍医生负责,招聘当地人担任护理人员。另外,成立巡回医疗队,由一位欧洲籍医生或医务助理领导,逐个村社进行健康状况和卫生设备检查。

1937年5月,拉包尔火山大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安全,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首府从拉包尔迁往莱城。1939年,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人口达到58.76万人。http://www.worldstatesmen.org/Papua_New_Guinea.html, 2016年1月25日浏览。

(五)澳大利亚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的统一管理(1942~1975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了澳属巴布亚领地和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的许多地区,并与美澳盟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争夺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借助于战争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合并管理,并一直延续到当地独立。

1.军政府在澳属巴布亚和新几内亚的军事统治(1942~1946年)

1942年1月,日军占领拉包尔,澳属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行政官沃尔特·麦尼科尔将行政管理权交给军队,该地文官政府的统治终结。2月15日,莫尔兹比港高级军官巴兹尔·穆尔豪斯·莫里斯(Basil Moorhouse Morris)少将取得了巴布亚领地的统治权。随后,两地合并为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Australian New Guinea Administration Unit,缩写:ANGAU),简称“安高”政府,首府莫尔兹比港,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陆军部。〔澳〕P.比斯库普(P. Biskup)等:《新几内亚简史》,广东化工学院《新几内亚简史》翻译组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第211~212页。从此,澳大利亚在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两地采取相同的政策。在没有卷入战争的地区,继续由原政府官员进行统治,并将统治区域划分了级别;建立巡逻营,加强军事巡查;主持法庭,管理劳动力,解决劳动、卫生问题,帮助被战争毁坏的村社恢复家园。在日军占领区,组织政府官员和警察收集情报,为盟军做向导;发动民众,反抗日军的统治。

2.临时文官政府统一管理巴布亚领地和新几内亚托管地(1946~1949年)

1945年10月30日,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在马克姆河以南地区的军事统治结束,杰克·基思·默里(Jack Keith Murray)被任命为第一任行政官。1946年6月24日,澳属新几内亚行政单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区的军事统治终结,临时文官政府开始统一管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政治方面,重建管理站,将以前在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工作的官员调往巴布亚领地工作,选派更多的巡逻官去巡视新区和开发高地。整顿公务员队伍,增加公务员数量,设立教育部和劳工部,扩大公共卫生部,将战区善后工作的管理划入管理区事务与土著居民事务部,救助太平洋战争中受害者家属。经济方面,实施新的《土著劳工条例》,将劳工合同时间由3年减为1年,工作时间由每周55小时减为44小时,每月工资由战前新几内亚委任统治地的50分、巴布亚领地的1元,全部增加到1元50分,并规定雇主必须给工人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工人出现伤亡,雇主必须给予补偿金。公共卫生方面,创办医院,加强医疗救助工作。截至1950年,共创办医院77所、简易医疗站613处,治疗患者85万人次。另外,各地教会医院也参与医疗救助工作。教育方面,除继续向教会划拨教育经费外,还创办了一些学校,用英语教育儿童如何阅读和写字,如何成为良好公民。截至1950年6月,就读于政府学校、教会学校的学生人数分别达到4223名和128665名。

3.新几内亚政府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的统治(1949~1973年)

1949年3月25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巴布亚和新几内亚法》。7月1日正式实施,取代了原《巴布亚法》和《新几内亚法》。其内容包括:巴布亚领地和新几内亚托管地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以莫尔兹比港为新领地首府。成立常设的文官政府——新几内亚政府,澳大利亚总督任命的行政官是领地最高长官,行使行政权;由9名非土著官员组成行政官的政务委员会为行政官提供建议和帮助。领地下设立法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由28名成员组成,是领地的立法机关,其通过的法案须经澳大利亚总督批准后方可生效。地方政府委员会是领地的地方管理机构,成员由行政官提名、澳大利亚总督任命。同时,按自然村设置选举产生的村议事会和乡村警察。设立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在领地内行使司法权;如果对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不服,可向澳大利亚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第27页。从此,澳属巴布亚领地和新几内亚托管地在法律上实现了合并管理,杰克·基思·默里、唐纳德·克利兰德(Donald Cleland, 1952-1966)准将、戴维·奥斯本·海(David Osborne Hay, 1966-1970)、莱斯利·威尔逊·约翰逊(Leslie Wilson Johnson, 1970-1973)先后担任行政官。巴布亚新几内亚行政官和国际专员,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dministrators_and_High_Commissioners_of_Papua_New_Guinea, 2016年1月25日浏览。1951年9月,新几内亚政府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的行政地位由分区转为区,下设塞皮克、马当、马努斯、西高地、南高地、东高地、西部、海湾、莫罗贝、北部、米尔恩湾、中部、布干维尔、新不列颠和新爱尔兰15个管理区。由此奠定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后各省区划分的基础。1953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地的人口分别达到36.4万人和109.4万人。世界知识手册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知识手册(1955)》,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第491页。

在经济方面,1950年,新几内亚政府做出了支持欧洲人发展企业的若干规定,雇佣工人的期限可以定为1.5~2年,撤销特设的劳工部,以雇主与劳工之间签订的合同取代契约。沿袭上届政府的部分政策,如继续巡视新区,建立新的管理站,政府控制椰干生产等。1957年起,对领地内年满18岁的男子征收个人税,每人每年4元。1959年起,开始征收所得税,收入越高,缴纳的税款越多。60年代初,为解决工矿企业的劳动力问题,颁布实施《土著劳工雇佣条例》,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的口粮、服装和住房等;重新成立劳工部,允许工人加入工会组织。

在科技和教育方面,1949年,新几内亚政府成立科技协会,致力于推广科学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巴布亚新几内亚》,内部出版物,2015,第7页。1957年,开始发展中等教育,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到1962年,教育经费达到494万元,政府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4万人和9.5万人,并派2人到澳大利亚的大学留学。1963年,在莫尔兹比港成立行政学院,培训当地公务人员。60年代中后期,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和内部自治呼声的压力,创办了巴布亚和新几内亚大学(1970年在校生约800人)、莱城高等技术教育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科技大学前身)、戈罗卡师范学院(戈罗卡大学前身)三所高等学校,以及医学研究所(1968年)。截至1972年,共创办1340所小学、10所中学、4所师范学院。宗教研究中心编《世界宗教总览》,东方出版社,1993,第180页。1973年,领地的教师达到9060人,在校学生达到25.4万人。巴布亚新几内亚教育部网站,http://www.education.gov.pg/QL_History/index.html, 2015年11月28日浏览。基督教新教和英国新教圣公会也积极参与领地的教育事业。

在医疗卫生方面,新几内亚政府在莫尔兹比港、拉包尔、莱城、戈罗卡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基础医院,每个管理区设立其他医院,各管理站设立小型医院。在主要的教会中心区兴建新的医院或扩建原有的医院,承担医疗救治工作,政府给予津贴补助。截至1960年,政府、教会创办的医院各有105所、92所,简易医疗站分别达到1200处和420处。

在政治方面,1951年,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在莫尔兹比港召开第一次一院制议会,成立立法委员会,为新几内亚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令。议会28名议员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委任的,土著议员仅有2名新几内亚人、1名巴布亚人。他们名义上代表着整个领地的村民,但实际上却无法发挥作用。同时,还成立农村协进会、供销合作社、市政咨询会和各行各业的协会或福利会等,冲击了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组织结构,由此在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形成了一种多元社会。1964年年初,在联合国的压力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给予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250万土著居民选举权。3月,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大选,70%有选举权的人参加了投票。在领地第一届众议院(即下议院)64名议员中,10名是由政府指定的官员,10名是西巴布亚、各高地等特别选区选举产生的,并规定必须是非本地人。剩余的44名是由面积相当于管理区的自由选区选举产生。其中土著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有38名。领地众议院虽然取代了原来的一院制议会,但因欧洲人仍掌控着议会大权,他们与领地政府一样反对领地自治,其他议员也不能随便反对政府,所以新几内亚政府仍旧控制着众议院。

然而,面对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人民自治呼声越来越高,亚洲、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新几内亚政府也不得不调整政策,让更多的当地人进入政府机构任职。1965年,领地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成立宪政发展的特派委员会,以便了解人民对议会变革的意见。调查发现,生活在城镇的人,尤其是接受过教育的人,政治要求强烈,希望尽快实现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而生活在农村的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其生产和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仍旧依靠氏族或部落其他成员的情谊生存,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他们安于现状,对政治上的急剧变革不热心。于是,澳大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对外声称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大多数人反对立即实现自治,试图尽可能长久地占据这一地区。1968年3月,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地举行第二届众议院选举。在94名议员中,政府委派的官员占10名,地方选区(原特别选区)、自由选区分别选出了15名和69名。此次议会选举时规定被选举人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结果许多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丧失了被选举的资格。在94名议员中,欧洲人有30名(包括政府委派的10名,地方选区中的11名,自由选区中的9名),约占议员总数的32%,他们对议会依旧有很强的控制权。1969年,新几内亚政府成立公务人员管理局,取代了原公务人员管理专员。1972年2~3月,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第三届众议院选举。接着,成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上第一个由本地人控制的中央政府及制宪委员会,开始为实现自治而努力工作。但澳大利亚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宪法的制定继续采取殖民主义的态度,不断干涉制宪委员会的工作。

4.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时期(1973~1975年)

1973年12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同意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原行政官莱斯利·威尔逊·约翰逊改称高级专员,他向新几内亚政府的部长们移交了所有内部事务权力,部长们宣誓就职,组成了政务委员会。

1974年3月,托马斯·金斯顿·奎奇立(Thomas Kingston Critchley)继任巴布亚新几内亚高级专员,自治政府决定独立后的首都设在莫尔兹比港,并将其从原中央区划出,成立国家首都区。

1975年年初,随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的脚步越来越近,澳大利亚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外交有效控制权交给了莫尔兹比港,以此来证明巴布亚新几内亚已实现自治,并即将走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