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治水与中华文明(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 贾兵强 朱晓鸿
- 813字
- 2021-04-30 12:15:02
第一章 治水与中华文的明肇始
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中华大地,河流遍布,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多流入太平洋。在我国被称为雅鲁藏布江、怒江的两条河流,分别经由印度、孟加拉、缅甸,最终流入印度洋。在我国被称为澜沧江、元江的两条河流,分别经由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流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内陆河有塔里木河、柴达木河、疏勒河等。这些河流,首尾完整,体现了中华文明系统的完整性。另外,这些河流流入不同的大洋,并且流经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体现了中华大河文明地理上的开放性。其中许多河流生出支流、湖泊,流经气候、地形、物产、风俗各不相同的许多地区,这则体现了中华大河文明的丰富性。总之,大河是人类文明发源的摇篮,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就是属于“大河文明”。
大河在孕育文明的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与水抗争的历史。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有关大洪水的记载很多。因此,防洪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治水活动之一。与洪水作斗争,成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洪水就没有治水,就不能产生中华特色文明——治水文化。史前人类治水活动构成中华文明之源,其内容不仅包括筑堤建坝、修筑城池、疏浚河道、堆筑高台等防御水患的实践,而且还包括凿井、挖池、修渠以利取水、蓄水、排灌等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其中,水井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水井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进程,人们由渔猎为生到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纺织与制陶,从而出现人类农业文明的曙光。与此同时,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以及国家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另外,治水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也反映在科学技术方面,治水的实践推动与之相关的天文、数学、地理、建筑、冶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黄河是一个含沙量高、灾害频仍的河流,对黄河的治理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力学、地理学、建筑技术、金属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