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班组团队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竞争力,就不能成长壮大。竞争的基本作用是催化剂,即它起到无可比拟的激励作用。竞争能产生压力,压力又变为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提髙生产经营能力。一个团队如果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正视自己,敢于面对强手,就能在竞争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一、班组建设的原则

基层班组建设,目前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日益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认为,搞好基层班组建设工作并不难,需要遵循如下三大原则。

1.生产工艺化原则

生产工艺化原则,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及管理的需要,把有关人员按一定的管理制度组织在一起。一般来说,班组是按产品、工艺管理的要求所划分的基本作业单元,它由同工种或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工种员工组成。

生产工艺化原则是指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这样构成诸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车工工段、铣刨工段等生产单位。

优点:便于指导与管理,能够适应产品更新换代。

缺点:加工路线长,占用资金多,协作关系复杂,容易出差错。

2.对象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这样构成诸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车工工段、铣刨工段等生产单位。

优点:生产周期短,资金占用少。

缺点:对多品种适应能力差,设备得不到利用,班组内部管理复杂。

3.混合原则

混合原则,这是将上述两种专业化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综合了两种专业化形式的优点,在实际中应用比较普遍。综合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生产单位的同一层次看,企业内的车间或班组,既有按工艺专业化形式建立的,又有按对象专业化形式建立的;二是从生产单位的不同层次看,在工艺专业化车间内的班组,是按对象专业化形式建立的,或者在对象专业化车间内的班组,是按工艺专业化形式建立的。综合专业化形式机动灵活,适应面广,如应用得当,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优点:集合了把生产工艺化与对象专业化优势。

缺点:班组人数的多少,要以工作效率和班组长有效管理来决定。

二、班组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

班组管理基础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班组标准化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标准化使企业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中有章可循。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一套标准化的规程、操作步骤和保障体系。大到新项目投产,小到一颗螺栓的紧固,都有相应的标准来衔接、约束,任何环节上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个生产任务和作业质量,甚至影响到班组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做好标准化工作,是班组实现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班组保证安全高效生产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日工作标准化、周工作标准化、月工作标准化、原始记录台账标准化、场地标准化、工序操作标准化等内容。

标准化效果示意图

2.班组定额工作

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所规定的必要劳动时间消耗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前者称为“时间定额”,后者称为“产量定额”,这两种形式可以直接转换,均为劳动计量标准。因此它主分为用时间为工时定额,用数量为产量定额两种形式。

● 物资消耗定额

物资消耗定额是班组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定额两部分。

● 期量定额

期量定额是为科学地组织班组的生产活动而对生产过程中有关加工对象(毛坯、零件、部件等)的生产期限和数量等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正确编制期量标准对于提高计划和管理水平、组织均衡生产、建立日常生产秩序和提高经济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期量定额标准。

期量定额有利于保证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保证按期出产和交货,也有助于建立班组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克服前松后紧现象,帮助班组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班组原始记录

班组原始记录是班组建设的依据。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组织单元,直接担负着某一过程中一个专业点的生产与管理工作,班组情况及运行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需要采取规范化的方式,及时如实记录下来,作为组织生产、检查、分析、考核的依据。因此,认真搞好班组原始记录,是维持正常生产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千万不能把原始记录跟搞形式主义等同起来,认为生产是实的,记录是虚的;效益是干出来的,不是记出来的,因而对班组原始记录采取马虎敷衍的态度。

班组原始记录的设置要科学、适用。一个班组究竟需要设置哪些原始记录,应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近年来,在班组原始记录的设置上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设备购置、封存、报废申请表

生产/检测设备保养维修计划

4.班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说管理是保证企业班组正常运营的手段,那么制度则是一种保证。班组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之上的,它可使班组和班组成员有秩序、有组织、有成效地工作。班组制度是班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组运行的基本准则,对维护班组正常动作及规范班组成员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 晨会制度

晨会制度在现场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晨会具有人员点到、活动发表、作业指示、生产总结、唤起注意、培训教育、信息交流等七个特点。因此,即使占用了工作时间,也要坚持实施。

同时,晨会对于班组整体的建设有以下不容忽视的六大好处:

1)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

2)能产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3)培养全员的文明礼貌习惯;

4)提高班组成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提高工作布置效率;

6)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

晨会在设计内容上应包含如下几项内容:

1)发出号令,集合人员;

2)人员报数点到(通过报数声音确认人员精神状态);

3)总结昨天的工作;

4)传达今天的生产计划和基本活动,说明注意事项;

5)公司指示事项的转达;

6)人员工作干劲的鼓舞;

7)宣布作业的开始。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班组内成员有轮班或上班时间不一致,就特别有必要把晨会事项传达到下一班次,否则容易引起生产的混乱,发生问题。

● 交接班制度

班组交接班是两个运行班组的一个正常衔接,是上一个班全面详尽地向下一个班交待与传达生产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巡回检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对班组保障安全生产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与保证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好巡回检查制度。巡检后应及时填写记录,巡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岗位巡检牌要认真做好交接。

2)质量负责制度。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搞好质量管理是企业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班组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搞好班组质量管理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具很重要的意义。

3)安全文明生产制度。班组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现场,其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班组的直接负责人,班组长必须做好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它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

(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班组的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所以班组长要重点做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对于不同的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各有侧重点,具体的说明如下表:

班组成员的安全教育

(2)班组经济责任制。按照岗位职责(责任、义务和权利),根据生产经营、工作内容、环境设备、产品结构、工作量、经济收益等要求,合理进行岗位分工,并明确岗位任务、范围、指标和责任大小以及考核标准等所制定的工作制度。企业依法、合理、公正地对职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考核并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报酬,班组长在考核员工业绩和进行劳动报酬分配时,必须按企业考核分配标准的规定执行,做到合法、公正、公平,并根据情况做到适度的公开。

制度是一种以行为为调整对象的社会规则,其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写在纸上,留在嘴上,挂在墙上,都将是一纸空文,只有让制度真正走进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的心里,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否则,有形同于无。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严,产生的后果要比没有制度更糟糕。如果员工看到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得不到有效落实,那后果就会像“破窗理论”中的那扇破窗一样,更多的人会将墙上的制度当成一种摆设,根本起不到该有的约束作用。所以,要想搞好班组管理,班组长一定要注意提升执行力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