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微行为:秘密都在小动作里
- 张卉妍
- 887字
- 2021-04-01 19:39:18
眼角看人
曾经有人向心理医生诉说了这样的苦恼:“我平时总是喜欢用眼角看人,从高中就开始了。我也知道这种行为十分不礼貌,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曾经试图用手挡住自己的余光,但是还是无法摆脱。我现在根本不敢正视别人,每次遇见陌生人我都不敢抬起头看对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也总是喜欢用眼角余光去看别人,但是又不敢去和他们大方地打招呼或进一步交往……”
还有另外一个事例: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一家公司参加面试,他本来有很大的优势,面试过程也十分顺利,他对自己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但是他并没有被录取。原来,面试的主考官发现他在竞争中,总是用眼角的余光看着别人回答问题;在他自己回答问题时,眨眼的速度和频率又很慢。他的种种表现都表明他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同是用眼角看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第一个事例的主人公是在青春期的烦躁的驱使下,对其他人尤其是异性充满好奇,一方面去小心地探索,而另一方面又为这种探索感到恐惧和不安。他们总是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出现了这种心理问题后不是积极的治疗和疏导,而是采取一种压抑自己的方式,反复告诫自己,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结果焦虑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越是压抑,其承受的压力越大,最后逐步发展到病态。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统称为社交恐惧症,在15~18岁时最为常见,其中多是一些性格内向、学习刻苦的女孩子。“爱用眼角余光看人”只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之一。这其实也是因为长期的病症压抑着他们的精神,使得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尤其是碰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更是会让他们无地自容,但实际上他们又十分渴望同人交往,这种矛盾的心理驱使他们用眼角看人,仿佛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一样。
而第二个事例中的主人公则是以一种鄙夷的心态用眼角余光看人的。因为他深知在这场面试中,他胜出的可能性很大,自己有很大的把握,完全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根本不需“正眼”看他们,这才会向他们投去鄙夷的眼光。这种眼光被主考官捕捉到了,他们自然不希望让这种自大傲慢、目空一切的年轻人成为他们的员工。
正常的社交场合中,第二种眼角看人的情况十分常见,也是有人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而故意摆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