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局历史与创新发展
- 陈争平 朱荫贵 胡政
- 4088字
- 2025-02-17 10:58:10
四 政治
《蔡增基回忆录》中记述了蔡增基对诸多民国政治人物的印象及与他们的交往。[44]
蔡增基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与孙中山不仅是同乡,更是远亲。由是,他与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45]此外,蔡增基17岁时在夏威夷结识了此后成为中国同盟会广东支部长的卢信,并由卢氏引荐成为广东省议会议员,由此步入民国政坛。[46]
除归国留学生群体外,以孙科、吴铁城等人为代表的政治人脉,是蔡增基在中国的另一资源网络。孙科、吴铁城与蔡增基同为香山人士。蔡增基在孙科与吴铁城的扶持下,参与了市政及铁路管理的工作,并由此获得了诸如张静江、李济深、张群等人的赏识。
蔡增基曾见证了孙科在蒋介石政治谱系中的尴尬处境,并试图为其寻求政治上的出路。
那天晚上,我深入地思考了孙科的处境。第二天,我和他谈了一次话,建议他从两条更为宽广的道路中任选一条以应对蒋介石。第一条路,若他只对铁路方面的事物感兴趣,他就不应该参与政治,一旦他选择这样做,那么作为孙逸仙博士唯一的儿子,应该就不会再有人对他进行任何阻挠……第二条路,如果他不能将自己从政治中抽离,那么就应该辞去铁道部的职务,然后前往上海专注于政治事业……对此,孙科的反应却是劝我继续替他管理铁道部,他的政治事业不用我操心……他只想继续依赖于蒋介石,做一名普通的政客,浑浑噩噩地度日,而不愿尝试掌控未来的事态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孙科和他的幕僚们继续在政府中扮演着无足轻重的消极角色。他缺乏基本的政治才能和组织能力,永远不可能实现他父亲的雄心和理想。[47]
与孙科相比,尽管吴铁城曾在北伐前被蒋介石逮捕入狱,但此后依然得到了蒋的重用,抗战前后还担任过上海市长、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等职。[48]吴铁城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对蔡增基主持的市政及招商局的改革与重组工作颇为关照。抗战爆发后,蔡增基辗转至重庆避难,亦多赖吴铁城照应。[49]不过,也正是吴铁城的一番话,使蔡增基萌生了离开中国的想法。
在重庆待了大约六个月后,我决定永远离开中国。这一决定并非偶然,但它是在一天晚上变得彻底清晰起来的。当时我和吴铁城在谈论中国的未来和战后的问题,他突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中国还不具备成为共和国或建立其他代议制政府的条件。他真心地认为即便是在日本被赶出中国后,也只有独裁专政才能解决中国的战后问题,并使中国保持自由独立。他的这番话在我听来犹如晴天霹雳。那时我才意识到蒋介石所追求的宏图大业与我在中国尽毕生之力所追求的法治民主政府是背道而驰的……我一直认为高于一切的民主理想在战后的中国领导人那里得不到一丝认同。就连多年来的挚友吴铁城,都和我抱着完全相反的政治理念。[50]
蔡增基的这段回忆,不仅直接转述了吴铁城的意见,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国民党领导层对战后中国政治路线的看法。《蔡增基回忆录》亦载有蔡氏对民国政治的诸多观察与反思。尽管这些看法只是蔡增基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一家之言,但也可作为一种参考。
黎志刚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招商局史研究会特邀顾问兼特约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博士论文《上海轮船招商局研究》获得美国经济史学会颁授1993年最佳经济史论文奖。目前主要研究中国公司制度的发展及转型与中国近代生活史。
杨彦哲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博士候选人。目前主要关注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运动与乡村转型、民国经济人物以及日常生活研究在历史领域的应用等问题。
[1] 感谢《国家航海》的顾宇辉编辑给本文提供宝贵的意见。
[2] 李培德:《李滋罗斯和蔡增基:1936年至1937年英国对招商局借款书信解读》,载胡政、陈争平、朱荫贵主编《招商局与中国企业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第284~297页。
[3]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冯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内部出版,第244页。
[4]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站关于蔡增基的记录如下:“蔡增基(1892~?),籍贯广东中山。乡籍不详,檀香山出生。1911年19岁时离开檀香山回国,时武昌起义刚发生,广东响应,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蔡被选为广东省议会议员。后来,他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16年再回国。1921年在广州市政府任财政局长。1926年至1927年任土地局长。1928年任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局长。1930年任杭州市长,1935至1941年任招商局局长。”参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http://www.sunyat-se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0&id=7123。中山市档案信息网记载:蔡增基(1890~?),香山县人。出生于美国檀香山。民国4年(191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翌年回国。曾任广东省议会议员、两广都司令部外交委员。1921年2月25日任广州市财政局局长。1922年8月任北京政府农商部秘书,其间还任《北京邮报》编辑、香港工商银行经理。1926年11月20日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铁路处处长。1927年11月1日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局长。后又任铁道部管理司司长,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1930年任杭州市市长。1931年4月任上海市政府财政局局长。1932年1月20日至9月16日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秘书长。1936年3月7日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总经理。1947年7月在中国民主社会党(民社党)全国代表会上当选为海外执行委员。同年8月,在民社党革新派全代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积极推动旧金山市联邦蓄贷款会在华埠设立支行,出任支行经理。1963年,与周锐等人发起成立旧金山华埠服务总会,赞助及参加地方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养老、慈善等事业。同年还提议建立中华文化贸易中心。
[5] 参见黎志刚《李承基先生访问纪录》,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黄居素编《建设新中山言论集》第1辑,载龙向洋编《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丛刊》第20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988;李道生的个人回忆录(2014)。
[6] 参见宋钻友《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杨永安《长夜星稀:澳大利亚华人史(1860~1940)》,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晓辉《近代粵商与社会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期;胡波编著《商会与商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胡波《香山商帮》,漓江出版社,2011;王远明、颜泽贤编《百年千年:香山文化溯源与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黄鸿钊编《辛亥革命时期的香山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编《中山旅外侨团》,国际港澳出版社,2004;中山市外事侨务局、中山市港澳事务局编《中山华侨志》,2011;胡波《走出伶仃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珠海历史回眸》,珠海出版社,2006;C.F.Yong,The New Gold Mountain:The Chinese in Australia 1901-1921(Richmond:Mitchell Press,1977);Shirley Fitzgerald,Red Tape,Gold Scissors(Sydney: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1996);Ching-hwang Yen,Ethnic Chinese Business in Asia:History,Culture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4);Philip P.Choy,Canton Footprints:Sacramento’s Chinese Legacy(Sacramento:Chinese American Council of Sacramento,2007);Michael Williams,Returning Home with Glory(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6)。
[7]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i页。
[8]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26、30~32页。
[9]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xi页。
[10]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1~160页。
[11]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1~221页。
[12]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vi页。
[13]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v页。
[14]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ii页。
[15]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ii~iii页。
[16]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222、229~232页。
[17]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0、153页。
[18]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1~152页。
[19] 李培德:《李滋罗斯和蔡增基:1936年至1937年英国对招商局借款书信解读》,载胡政、陈争平、朱荫贵主编《招商局与中国企业史研究》,第286页。
[20]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4~155页。
[21]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47~149页。
[22]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5~156页。
[23]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6~158页。
[24] 青帮的相关研究可参考Brian G.Martin,The Shanghai Green Gang:Politics and Organized Crime,1919-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Frederic Jr.Wakeman,The Shanghai Badlands:Wartime Terrorism and Urban Crime,1937-194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Frederic Jr.Wakeman,Policing Shanghai,1927-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漳君谷《杜月笙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25]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7~160页。
[26]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3页。
[27]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7页。
[28]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1页。
[29]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4页。
[30]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3~164页。
[31]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7页。
[32]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68~169页。
[33]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62~63页。
[34]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68~69页。
[35]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64、70页。
[36]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06页。
[37]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16、124页。
[38]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22~123页。
[39]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23页。
[40]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14~115页。
[41]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39页。
[42]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41页。
[43]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51~152页。
[44] 有关民国政治人物的研究,著作很多,也很有分量。以袁世凯为例,有Ernest P.Young,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7);Stephen Robert Mackinnon,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1901-1908(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Jerome Chen,Yuan Shih-k’ai(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有关孙中山的研究成果有Lyon Sharman,Sun Yat-sen:His Life and Its Meaning(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34);C.Martin Wilbur,Sun Yat-sen:Frustrated Patrio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Paul Myron Anthony Linebarger,The Political Doctrines of Sun Yat-sen:An Exposition of the San Min Chu I(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37)。如果使用这类史料,可加深我们对民国政治史的认识。
[45]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71页。
[46]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26页。
[47]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26~127页。
[48]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145、203、204页。
[49]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203页。
[50] 蔡增基著述,胡政编《蔡增基回忆录》,第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