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偷袭

并州,雁门郡,雁门关。

由于鲜卑慕容氏派慕容恪劳兵进攻匈奴地盘。

匈奴大单于带着大军返回后方迎战慕容恪,留下拓跋焘带着三万人马防御雁门关。

雁门关内,主将拓跋焘正与崔浩、高允、拓跋嗣、拓跋跬、拓跋仁、拓跋建、拓跋那、王慧龙、韩延之、安颉、陆真、拓跋龙象、石虎、石勒等人商议如何防御雁门关。

“拓跋将军,秦昊那狗日的在关大骂了三天三夜,扬言若我等不出关迎战,他便率军破关,鸡犬不留。”一名副将面带怒色,语气中满是愤慨,仿佛那秦昊的挑衅已直刺他的心扉。

拓跋焘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扫视着帐内众人。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秦昊此人,狡猾多变,此番挑衅,必有诡计。

我等切不可轻举妄动,中了他的诱敌之计。”

崔浩,这位智谋深远的谋士,轻摇羽扇,缓缓开口:“将军所言极是。

鲜卑慕容氏蠢蠢欲动,我军若此刻离开雁门关,去与秦昊纠缠,雁门必将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若置之不理,又怕士气受挫,且那秦昊愈发嚣张。”

高允点头附和,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吾有一计,可既保雁门不失,又能挫秦昊锐气。”

拓跋焘眼神一亮,示意高允继续说下去。

“我们可派出一支精锐小队,夜间出关,以奇袭之势,突袭秦昊的粮草大营。

秦昊大军远征,粮草乃其命脉。

一旦粮草被毁,他自然无心恋战,自会退兵。”高允言罢,帐内一片寂静,众人皆在细细思量此计的可行性。

拓跋嗣拍案叫好:“此计甚妙!既能避其锋芒,又能攻其要害,实乃上策!”

拓跋焘亦露出赞许之色,随即下令:“好!就依高先生之计。

石虎、石勒,你父子二人各领五千精骑,今夜即刻出发,务必小心行事,务求一击必中!”

二人领命,迅速整备兵马,准备夜袭。

夜幕降临,月黑风高。

石虎与石勒率领的精骑如幽灵般穿梭在夜色之中,悄无声息地接近了秦昊的粮草大营。

然而,就在这支精锐小队即将抵达秦昊粮草大营之际,一阵突如其来的冷风吹过,带动着四周的草木发出沙沙声响,似乎在预示着不祥。

石虎心中猛地一凛,多年的战场直觉告诉他,这宁静的夜色之下,隐藏着莫大的危机。

“停下!”石虎低声喝令,随即挥手示意队伍散开,形成警戒之势。

他与石勒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了凝重之色。

夜色中,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暗中窥视,让人心生寒意。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哨音划破夜空,紧接着,四周的火把骤然亮起,将这片原本昏暗的营地照得如白昼一般。

秦昊的身影从火光中走出,面带冷笑,目光中满是戏谑与嘲讽。

“拓跋焘啊拓跋焘,你还是太嫩了。

以为我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粮草大营吗?

这不过是我设下的诱饵罢了。”秦昊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得意与狂妄。

原来,王猛早已料到拓跋焘会派人偷袭粮草,于是向秦昊建议将一部分粮草暴露在明处,实则暗中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待拓跋焘的军队自投罗网。

石虎与石勒见状,心中大骇,但此时已退路被封,唯有拼死一搏。

他们迅速指挥士兵结成战阵,准备迎战。

然而,秦昊的军队人数众多,且准备充分,石虎父子虽然勇猛,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秦昊看见石虎父子在乱军冲杀,想起之前母亲贾玉被石虎父子糟蹋的情景,心中怒火中烧,复仇的渴望如烈焰般灼烧着他的胸膛。

他高举长剑,一声令下:“活捉石虎、石勒,本将要亲自审问他们!”

雁门军的士气在秦昊的激励下更加高昂,他们如潮水般向石虎父子涌去。

石虎与石勒背靠背,奋力抵抗,剑光如电,斩断一片又一片的敌人。

然而,雁门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他们仿佛无穷无尽,从四面八方涌来,将石虎父子团团围住。

石虎的脸上满是汗水与泥土,他的眼神中既有坚毅也有不甘。

他高声对石勒道:“今日我等恐难逃此劫,但吾等身为将士,岂能轻易言败?

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石勒点头,眼中闪过决绝之色:“父亲说得是,我们石家的人,从未有过退缩的先例!”

言罢,两人再次挥剑,向雁门军发起冲锋。

然而,雁门军的包围圈却越缩越小,他们的身影在乱军之中逐渐模糊。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战场的喧嚣。

一支骑兵如闪电般从雁门军后方杀入,他们身穿黑色铠甲,手持长枪,所向披靡。

正是拓跋焘亲自率领的援军赶到。

拓跋焘看见陷入苦战的石虎父子,心中大急,他高声呼喊道:“石虎、石勒,坚持住!援军已到!”

石虎与石勒闻言,精神一振,他们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向拓跋焘的方向突围。

秦昊见状,怒不可遏,他派秦政率领精锐向拓跋焘发起攻击,试图阻止他们汇合。

然而,拓跋焘也是一员猛将,他挥舞长枪,与秦政展开激战。

两人你来我往,枪光剑影,打得难解难分。

在两人的带动下,两军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雁门关外的草原上,喊杀声震天动地,血染红了大地。

就在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之际,雁门军的粮草大营突然起火,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原来,高允在派出石虎父子后,又暗中派遣了一支小队,趁雁门军不注意,偷偷潜入粮草大营,放火烧营。

秦昊看见粮草大营起火,心中大惊。

他知道,粮草一旦被毁,大军将不战自乱。他急忙下令撤退,去救粮草大营。

然而,拓跋焘岂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率领大军穷追不舍,将雁门军杀得大败。

秦昊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终于在秦胜、岳飞等人的保护下突出重围,逃之夭夭。

此役,拓跋焘大获全胜,不仅挫败了秦昊的偷袭计划,还重创了秦军。

雁门关内的士气大振,众人皆称赞高允之计神妙无双。

然而,拓跋焘却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知道,秦昊此人狡猾多变,今日虽然受挫,但日后必定会卷土重来。

他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才能确保雁门关的安全。

于是,他下令加强防守,同时派出探子前往各地搜集情报,以便及时掌握秦军的动向。

雁门关内外,再次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