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2021版)
- 老踏
- 2952字
- 2025-01-20 14:59:33
七次量衣一次裁,动笔之前三注意
学术论文当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但做好充分准备的写和随便有了一个念头就立刻开工是完全不同的。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仓促开工的后果,一个是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再一个是论文本身也容易难产—写不下去了,最后不了了之,或者勉强写出来了,但是屡投不中变成了抽屉文学。
经过之前关于论文选题的功课,我们已经确定了选题,这个选题和我们的兴趣点、关注面都息息相关,我们以往的研究经历又恰恰能够支撑起这个选题,而且我们又非常幸运,通过学术文献数据库的“外部校准”工作发现:哇!不得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大的上升趋势之中。是的,这样的选题真的是太棒、太有价值了,恭喜你!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立刻开工去写呢?我觉得还是不要着急,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我们还需要做至少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001 论文写作的心理准备
我建议大家在论文写作之前先做一个心理上的准备,而这个心理准备的核心我把它叫作“提高抱负水平”。就是说,如果我们以前在写论文的时候,并没认真想过要把它发表在什么层次的期刊上,甚至没有想过它会公开发表,那么现在,我们不妨把自己的抱负水平稍稍提高一些。
如果以前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都没有想过它会发表,那么现在我们一定要写出一篇可以发表的论文;如果以前想的是只要能发表就行,那么现在我们不妨写出一篇可以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如果以前想的是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就行,那么现在我们干脆写出一篇可以发表在CSSCI期刊甚至权威期刊上的论文。这就是说,我们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抱负水平。
提高抱负水平的好处主要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全部潜能投入即将开始的论文写作。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了写作,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自己能够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这件事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提高抱负水平呢?我认为至少有这么三点。
一是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潜能可以不断被挖掘的,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把潜能挖掘出来,告诉自己一定可以、一定行,不断给自己打气。
二是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他行我也行,我可以,我能够做到。张三整天忙着搞对象都发表三篇论文了,我凭什么写不出论文?然后不断想象自己这篇论文发表在“高大上”的期刊上,自己拿到样刊时的情景。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我都等不及要把这个想象变成现实了,这样最好。
三是要努力保持身心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情,对简单事物保持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要有健康的身体。如果我现在正在感冒,嗓子齁疼,发烧39℃,这种情况下非得让自己心情特别好,鼓励自己有潜能可以挖,他行我也行,这确实比较难。所以说,我们还要努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每天适度运动,增加营养,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学术论文写作是高强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没有良好的身心状态肯定难以为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保持身心愉悦,并不断调适,否则我们迟早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002 论文写作的文献准备
如果说心理准备是个务虚的准备,那么文献准备则是个实实在在的准备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我们的选题多有价值,身心多么愉悦,如果我们没有文献把这个选题支撑起来,就只能是个无米的巧妇了。所以,我们还要做文献检索、选取和阅读的功课。
而说到文献准备,最基础的工作是要善用学术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虽然中国知网饱受诟病,很多人吐槽,但是它有它的好处。我个人感觉,对于中文社科类专业而言,中国知网可算作一个最可靠的电子学术文献数据库,一个通识性、即时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善用这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努力找到最能支撑自己论文写作的精准文献,是一项需要完成的功课。在本书《如何检索到与你预期学术产出最相关的高质量文献》一文中我专门写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实在做文献准备工作的时候,基本是在重复前文关于论文选题原则中的“泛读+精读”的工作,只是做得更为精准而已。
在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检索文献自身的质量尽量要有保障,无论从作者、发表期刊的层次与出版社的口碑等方面,都要尽量“高大上”;另一个是“高相关”,即检索到的文献要与我们的论文选题具有高相关性,确实可以引用和参考,能够撑得起我们的论文选题。
下面我给出一个所谓的文献准备三原则,即经典、新近、多元。
经典,也就是“经典文献”,往往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一直传播到现在,高引用频次的文献。
新近,也就是距离我们打算写作的这篇论文时间比较近的、发表(出版)的学术文献。
多元,指的是文献来源的多元化。为了写好一篇论文,在我们的备用文献中,应该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既有期刊论文,也有专著、译著和论文集。数据资料方面,既有国家统计局权威发布的官方数据,也有我们通过田野工作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这样一来,文献来源就比较“多元”了,这就是好的文献准备工作。
003 论文写作的目标准备
目标准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确立好论文选题,在没有开始写作之前,要做出一个预判,看看我们最希望把这篇文章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前面我们提到了提高抱负水平,比如说,我们希望论文能发表在CSSCI期刊上,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能够再具体一点、精确一点,那效果可能就会更好。
比如说,我们现在打算要写的这篇论文,希望能够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上,或者类似《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期刊上。设定这样一个比较精准的投稿目标期刊的好处在于,可以用这个目标来指导论文写作。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不断让这篇论文和我们预期发表的目标期刊进行一种磨合。注意,这是边写边磨合,甚至是在写作之前就开始按照目标期刊的发文风格和规范格式来进行构思。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这篇文章会非常符合目标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在这里给出两方面提示。
一是要善用学术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已经讨论很多了,这里不再重复。中国知网里有一个期刊导航的板块,万方数据里面也有期刊信息查询栏,在这些数据库里一般都会有关于学术期刊的投稿方式,以及关于期刊信息的一般描述,包括期刊的主办单位、出版周期、期刊层次等。
另外,我还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叫“期刊投稿指南”。这个公号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当我们把目标期刊的名称发送到公号后台之后,后台就会自动匹配回复关于这个期刊的投稿地址在内的基本信息,包括这个期刊在哪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哪一年不再是CSSCI来源期刊等。这样一些有关期刊的信息会极大地帮助我们了解目标期刊的实际情况。
二是要了解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和征稿启事。这些内容在电子学术文献数据库中都比较容易获得。通过阅读投稿须知和征稿启事,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目标期刊的栏目设置,以及它在行文规范、论文格式、内容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其实这个“目标准备”的过程,还是要回到学术文献数据库。通过检索,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选题相关的文章在过去一段时间主要被哪些期刊收录了,哪些期刊愿意发表这类选题的文章,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期刊作为投稿的目标期刊。接下来再去查找这个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和征稿启事,之后严格按照要求来设计我们这篇论文的形式和内容。这样一来,其实我们是用发表目标期刊的这个预判去倒推自己的写作过程,而这样的写作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有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