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历史的车轮,给朕脱轨罢!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201字
- 2025-04-26 18:15:45
又有司徒王允从子王凌禀报道:“北地傅公信之名,有犯臣之家讳,臣请避席。”
傅公信即是傅允,其名字与王凌的仲父王允相同。
刘协只好打起圆场:“朕对尔等皆怀莫大期待,尔等相处时间也还长着。既犯同僚尊长、当朝辅政三公之讳,朕当为傅公信另赐佳名,公信以为如何?”
“此臣之荣幸也。”傅允躬身说道。
这差不多算是个小考验了。
即便改名,也不能离原义太远,而且要和当前的字相配,最好还能符合经义。
如果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则说明刘协对经义有足够理解。再结合他十一岁的年龄,或能初步折服这群青年俊彦。
刘协略一思索,明白了傅允字公信,取的是《尚书》之文“允恭克让”中的诚信含义,又有应允、守信之通用。于是他开口说道:
“可改名为‘充’,仍字公信。《孟子》有言,‘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意为人之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一致,即达到了充盈完美的修身境界,望公信以此勉之。”
“臣拜谢陛下赐名,”傅充的语气更加恭谨,“必不负陛下之厚望!”
赐宴之后,即为定下官秩。
左右署郎官的官秩有三。最高为光禄中郎,秩比六百石,与五官署议郎相同;其次为光禄侍郎,比四百石;最后是光禄郎中,比三百石。
左中郎将伏完呈上文书,上面已经根据各人的履历定下官秩,大部分为比三百石的光禄郎中。只有本身在郡中有职司的前京兆功曹杜畿、前京兆主薄韦康、以及曾举孝廉而不就的苏则、曾辟郡吏而不就的卫觊这四人为光禄侍郎。
又有前幽州从事田畴,曾辞任比二千石骑都尉,辟三府不就,破格担任了比六百石的光禄中郎。
刘协见这标准并无问题,当即同意伏完所奏,又顺势把光禄中郎田畴留下叙话。
看着这位近来颇有名气的士子,刘协感概的说道:“子泰之名,朕由前侍中刘和、司徒王公、奉车王都尉处皆曾闻得,早已有心召见,不意竟拖到了而今。”
田畴何尝不是心有感慨?
他辞任骑都尉之后,身为一个比二百石的州部从事,要觐见尚未亲政、不得自主的天子,又岂是容易的事?
他连忙谦逊的回应道:“臣何有幸,微名竟屡邀天听?”
“子泰何须谦逊?你跨越三州十郡、度阴山过匈奴的忠贞壮举,可谓天下少有。”刘协笑着赞赏道。
“皆赖同行诸人之力,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誉。”
“朕虽年少,却也知此行之艰辛,”刘协摆了摆手,问起了最关心的事情,“前侍中刘和,之前据称返回了幽州,怎么近日奏书中又到了冀州甘陵国,任了甘陵国相、建安中郎将?”
田畴这才知道,朝廷已经对刘和有所策命。他心中颇为自家公子欣慰,当即回答道:“刘侍中没有回幽州,而是走武关道去了南阳……”
“原来如此!”刘协打断他道,“河南郡民众已经迁空,又有叛军作乱,由武关潜行亦不失为通途。”
他当然知道刘和去了南阳,肯定就是按他自己原本的计划,去游说袁术攻击武关、以图驱逐强臣了。可这话如何能让田畴在这里说出来?
刘和与关东叛军搅在一块,他父亲刘虞的效忠朝廷之名,岂不成了笑话?而董卓又将怎么对待刘和?
田畴稍稍一怔,大约猜到了怎么回事。
董卓既然掌控着朝堂,这天子接见臣僚的宣室东配殿,大概少不了有他的耳目。
于是他斟酌着描述,回复刘协道:“正是。刘侍中在南阳,几乎为袁术所掳,又有数十名游侠儿奉命追击。好在到了甘陵国地界,有幽州骑军五千奉命南下,得以救下刘侍中。”
“又有甘陵国相姚贡,因不愿附从袁绍,为其仗势凌迫,几乎陷入绝境。见刘侍中领五千幽州骑军,有抵御袁绍之力;又以甘陵为大司马昔年旧任,所在多有政声,故以国相之印让之,以保全国中不受侵攻。”
刘协听得几乎愣住。
这刘和的命运,不是接连被袁术、袁绍兄弟扣押么?居然就顺利的摆脱了?
如今摆脱了命运不说,他还得到了五千骑军,得到了甘陵国相之印,得到了建安中郎将之衔,这是什么逆天的运道啊!
怎么感觉他那经历,比自己这魂穿之人还要精彩得多?
在心中暗自体味了一会,刘协喟叹道:“刘侍中不愧为大司马之子,矢志忠于朝廷,此行亦着实不易……朕闻大司马麾下有降虏中郎将公孙瓒,不知如今可还好?”
他提醒过刘虞、刘和父子,要小心公孙瓒,想来其中也该有所改变罢?
“公孙降虏已据河间、渤海,正欲与袁绍争锋,”田畴回答道,“刘侍中说,公孙降虏正如陛下所言,颇有一番盛情。刘侍中推却不过,已笑纳其麾下骑军一千,共同抵御袁绍。”
也就是说,公孙瓒确实与刘虞不同心,或许还发生了一些冲突,然后被刘和逮住机会,收去了一千骑军?
在这整件事中,公孙瓒大概是理屈的一方。是以尽管吃了刘和的亏,却还是选择了一同对付袁绍。
而之所以发生这些改变,全是因为自己那封口谕……
刘协忽然觉得,这种在幕后稍稍动下手脚,然后看着历史车轮打滑脱轨、乃至冒出火星子的感觉,似乎也挺不错。
尽管他还想不明白,那份简单的口谕,是如何改变整个事态的,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他甚至还考虑,要不要再加一把力,直接颠覆一下。
例如说,他似乎隐约记得,这会刘备三兄弟该去投公孙瓒了。要不提醒一下刘和,让他再来一把截胡?
后续那段三国历史,虽然看着非常精彩,也常为后人津津乐道。然而其代价,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户口十不存一。这几十年的战乱之中,不知发生多少悲哀的事情。
以此而论,这世道若能有所改变,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至于那些割据军阀、乃至所谓的乱世英雄们,刘协倒要看看,他们能收得什么下场。
刘协主意一定,笑着对田畴说道:“朕与刘侍中,虽相交不多,却是极为融洽。可惜远隔千里,又有叛军阻隔,欲要有所问候,奈何长路迢迢。”
“此事不难,”田畴颇有深意的说道,“甘陵国仍在朝廷治下,刘侍中亦为陛下忠臣。如此君臣之谊,岂能受阻于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