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制陶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人心。虽然烧出来的陶器歪歪扭扭、其貌不扬,成功率也不高,但那几个完整、坚实的陶罐、陶碗和陶杯,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储存饮水、盛放食物的大问题。
捧着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碗,喝着过滤后烧开的热水,那种踏实感和成就感,是之前用破陶片时完全无法比拟的。连日来的疲惫、饥饿和恐惧,似乎都在这小小的成功面前消散了不少。石头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红晕,不再是之前那种吓人的蜡黄色;老铁叔也仿佛卸下了多年的重负,浑浊的眼睛里重新闪烁起匠人特有的光彩,腰杆似乎都挺直了一些。
“好!现在我们有吃饭喝水的家伙了。”陈锋看着手中这个虽然粗糙但无比坚实的陶碗,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热,心中充满了力量,“下一步,”他转向同样因为成功而精神焕发的老铁叔,“老叔,该轮到它了!我们去把那炉子修好,让铁,也在这炉火里获得新生!”
他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那间破败铁匠铺里,那个半塌的、冰冷的、如同死去巨兽残骸般的旧炉灶。
有了容器,他们就能更方便地处理淬火用的水;有了容器,他们就能更安全地储存燃料和将来可能得到的矿石;有了容器,他们才能真正地将这个破庙,一点点地改造成一个可以生存、可以发展的基地。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工具,需要武器,需要来自那座炉火的钢铁力量!
修复炉灶,刻不容缓!
老铁叔的热情早已被点燃。听到陈锋的话,他立刻将手中最后一点兔骨头(是的,前几天那只兔子的骨头被他们反复熬煮了好几次)一扔,抹了抹油乎乎的嘴,站起身来:“走!现在就去!老头子我早就手痒了!”
三人再次来到那间见证了风箱“重生”的铁匠铺。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那个占据了屋子中央位置的、用石头和黄泥垒砌而成的大家伙——那座早已熄灭多年的旧式锻铁炉。
陈锋上次修复风箱时就仔细观察过这座炉子。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主体由石块垒砌,内部用耐火材料(主要是某种黏土混合料)糊成炉膛,下方有连接风箱的风口,侧面或顶部应该有排烟的通道。但此刻,它看起来惨不忍睹。
炉体的一侧垮塌了大半,露出里面焦黑的内壁。炉膛底部堆满了陈年的炉渣、灰烬和各种杂物。原本应该覆盖在炉膛上方的炉顶(可能是石板或泥坯)也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几根烧黑的木头架子。连接风箱的风口被碎石堵塞,排烟道更是被鸟雀筑了巢,彻底不通。
“唉……当年这炉子,可是咱们黑石峪最旺的一口!”老铁叔看着眼前这副惨状,忍不住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惋惜和怀念,“想当年,陈老爷(指原主父亲)刚盘下这摊子的时候,请了最好的匠人来砌的这炉子。炉火烧起来,几里外都能看见红光,锤子打铁的声音,‘叮叮当当’能传出老远……那时候,矿上的兄弟们,谁家不用咱这打出来的镐头、锄头?可惜啊……”
陈锋没有沉浸在怀旧中,他绕着炉子走了一圈,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同时在脑海中快速地分析着修复方案。
“老叔,这炉子的底子还在。”陈锋说道,“石基还算稳固,主体结构虽然塌了,但石头都在。关键是炉膛的修复和排烟、鼓风系统的重建。”
“嗯。”老铁叔点点头,“炉膛得用好泥。以前咱们用的是附近一种黄白色的胶泥,掺上打碎的旧坩埚或者耐火石粉,捣匀了糊上去,才经得住大火烧。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那种胶泥了。”
“我们去找找看。”陈锋道,“修复炉膛是第一步。然后是炉顶,得重新做一个盖子,不然热量都跑光了。排烟道要彻底清理,保证烟能顺畅地排出去,不然咱们在这屋里就得被熏死。风口也要清理,并且要和风箱的出风口对接好,保证风能有效地吹进炉膛。”
他又补充道:“而且,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在炉膛底部做一个活动的炉排,用几根铁条或者耐火的石条架起来,下面留出空间。这样烧的时候,灰烬和炉渣可以掉下去,方便清理,也能让风从下面更好地接触燃料,烧得更旺,更省柴(煤)。”
“炉排?”老铁叔愣了一下,“在炉底架空?让灰掉下去?这……能行吗?以前没见过这么干的。”传统的锻铁炉,炉膛底部通常是实心的,或者只有一个很小的出渣口。
“应该能行。”陈锋解释道,“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风从下面吹上来,如果底部被灰烬堵死了,风就上不来,烧不透。有了炉排,灰烬掉下去,新鲜空气就能从下面补充,火自然就更旺,燃料也能烧得更干净。”他尽量用简单的道理来解释燃烧原理。
老铁叔半信半疑,但想到之前风箱改造的成功,他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试试。不过,做炉排得用铁条吧?咱们上哪找那么多合适的铁条去?”
“先找找看吧。”陈锋道,“这矿区废弃了这么久,总能找到些能用的废铁。实在不行,我们先用耐火的石条代替,等以后能打铁了,再自己打制。”
于是,新的分工又开始了。
寻找合适的耐火胶泥和石块成了首要任务。根据老铁叔的记忆,他们在破庙后山的一处土坡下,果然找到了一层质地细腻、颜色黄白的黏土。老铁叔抓了一把,用水和了和,又用火烧了一下,确认其耐火性尚可。三人便又开始了辛苦的挖土、运土工作。
同时,他们也在废墟中仔细搜寻着可以用来砌炉、做炉排的石块和废铁。石头眼神好,在一堆矿渣里发现了几根锈蚀弯曲、但还算粗壮的铁条,可能是以前矿车或者支护上拆下来的。陈锋则找到了一些形状比较规整、质地坚硬的石板,可以用来砌炉壁和炉顶。
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修复工作正式展开。
首先是清理炉膛和炉基。他们将炉膛里积存多年的炉渣、灰烬、杂物全部掏空,又将垮塌部分的碎石搬开,露出相对完整的炉基。
然后是砌筑炉体。老铁叔是主力,他凭借多年的经验,挑选合适的石块,用和好的泥巴(普通黄泥掺杂干草)作为粘合剂,一点点地将垮塌的炉壁重新垒砌起来,并按照陈锋的建议,预留了风口和排烟道的位置。陈锋则在一旁打下手,传递石块和泥巴,同时不断地用后世的眼光审视着结构是否稳固、尺寸是否合适。
最关键的是修复炉膛内壁。他们将挖来的耐火胶泥,混合了砸碎的旧坩埚残片(铁匠铺里找到的)和石英砂(山涧边淘洗的),加入适量的水,用力捣制均匀,制成耐火泥。然后,老铁叔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仔细地将耐火泥一层层地涂抹在炉膛内壁上,确保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光滑。陈锋则在一旁提醒,注意炉膛的形状要有利于热量反射和集中。
接着是制作炉排。那几根找到的铁条锈蚀严重,而且粗细不一。陈锋和老铁叔商量后,决定先不强求用铁条。他们挑选了几根质地坚硬、耐高温的石条(可能是某种花岗岩或者砂岩),打磨修整后,小心地架在炉膛底部预留的支撑坎上,形成一个简易的石质炉排。虽然不如铁排耐用,但至少能实现陈锋想要的底部通风效果。
然后是修复炉顶和排烟道。他们用找到的石板和耐火泥,重新砌筑了炉顶,只留下一个加料和观察的口。又费力地清理了堵塞的排烟道,并用石块和泥巴将其加高了一些,希望能改善排烟效果。
最后,将修复好的风箱搬过来,将其出风口与炉膛的风口用耐火泥仔细地密封连接好。
整个修复过程耗费了他们整整两天的时间。期间,他们依旧要为食物发愁,每天只能找到少量的根茎果腹,体力消耗巨大。但看着那座破败的炉灶在他们手中一点点恢复原貌,甚至变得更加完善,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干劲。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一座崭新的(虽然外观依旧粗糙)锻铁炉,矗立在了铁匠铺的中央!
“总算是弄好了!”老铁叔擦了擦满是泥污和汗水的脸,看着眼前的炉灶,眼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点火试试!”陈锋也难掩激动。这不仅仅是一座炉子,这是他们在这个时代点燃工业火种的第一步!
他们将收集来的干柴和找到的少量碎煤(主要是劣质的煤矸石)小心地放入炉膛,架在新建的石质炉排上。然后,用火绒和打火石引燃了柴火。
火苗燃起,陈锋立刻示意老铁叔开始鼓风。
老铁叔走到改造后的风箱旁,握住摇把,开始缓缓转动。
“呼——呼——”
强劲而稳定的气流通过风口,猛地灌入炉膛!
火苗瞬间蹿高,发出噼啪的爆响!炉膛内的温度开始快速升高。干柴很快被点燃,火焰越来越旺,将炉膛内部映照得一片通红。
三人紧张地注视着炉火的变化。
得益于良好的炉膛结构、强劲的鼓风和底部通风的炉排,炉火燃烧得异常充分和猛烈!火焰呈现出明亮的橘红色,几乎没有黑烟冒出。炉膛内的温度迅速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连炉壁的石块似乎都开始微微泛红。
“好旺的火!”老铁叔惊喜地叫道,“比以前那破炉子烧得旺多了!而且……好像不怎么呛人!”他指的是排烟效果的改善。
陈锋也满意地点点头。虽然没有温度计,但根据火焰的颜色和热辐射强度判断,这个炉温用来锻造普通的铁器绝对是绰绰有余了,甚至可能达到熔化生铁的温度(虽然距离炼钢还很远)。
“老叔,找块废铁来试试!”陈锋迫不及待地说道。
老铁叔立刻从墙角扒拉出一块锈迹斑斑、形状不规则的废铁块,用火钳夹住,小心地伸进了熊熊燃烧的炉膛中央。
在强劲的鼓风和高温的作用下,那块冰冷的废铁很快就开始发生变化。先是表面的锈迹被烧掉,露出暗红色的本体。然后,颜色逐渐变深、变亮,从暗红到橘红,再到耀眼的亮黄色,最后甚至开始微微发白,边缘似乎有了一丝软化的迹象!
“火候到了!”老铁叔经验丰富,立刻判断出时机,用火钳将烧得通红发亮的铁块夹了出来,稳稳地放在那布满锈迹的铁砧上。
“锤子!”他大喝一声。
陈锋立刻将旁边一把最大、最重、也是相对最完整的铁锤递了过去。
老铁叔深吸一口气,抡起大锤,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砸向了那块烧红的铁块!
“当!”
一声清脆响亮、充满了力量感的金属撞击声,骤然在破败的铁匠铺里响起!火星四溅!
这声音,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连日来的阴霾和绝望!
“当!”“当!”“当!”
老铁叔如同找回了年轻时的力量和激情,一锤接一锤,沉稳而有力地砸在铁块上。烧红的铁块在他的锤击下,开始变形、延伸,迸发出点点火星,空气中弥漫开一股炽热的、铁与火交织的独特气息。
石头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小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崇拜。
陈锋也看得热血沸腾。这才是工业的起点!这才是力量的源泉!有了这炉火,有了这锤声,他们就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炉火熊熊,锤声叮当。在这破败的山神庙深处,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铁匠铺,终于在三个绝境求生者的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然而,陈锋在兴奋之余,心中也存有一丝隐忧。如此旺盛的炉火,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虽然他们修了烟道,但在这寂静的山谷里,白天升起的浓烟,会不会像一个巨大的信号,将他们的位置彻底暴露给山外的窥探者?比如……那个一心想要报复的王麻子?或者……那个对他们虎视眈眈的钱书吏?
他看了一眼庙外,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夜晚或许能提供一些掩护,但长久之计,他们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
炉火带来了希望,也可能引来新的危机。
他们必须尽快利用这炉火,锻造出足以自保的武器,并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