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作家作品评价实践
- 周志雄等
- 3147字
- 2025-04-29 18:53:43
二 文本书写的拟史与超越
马季先生曾提出:“网络时代,历史小说是否有重新界定的必要和可能?”[3]在这之前,网络历史小说基本逃不过两大创作模式,一穿越,二架空,而蒋胜男系列历史小说为我们出了难题,对于她作品不穿越不架空,立足历史史实、历史人物的叙事风格,应如何界定?从历史小说几千年的演变和形态特征出发,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和界定蒋胜男历史小说有所帮助。笔者认为,蒋胜男历史小说有对传统历史小说继承和延伸之处,其既继承了传统通俗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等作品)的“历史演义”写法,又吸收了传统历史小说(如唐浩明、凌力、二月河等作家作品)塑造典型、客观表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创作风格;既借鉴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新历史主义观,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对理解真实历史的影响,注重传达个体经验,语言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并不晦涩),同时也结合了当下网络历史小说写作中应具备的消遣性和娱乐性特点,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故事走向往往迎合某一特定人群的喜好,语言表达上口语话与拟古化相结合,最终呈现出既有历史感,又有可读性和故事性的作品。
蒋胜男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不穿越”“不架空”“不金手指”,它不同于“拟历史”类架空历史小说侧重对虚拟“历史”进程中人物选择和成长际遇的描写,以此向读者传达作者的历史认知观念;也不同于“借历史”的穿越架空类历史小说侧重于“历史”中人物依托自我能力改变或参与历史的故事性讲述。她的作品采用以人带史的叙事手段书写大格局的历史图景,并且人物全部都是以历史上不平凡的女性为中心进行叙述。作者在历史资料的整理、收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在宏大的历史场景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描写了女性的个性成长与心路历程,另一方面通过人物的人生轨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细致入微地品读和欣赏人物生活的历史时空。有据可考的历史事实、平缓紧致的语言文笔、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都体现出了作者不俗的历史功底与文学造诣。同时,她笔下的历史小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肆无忌惮的对历史的戏说和毫无节制的感官性书写,而是坚持在合乎逻辑和史料的基础上阐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因而这也是她历史小说能在大量质量低下、情节雷同、粗制滥造的“才子佳人成双对”或“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言情体风格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姚雪垠曾说他的历史小说是以写观念为中心的历史小说。什么是观念?姚雪垠称之为“历史现实主义”,即“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指导它的哲学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艺术风格上强调中国的民族传统,在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的根本,容纳积极的浪漫主义”。[4]在作品中具体体现为“史”与“虚”的结合。写“史”和写“虚”这两者在创作上互相纠葛和交融;“史”为骨架,“虚”为血肉,二者相互映照。首先在写“史”方面,蒋胜男一方面坚持考证历史、尊重历史,用当时的思维去理解历史,而不是用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解释历史;但另一方面,“在对历史的演绎方面,又跳出历史本身,侧重于寻找历史的现代价值。比如《芈月传》中芈月追求自由、精神独立的独特气质,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5]。作者在阅读海量的历史资料中,既用“感性思维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同样又要用理性思维去理解枯燥的数据资料”。[6]相对娴熟地处理了“史”与“虚”之间的关系。这表现在很多细节之处,如《芈月传》中楚王主宫殿名“章华台”,楚王后自称“小童”,奴婢称王后“小君”,处处皆是历史考证而来;对诗经、楚辞、屈原词作等的引用,对“渐台”“竖子”等历史名词的使用,对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七国争雄、张仪连横合纵说、嬴荡举鼎而死的描写等,无不慎重考究;《凤霸九天》中对历史事件如澶渊之盟、汴梁治水、成功引进一年两熟稻米技术、庆历新政等的采用,对民间演义传说如赵光义烛影斧声、花蕊夫人之死、杨家将与潘美之间的恩怨、八贤王与寇准的故事、狸猫换太子等的讲述,对传统礼节仪式如十五及笄之礼、再生礼、宋代封后之礼、行册封皇太子之礼、祭庙告天等的详尽描写,皆遵照史实,符合历史规律。通过逼真的历史现象,还原历史现场,展开不同历史阶段、时代更迭下各个朝代的生活画卷,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多是将人物放置在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让人物按事情发展的逻辑自行选择和成长,而不是用后世的政治眼光去定位历史人物。
而且作者创作的宋辽夏系列长篇历史小说突破了以往只从一个角度讲述历史的模式与弊端,三部小说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同一时期不同政治王朝的人物故事与历史发展,如《凤霸九天》主线是展现宋朝历史,但也对萧太后及辽国的内政与外战进行了描写;《燕云台》主线是描写辽代的腥风血雨,但也讲述了宋辽战争等相关情况;《铁血胭脂》以西夏开国历史为主线,却也有对夏宋及夏辽之间关系的描写,这样一种系列书写实现了站在多个角度看历史的叙事效果,使历史能够更加清晰、相对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历史的触摸,不仅仅只是一时一地一区域思维的限定,而应该站在大历史大视野的格局去重新看待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7]读者通过阅读宋辽夏系列长篇小说,可以站在宋的角度看辽夏,站在辽的角度看宋夏,站在夏的角度看宋辽,从而了解到一个更多元的历史图景,获得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
作者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她的四部长篇历史小说,每一部历史跨度都不少于五十年,每一部都主要描写一个国家和朝堂,这呈现的是一个大故事;每一个大故事再分为若干个小故事,如《芈月传》根据芈月的经历主要分为芈月在楚国的故事、芈月陪嫁到秦国的故事、芈月随儿子去燕国为质子的故事、芈月回秦国争王位并振兴秦国的故事,《凤霸九天》根据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事件也分为若干个小部分,分别为宋太宗统治时期、真宗统治时期、仁宗统治时期;每一个阶段的故事内部可以再细分为若干个小故事,这样的写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具紧凑性,且更有开放性,紧凑与缓释相结合,使作品张弛有度。一方面故事具有连贯性,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呈现出因果或连续关系,另一方面所有的事件始终都围绕着主题进行,宏观上显示出整体性。而且这样的写作方式使故事的编写既可真实,又可虚构,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时间跨度来看,它基本是依据正史创作,因而它是真实的;但小故事又是以服务情节需要和读者阅读兴趣而创作,基本都是虚构的;作者凭借艺术想象,将野史、民间传说、民俗知识与历史材料等结合起来,在史料运用和艺术虚构之间展开文本,这样既增强作品的故事性,又使作品具有历史真实,体现出了作者驾驭历史的能力及良好的文字功底。
另外,作者对作品中“史”与“虚”(也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处理与呈现,很大程度根源于作品所蕴含的当代性,即通过历史小说想要对当下社会有所观照。所谓当代性指的是“它所描绘的特定时代的人物或生活与当代生活、当代文化精神之间对话的可能”[8],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考查与关注必然是与当下生活相关,这是历史小说呈现的精神内质。在这样的条件和因素下,作者为迎合读者与市场需求,对历史的判断与采用都是具有选择性的,且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处理上也有所考究。蒋胜男想要通过书写历史女性展现出女性的自信与胆识,这样的作品迎合了一部分女性读者的心理诉求与阅读需要。当下社会,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在社会上(特别是工作岗位上)的地位与能力逐渐提高,她们日渐独立的生活体验促使其在阅读上不再感动于小女人式的哭哭啼啼,而在阅读大女人的故事时更容易找到共鸣;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写芈月的时候经常会想到21世纪的女性,希望芈月对抗命运的意识能激励读者”。[9]蒋胜男的作品提供女性认识、介入世界并获得自我认同的方式,通过对历史女性人物故事的讲述反射当下人们的生活,挖掘这个时代新型的女性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