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二)

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懒洋洋地坐在旅馆休息室里。阿尔卑斯山的落日余晖已经褪去,楚格峰和连绵不绝的群山都隐没在夜幕中。在湖的对岸,满月带着盈盈笑意,注视着黑暗的森林。

我本想立即开始写作,突然,我发现我常用的那支绿色铅笔不见了。显而易见,它一定是在我回旅馆的路上从口袋里掉出来了,说不定被爱德华当成一片草叶吃掉了。总之,我当时什么也写不了,只能枯坐在休息室里。虽然我住在一家相当豪华的旅馆里,但这偌大的地方竟然连一支可供我借用的绿色铅笔都没有!哦,这旅馆可真差劲!

最后,我只好拿起一本儿童读物来看,这本书还是作者寄给我的呢!不过我很快就看不下去了,而且很是恼火——那个作者在向每一个小读者灌输一种理念:孩子一直是幸福的、快乐的,简直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这纯粹是愚弄!那个不诚实的作者阁下似乎觉得童年都是用最美味的蛋糕面糊烘烤出来的。

一个成年人,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童年忘得干干净净,以至于长大后根本回忆不起孩童时代有多少悲伤和不幸的时刻呢?(我也想借此机会恳请你们,亲爱的读者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童年!你们能答应我吗?你们能够向我保证吗?)

无论是为一个坏掉的洋娃娃而哭泣,还是为失去了一个朋友而哭泣,这都没有关系。在生活中,为了什么而悲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悲伤到什么程度。说句实话,孩子的眼泪并不比大人的少,甚至往往分量更重。诸位读者,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想徒增不必要的伤感。我想说的是,即使心灵上非常痛苦,我们也要保持诚实的品格,并始终如一。

在下一章我即将讲给你们的圣诞故事中,有一个男孩名叫约纳唐·特洛茨,大家都管他叫约尼。这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并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但他的身世概况与故事情节十分契合。他出生于纽约,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美国人,他们整日争吵不休。最后,约尼的妈妈离家出走了。当约尼四岁时,爸爸把他送上了一艘从纽约开往德国的轮船。爸爸给小男孩买了一张船票,还在他的褐色小钱夹里放了一张10美元的纸币,并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约尼的名字。父子二人去见船长。爸爸说:“劳烦您费心,请带我儿子去德国好吗?到汉堡[1]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会来接他的。”

“没问题,先生。”船长爽快地答应了。然后约尼的爸爸就转身走了。

孤苦伶仃的孩子就这样漂洋过海。乘客们对他很是关爱,给他巧克力吃,读着纸板牌子上的名字,都说:“嚯!你也太走运了,小小年纪就能航海了!”

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星期后,轮船抵达了汉堡,船长在舷梯等待约尼的爷爷和奶奶。乘客们陆续下了船,临走前都要拍拍男孩的脸蛋。“哦,小约尼,”一位拉丁语教授真诚地说道,“祝你一切顺利!”岸上的水手们也喊道:“约尼,别紧张!耐心等着吧!”随后一些工人上了船,重新粉刷那艘船,让它在启程返回美国时显得光彩夺目。

船长牵着小男孩的手站在码头边,时不时地看看手表。他们就这么等啊等,约尼的爷爷奶奶却一直没有来。实际上,他们根本来不了,因为他们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约尼的爸爸只是单纯地想抛弃这个孩子,于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了德国。当时,约尼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随着他渐渐长大,有很多个晚上,他都躺在床上哭得彻夜难眠。他这辈子都无法真正从四岁时遭受的心灵创伤中走出来,尽管我可以向你保证,他确实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孩。

好在,上天还是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有所眷顾的。船长有一个已婚的妹妹,于是他就把约尼送到她家寄养。每次船长回德国时,都会去看望约尼。在约尼10岁那年,船长把他送到克希贝克城的约翰·西吉斯蒙特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带一提,这所寄宿学校就是我们的圣诞故事发生的地方)。

每逢假期,约纳唐·特洛茨都会去看望船长的妹妹,那家人也确实待他很好。但他通常都待在学校。他读了好多好多书,还偷偷地写故事。

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作家,尽管现在谁也说不准。他把一半的时间消磨在宽敞的校园里,跟那些大山雀聊天。它们飞到他的手上,当他说话时,它们就瞪起小眼睛,用问询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他会给山雀们展示一个褐色的小钱夹,里面躺着一张10美元的纸币。

我之所以讲约尼的身世,只是因为昨晚我着实被那个童书作家气着了。那个不诚实的先生真是满口胡言!人生的艰辛其实早在人们踏入社会之前就开始了,既不是从谋生挣钱开始,也不是到谋生挣钱结束。我强调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倒不是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人生的艰辛,然后让你们自鸣得意。我也并不是要吓唬你们,让你们提前为此胆战心惊。不,不是这样的!请你们怎么开心怎么来,快乐到笑得肚子疼都行!

我想说,不要糊弄自己,也不要被人家糊弄,要学会如何正视不幸。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害怕,受挫的时候不要自认倒霉。要保持冷静,坚强地应对生活的考验!就像拳击手说的那样,你们必须经受命运的打击,要学会忍受,并领会这种痛苦。否则,一旦你们被生活迎头痛击,马上就会受不了的。各位,要知道生活是个超大码的拳击手套!要是没有任何防备地挨上一拳,那可就好一阵子都爬不起来了。

所以说,各位,来经受生活的磨炼吧!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已经赢了一半了。因为尽管你挨了命运的一记耳光,你还是能保持头脑冷静,还学会了两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勇敢和机智。记住:没有机智的勇敢是胡闹,而没有勇敢的机智是荒唐。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笨人变得勇敢,聪明人变得懦弱。这是不对的。只有当勇敢的人变得机智,机智的人变得勇敢时,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原来一直被当成是错误的事情,恰恰体现了人类的进步。

顺便一提,当我写下这些近乎哲学论证的语句时,我正身处广袤无垠而色彩缤纷的草地中央,坐在我的小木凳上,坐在摇摇晃晃的桌子前。今天上午,我又在杂货店给自己买了一支绿色铅笔。此时已经是傍晚了。在楚格峰山顶上,刚下的雪正熠熠生辉。那只黑白相间的猫蹲在柴堆上盯着我。我就说它肯定是着魔了!我的朋友爱德华脖子上的牛铃叮当叮当地响了起来,铃声从山上远远传来。很快,它就会来用它的小角轻轻推我,然后接我回家。孔雀蝶戈特弗里德今天没有来看我,希望它平安无事。

明天,我终于要开始写我的圣诞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胆大的也有胆小的,有机灵鬼也有笨蛋。总之,这所寄宿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孩子。

我突然想起来:你们都知道寄宿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食宿全包的学校。男孩们在大食堂的长桌旁吃饭,而且他们要自己抬桌子;睡的是集体宿舍,每天早上,宿管就会拉动钟绳,把钟摇得咣咣响。还有几个领头的男生是舍长。他们像老鹰一样盯着其他学生,以确保每个人都准时从床上弹起来。不少男孩到现在都没学会怎么整理床铺,当其他学生周六和周日外出时,他们就待在宿舍里写字。(倒不是说他们写的东西能教他们如何铺床。)

寄宿生们的父母要么住在偏僻的城镇,要么住在乡下,那里没有中学。孩子们只能在假期回家。有些孩子哪怕假期结束了,也还赖在家里。还有一些孩子,只要他们的父母同意,他们可以整个假期都待在学校。

还有一些学生是走读生。他们的家和学校在同一座城市里,所以他们不住宿舍,而是住在家里。

哦,是爱德华,我那漂亮的小牛朋友从深绿色的冷杉树林里走出来了。现在它正摇摇晃晃地穿过草地朝我的木凳走来。它是来接我回旅馆的,我应该就此停笔了。它站在我身边,深情地望着我。所以,请原谅我今日就此搁笔吧!明天早上我会早点起床,写完圣诞故事的最后一章。我妈妈昨天来信,问我写得怎么样了。

[1] 汉堡(Hamburg)是德国的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