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乱世中的沉默与抉择

王莽执政以来,朝廷焕然一新,一扫外戚宦官的腐败之风。他复侯爵、重封地、增俸禄,赢得了朝野内外的拥戴,甚至连刘氏宗族中也有人对王莽心生敬意。刘縯却对这一切嗤之以鼻。他素性刚烈,胸有大志,对王莽的恨意如烈火般燃烧,对那些接受王莽恩惠的宗族更是满心鄙视。

一日,刘縯与舅舅樊宏坐于堂前,谈论时局。樊宏虽非刘氏皇族,却深谙天下大势。他看着刘縯,缓缓说道:“刘崇为一己之私举旗反莽,势单力薄,必败无疑。跟随他,无异于自取灭亡。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月盈则亏,王莽如今步步成功,难保不生骄横之心。一旦失政,必遭天下唾骂。届时你若起兵,必应者如云,大业可成。”

樊宏的分析如清泉般涌入刘縯心中,他原本的愤懑和冲动渐渐平息。刘縯低下头,惭愧地说道:“听舅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甥儿太过鲁莽了。”于是,刘縯兄弟在刘崇起兵后,选择了沉默,静待时局的变化。

刘崇的反叛,果然如樊宏所料,无人响应。他率百余人与王莽的军队激战,最终兵败身死。消息传来,东郡太守翟义愤怒不已。他乃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之子,闻得王莽摄位称尊,立刻举旗反莽,号召天下:“王莽毒死平帝,妄图断绝汉室社稷,我等当遵天命,诛灭此贼!”然而,翟义的反叛也未能成功,最终被王莽镇压。

王莽的胜利让他愈发自信,认为这一切皆是“天命所归”。他加快了称帝的步伐,广饶侯刘京等人也趁机奏上符命,称“摄皇帝当为真”。王莽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说:“臣向您报告时自称‘假皇帝’,而如今天下皆言‘摄’字可去。”于是,他将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顺应天命。

此时,太学生哀章偷偷制作了两检铜匮,一检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写“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暗示王莽应当做真天子。王莽在左右谋士的劝说下,决定立即代汉立新。他命安阳侯王舜向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

王政君闻讯,怒不可遏,斥责道:“你们父子受汉家恩惠,世代富贵,不图报答,反趁他人托孤之际篡夺江山,毫无恩义可言!若自以为得天命,何不自制新玺?为何非要这亡国之物?我不过是个将死之人,愿以此玺陪葬,你们休想得到!”

王舜虽感悲哀,却坚持道:“太皇太后,王莽志在必得,您终究无法拒之。”王政君无奈,只得将玉玺取出,狠狠砸在地上,玉玺一角崩碎。她含泪说道:“我今日死矣,王家灭族之日不远!”王莽得玺后大喜,在未央宫大宴群臣,宣告天下。

公元八年十二月初一,王莽正式称帝,西汉王朝就此终结。这一年,刘秀已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他目睹了这一切,心中默默思索着未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