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邻近组织

晶状体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除了晶状体本身的透明度改变或位置异常,还可以伴随邻近组织的异常病变,如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可以发现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或房水细胞等。因此,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的透明度和位置的同时,还需要观察晶状体邻近组织的形态,以进一步获取有助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信息,为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以下简要介绍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邻近组织的方法。

(一)角膜

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先使用宽裂隙光带扫视角膜全貌及有无KP,然后调整镜臂角为45°,裂隙最窄,选择放大倍率为16倍,以裂隙光侧照法观察角膜各层次,明确病变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必要时使用荧光素钠染色,通过裂隙灯钴蓝光的宽光带检查角膜和结膜染色情况,染色阳性代表该区域存在上皮缺损(图1-5-1)。

图1-5-1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

A.弥散光照法:正常角膜;B.裂隙光侧照法:正常角膜各层次;C.弥散光照法:角膜下方可见片状角膜云翳;D.裂隙光侧照法:角膜内皮层可见角膜后沉着物;E.荧光素钠染色后,钴蓝光下可见弥漫点状着色。

(二)前房

依次按照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房水闪辉、房水细胞的顺序检查。

前房深度:调整镜臂角为45°,窄裂隙,取角膜中央径线切面,投射瞳孔区,以此时所截角膜切面厚度为1CT(角膜厚度),目测估计中央前房深度;然后颞侧投射,观察最周边部角膜内皮与虹膜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周边前房深度(图1-5-2)。

房水闪辉:将裂隙宽带和高度调至最小,放大倍率为10倍,观察前房内的光柱,阴性时用放大倍率为16倍观察(图1-5-3)。

房水细胞:裂隙高2.5mm,宽0.3mm,放大倍数为16倍,以瞳孔区为背景观察(图1-5-3)。

图1-5-2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前房

A.中央前房深度;B、C.周边前房深度。

图1-5-3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房水闪辉和房水细胞示意图

(三)房角

附上Goldmann房角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前房角结构。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把房角镜的镜面紧贴角膜,调整镜臂角为10°~20°,应用窄裂隙观察前房角,注意镜面所反映的房角形态与实际位置相反,如镜面位于12:00,反映的为6:00方向房角,正常房角结构可见图1-5-4。

(四)前1/3玻璃体

调整镜臂角为20°~30°,裂隙最窄,焦点对准前囊,逐渐后移,晶状体后的暗黑间隙即为前1/3玻璃体(见图1-2-1)。

图1-5-4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房角图像

(五)后部玻璃体及视网膜

检查后部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时,应加用前置镜或三面镜,应用窄裂隙,调整镜臂角为10°或更小。此时,镜面成像为倒置的图像,在观察记录时应注意转换(图1-5-5)。

图1-5-5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后部玻璃体及视网膜示意图

(张恩恩 邹颖诗 刘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