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追光里的心跳光谱

迎新晚会当天,李明远在控制台前第三次校准追光角度。他在林晓曦的钢琴脚凳下装了压力传感器,能根据弹奏力度变换灯光颜色——中音区是暖金色,高音区是冰蓝色,而当她弹奏《卡农》的高潮部分时,顶部的银杏叶形灯组会投射出心跳般的光影波动。

后台化妆间里,林晓曦对着镜子别上母亲留下的银质发卡,忽然发现卡子内侧刻着“JY“两个字母——和李明远背包上的“LY“只差一个字母。她想起储物间的旧钢琴,琴键上的刻痕分明是“LY“,而父亲卖掉的那架钢琴,琴盖内侧也有类似的刻痕,只是被她用银杏叶贴纸盖住了。

“晓曦,该上台了。“话剧社社长的催促打断思绪,她抓起琴谱时,发现李明远不知何时在谱面角落画了幅小画:穿白大褂的医生和弹钢琴的小女孩,周围环绕着发光的银杏叶,角落写着“2008.9.15你弹错了三个音,但银杏叶说没关系“。

舞台灯光亮起的瞬间,林晓曦看见李明远站在控制台后对她比了个“OK“手势,指尖闪过银杏叶U盘的银光。前奏响起时,追光如月光般洒在琴键上,当她弹到第三小节,突然发现谱面上染血的“2008.9.15“字样,在灯光下竟透出隐藏的心电图纹路——那是李明远用荧光油墨在血迹下画的,正是2008年那天,他母亲在病房外听见的心跳频率。

高潮部分,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她指尖的力度变化,顶部灯组突然投射出巨大的银杏叶投影,叶片脉络随琴声起伏,像有生命般舒展收缩。林晓曦想起父亲出事前,曾说要带她去看秋天的银杏林,而现在,整座礼堂都变成了金黄的银杏宇宙。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追光突然聚焦在李明远身上。他慌乱地摆手,却被社长推上舞台,手里还攥着半片银杏叶——那是刚才调试时被电流烧焦的叶片,边缘呈现出类似琴键的波纹。

“其实他为这场演出写了三个月的程序,“社长举着话筒笑,“每个音符对应的灯光参数,都是他熬夜测了上百次心跳数据得来的。“台下传来惊呼,林晓曦看见李明远耳尖通红,却在看见她手腕的烫伤时,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贴满银杏叶标本的那页。

“你住院的30天里,我母亲每天捡一片银杏叶,“他声音很轻,却让整个礼堂安静下来,“她说叶子的脉络像钢琴键,也像心电图,就像音乐和心跳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说着,他翻开本子里夹着的照片——2008年的病房,穿病号服的小女孩趴在床上,用银杏叶在纸上画琴键,床边的白大褂女人笑着比出“胜利“手势。

林晓曦的视线模糊了,她终于想起,那个总带着银杏叶来看她的林阿姨,手腕内侧也有个小小的银杏叶纹身,和李明远刚才调试灯光时露出的腕带印记一模一样。原来早在17岁的秋天之前,他们的命运就被银杏叶和琴键紧紧相连,那些藏在谱面下的心跳数据,那些刻在琴键上的字母,都是时光埋下的密码。

晚会结束后,李明远递给她一个精致的铁盒,里面是30片压平的银杏叶,每片背面都写着当天的天气和病房里的琴声片段。“最后一片...“他指着2008.9.30那片,叶子边缘有些残缺,“是我母亲出事那天捡的,她说要等你出院后,带你去看真正的银杏林。“

夜风从礼堂后门灌进来,吹起铁盒里的叶子,有片恰好落在林晓曦的琴谱上,盖住了染血的日期。她忽然握住李明远的手,将那片烧焦的银杏叶放在他掌心:“其实那天在病房,林阿姨弹的《致爱丽丝》里,藏着三个错音,就像你刚才的追光程序里,故意留了三处光谱偏差——因为不完美,才让人心动。“

远处的银杏大道上,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李明远背包上的风铃轻轻作响,和礼堂里未关的钢琴声遥相呼应。他不知道,此刻林晓曦口袋里的手机,正显示着父亲发来的短信:“当年卖钢琴的钱,其实是你林阿姨偷偷垫的,她让我别告诉你...“